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城有幾處景致,頗值得常去。 城區往南,至護城河路南端與仙女河北路交叉處,有一處無名的園林,面積不算大,但應算是城區最為幽靜的地方。 園林起伏的小丘上高木森森,濃密的綠護庇的曲徑,落滿脆脆的鳥鳴,甚是清雅。綠藤在長廊架上攀纏,蜿蜒屈曲。暮春開花時,如古帆船的小花一穗穗垂下,風中顫搖紅紫,激起無限韻致。坐于廊下石板,靜得讓人長時間陷入深思。 園林中部偏西有十七八株絨花樹,樹已粗壯。不同松柏,絨花樹在人眼里它是一種“低調又奢華”的植物。樹下有大片草坪潑青,樹上枝枝梢梢羽狀復葉密生,遠看翠云起,近觀心安生。初夏開花的時候它的小花像是一把把小扇,毛茸茸的惹人愛憐。中部偏東是一處小池,密生香蒲,這種現代久違的水植,最易把人拽回到童年和舊鄉。朝與昏,依香蒲常會有薩克斯孤獨的吹奏,悠揚悅耳,水草下也有蛙的陣陣和鳴。絨花散發著清香,夜愈深絨花的香味愈迷幻。若一人來此,神思在現實與過去未來間出出進進,似醉非醉,似夢非夢。偎身的素風戀戀,一片和平寧靜,柔曼可喜。 城區往北,小洪河彎彎曲曲依城而流,也是游賞的好地方。如果不怕遠,可再往北,去到嫘祖河橡皮壩一帶。很多人喜愛那里的花海,可我覺得它的迷人處在于一望空闊的靜美自然的水天。 風暗舞,浪花一陣陣向你追來,濕濕的涼意,漸漸平復多日積累的躁動。水的上面仿佛依然是水,那天空的顏色不停地被沖洗,是真的水天一色無纖塵。有時候,云朵在頭頂低低的滾動,閑散的翻卷,令人忘我。走一走,唱一唱,跳一跳,或喊、說、笑,在這里都是貼切得體的,在這樣的天地和云水,拍什么照片都是好看的。大人或遠望,或沉思,孩子時而戲水,時而追蝶,在明澈里,飄飄然宛若化仙。隨風起伏的花海,用一幅畫在身子的前后左右細描著天上生涯。 在城中心滿滿的囂囂里,也有極可去的地方。比如,可到寶嚴寺塔園。它在西平大道與文化路交叉口。園外是火熱的夏日裹挾著火熱的鬧市,園內截然不同的是那無數歲月沉淀下來的淡然與靜謐。 寶嚴寺塔已有九百余年的歷史,七層塔身高聳,六角檐翹,給人一種粗獷凝重,神秘滄桑之感,讓人遙想過去的寶嚴寺廟巍峨,香煙繚繞。其實寶塔的驚世處在于諦聽,塔身六角雕飾龍首,龍口銜鈴,風起鈴動,曲奏禪意,滌蕩靈魂。有詩曰“塔鈴搖天風,清音無時盡”,又《法華經》曰“寶鈴千萬億,風動出妙音”,這“清音”和這“妙音”似隨風頻頻的呼喚,給迷失的人示明永生的方向。想一想,塔頂伸進深邃得猶如夢境的藍天,翹檐挑著時光翩翩,永伴鳥鳴陣陣,塔鈴悠悠,心田會開墾出多少生存的智慧和徹悟。 塔園東近是學校,多少年來高塔梵鈴相伴著書韻朗朗,覺得莊嚴肅穆又清新灑脫。 寶塔下南近,對著“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碑文上載,陸軍預備第十一師與日寇血肉相搏,山川震眩。激戰兩晝夜,官兵前仆后繼,尸填壑溝,血流川渠。“鐵血忠魂”的墓碑矗立著天地間的正道,訴說著萬家幸福的緣由。 現代的修學,古寺的修行,革命的壯烈,在塔園這里融成一體,闡釋著一城人活著的真意。 在西平這座老城,可以自由的追憶、自由的抒情、自由的憧憬。這自由生長詩情的地方,老人們常忍不住感嘆,日子是越過越舒坦越暢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