字輩,含義是家族輩分的字,多數指的是姓名中間字,又被稱為“派”、“字派”,寓意是修身齊家、安民治國、吉祥安康、興旺發達。 字輩 ? ?? 真正的字輩起源在宋朝,在宋太祖、趙匡胤時期,兩人為其后代規定了有十三個字輩,加上自己的匡字一共有十四個字輩,并成為一幅對聯“匡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這是最早期時的字輩,也是正式開始正式的字輩。 ?? ?? 多數時候,字輩所展現出來的形式、含義以及內容都比較單一。內容普遍指的是修身、齊家、治國,要么是對后代的期許以及后代對祖輩的尊敬。 雖字輩展現的形式多數比較單一略帶枯燥,但字輩的形式其實有數種。 ?? ?? 常見形式 一、四言類詩體 四言類詩體是字輩中較為常見的形式,山東丁氏早在清光緒二十六年間,從家族十三代開始將字輩定為四言的形式,“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來照,相宅河北,天啟開科...”同描述了日照丁氏家族的來歷以及遷徙還有發展,還包括了對后代的祝福和期許。 二、五言類詩體 其字輩相比起四言的用途更為廣泛,因為五言的閱讀起來更加順暢,清光緒二十七年間《義門陳氏宗譜》安徽懷寧陳氏,“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綿...”,便是比較經典且廣為流傳的其字輩形式,內容主要還是關于修身齊家的。 三、八言類詩體 一般的字輩形式多采用以上兩種形式,也有些家族會采用八言字輩,知名武俠作家金庸的家族便采用這種,海寧查氏家族字輩:“秉志允大繼嗣克昌,奕世有人濟美忠良,傳家孝友華國文章,宗英紹起祖德載光。”查氏從第七世時便開始用,傳至金庸時已經是二十二世字輩。 字輩的用法 每個家族的字輩都存在一定的用法差異,像山東丁氏便是采用四言類詩體字輩,字輩四個字為一代,每一代的族人不分前后,不分主次從四個字中任選一字使用,還有的家族規定的人在世和去世后使用不同的字輩,意思即一人兩套字輩分不同時期,但此類情況實屬罕見。 ?? ?? 字輩是一個家譜中不可替代的部分,同時是一個家族歷史上的足跡,族人通過字輩可以將不認識的人們團結起來,增強家族凝聚力和團結心,雖然字輩的形式要求并不太為嚴苛,但作為姓氏文化中的重心,我們應當很好的發揚并傳承下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