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募穴

     昵稱57807052 2021-07-21

    臟腑之氣匯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稱為募穴,又稱為腹募穴,有聚集、匯合之意。六臟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個。募,又作幕,與膜通。《靈樞·百病始生篇》載:腸胃之外,募原之間腸胃之募原與《素問·舉痛論》所說小腸、膜厚之間,意義相同,是指臟腑之外的胸腹膜之間。臟腑的募穴因其接近臟腑而得名,故幕穴的位置與臟腑位置高低基本一致,因其依臟腑的部位而定募穴的位置,故本臟腑募穴不一定在本經脈腧穴上,有在正中、有在兩側,如胃之募穴中脘在任脈上。滑壽注《難經》載:募,募結之募,言經氣之集于此也。所以它是臟腑經氣匯聚在胸腹部的穴位,當臟腑發生病變時,常在相關的募穴上出現壓痛或敏感等現象。因此某一臟腑有病,可以用其所屬之募穴治療。《難經·六十七難》載:五臟募穴皆在陰……陽病行陰,故令募在陰,陽性病證,其病氣多行于陰分募穴,應采用從陰引陽的法則,針刺胸腹部的募穴,以調整經氣而引邪外出。近代治療六臟疾患,多取本腑的募穴,治療效果顯著。此外,還可采用俞募配穴法,即取胸腹部募穴的同時,配以背部相應的俞穴,對臟腑疾患也有很好的療效。募穴之分布,有在本經者,有在他經者;有呈雙穴者,有為單穴者。分布于肺經的有本臟募中府;分布于膽經的有本腑募日月,腎臟募京門;分布于肝經的有本臟募期門,脾臟募章門;分布于胃經的有大腸募天樞。以上均為雙穴。其余都分布于任脈,有心包募膻中;心募巨闕;胃募中脘;三焦募石門;小腸募關元;膀胱募中極。均為單穴。六臟病證多取募穴治療。東垣曰凡治腹之募,皆為原氣不足,從陰引陽,勿誤也。又曰六淫客邪,及上熱下寒,筋骨皮肉血脈之病,錯取于胃之合及諸腹之募者,必危。五臟俞穴(俞,猶委輸之輸,言經氣由此而輸于彼也。)肺俞(三椎下各開寸半。)心俞(五椎下各開寸半。)肝俞(九椎下各開寸半。)脾俞(十三椎下各開寸半。)腎俞(十四椎下各開寸半。)按《難經》云陰病行陽,故令俞在陽(背曰陽,俞皆在背)。東垣曰天外風寒之邪,乘中而入。在人之背上,腑俞臟俞,是人之受天外風邪。亦有二說。中于陽則流于經,此病始于外寒,終歸外熱,收治風寒之邪,治其各臟之俞。

    歌訣

    天樞大腸肺中府,小腸關元巨闕心;  

    膀胱中極腎京門,肝膽日月期門尋;

    脾募章門胃中脘,心包膻中三焦募石門。

    1、肺經之募穴-中府穴

    取穴位置

    在胸外側部,云門下1寸,平第一肋間隙處,距前正中線6寸

    解剖位置

    當胸大肌、胸小肌處,內側深層為第一 肋間內、外肌;上外側有腋動、靜脈, 胸肩峰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中間支,胸前神經分支及第一肋間神經外側皮支。

    功能主治

    咳嗽,氣喘,肺脹滿,胸痛,肩背痛。

    穴位配伍

    配尺澤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穴位治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內深刺,以免傷及肺臟。

    【附注】

    肺的募穴,手、足太陰經交會穴。

    2、大腸經之募穴-天樞

    【取穴位置】

    在腹中部,平臍中,距臍中2寸。

    【解剖位置】
    當腹直肌及其鞘處;有第九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分支(內部為小腸)


    【功能主治】

    腹脹腸鳴,繞臍痛,便秘,泄瀉,痢疾,月經不調。

    【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脹腸鳴;

    配氣海治繞臍痛;

    配上巨虛,下巨虛治便秘、泄瀉。

    【穴位治法】

    直刺1~1.5寸。

    【附注】

    (1)大腸的募穴;(2)《千金》孕婦不可灸。

    3、心經之募穴-巨闕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

    【解剖位置】

    在腹白線上,深部為肝臟;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七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功能主治】
    胸痛,心痛,心煩,驚悸,尸厥,癲狂,癇證,健忘,胸滿氣短,咳逆上氣,腹脹暴痛,嘔吐,呃逆,噎嗝,吞酸,黃疸,泄利。

    【穴位配伍】

    配內關治心絞痛;配章門、合谷、中脘、內關、足三里治呃逆;配足三里、膻中、內關、三陰交、心平穴、心俞治療急性心肌梗塞;配內關、人中治癲狂癇證;配神門治失眠健忘。

    【穴位治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心經募穴。

    4之募穴-關元

    關元穴 : 益氣補腎

    關元穴位于臍下三寸處,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統疾患。現代研究證實,按揉和震顫關元穴,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

    【取穴位置】

    在臍中下3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

    【功能主治】

    培元固本、補益下焦

    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統疾患。現代研究證實,按揉和震顫關元穴,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

    【穴位配伍】

    配陰陵泉、帶脈穴治赤白帶下;

    配子宮穴、三陰交治月經不調、崩漏

    大腸俞、曲池治臍周作痛;

    配天樞、氣海治腹脹腸鳴、泄瀉。

    【保健方法】

    溫灸

    溫灸:用扶陽罐每天溫灸3-5分鐘,有強腎壯陽,增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建議長期堅持使用,效果顯著。

    按摩

    按摩:按揉法或震顫法。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于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操作不分時間地點,隨時可做。注意不可以過度用力,按揉時只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

    【治療功效】

    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小腸之氣結聚此穴并經此穴輸轉至皮部。它為先天之氣海,是養生吐納吸氣凝神的地方。古人稱為人身元陰元陽交關之處;老子稱之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1. 強壯穴:作為保健強身長壽穴,用灸法。

    2. 診生死:用指頭按穴,如果指下感到無力空空,離手時,穴凹無彈力,胸下堅硬如石頭,大限已到,活不久。

    3. 助孕:子宮虛寒不孕者,要常灸此穴。

    4. 補腎虛:臍下腎間之氣藏于此穴。腎虛而腰酸或陽痿者,用灸法。

    5. 治痛經:冰品引發的痛經,熱敷或灸此穴。

    6. 治虛喘:喘哮發作面色蒼白,用灸法,特效。

    7. 治小腸病:因為小腸募穴,所以治小腸各種疾病。

    8. 治糖尿病:強腎可緩解糖尿病并發癥,需配合足三里、三陰交穴。

    9. 治排尿不順:灸后尿排順,也可以用拍法,五指并攏空拍,一次連續拍108下效果最好。

    10. 治各種血癥:本穴為血液循環的強壯剌激點,又為先天氣海,元陰元陽在此交會,虛癥用灸

    5、腎經之募穴-京門穴


    京門,京,指發源地,又含京都之意。門,之出入之處。本穴為腎之募穴,主治水道不利,為益腎利水之要穴,水液出入之門戶.經穴名。出《脈經》。別名氣府、氣俞。屬足少陽膽經。腎之募穴。在側腰部,章門后1.8寸,當第十二肋骨游離端的下方。老師談艾灸京門穴,調節男女性欲,增強性功能。腎陽虛引起的腰痛,腰肌勞損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穴位。

    【取穴位置】

    京門穴屬于足少陽膽經,京門穴位于人體側腰部,章門穴后1.8寸,當十二肋骨游離端的下方。

    【功能主治】

    1. 小便不利,水腫;

    2. 脅痛,腰痛;

    3. 腹脹,泄瀉,腸鳴,嘔吐。

    4、益氣壯陽,健脾通淋,溫陽益腎。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于治療腎炎、高血壓、帶狀皰疹等。

    【穴位配伍】

    京門穴位配伍:京門穴配命門穴、身柱穴、筋縮穴緩解治療脊強脊痛。

    京門穴配三陰交穴、腎俞穴具有補腎壯腰的作用,主治腎虛腰痛;

    京門穴配行間穴緩解治療腰痛不可久立仰俯;

    京門穴配支溝穴、天樞穴、中脘穴具有寬腸通腑氣的作用,主治腹脹。

    【理療方案】

    1、刺法

    斜刺0.5~1.0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內臟。

    2、艾灸

    直接灸或隔姜灸3~7壯,溫和灸5~10分鐘。

    3、按摩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節向下按壓,并作圈狀按摩。

    【養生建議】

    京門穴具有補益腎精,強身壯腰,延緩衰老的功效,經常刺激該穴除了能達到保健的目的外,

    6、膀胱經之募穴-中極穴

    中,與外相對,指穴內。

    極,屋之頂部橫梁也。

    該穴名意指任脈氣血在此達到了天部中的最高點。本穴物質為曲骨穴傳來的陰濕水氣,上升至中極時己達到其所能上升的最高點,故名。

    【取穴位置】

    中極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4寸,取穴時正坐,雙手置于小腹,掌心朝下,雙手并攏沿腹股溝向中間滑動,中指在趾骨上互相重疊時,食指指腹下即是

    【功能主治】

    募集膀胱經水濕

    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子宮脫垂等

    本穴有助氣化、調胞宮、利濕熱的作用,能治療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子宮脫垂、早泄、產后惡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腫等病癥。長期按摩這個穴位,對遺尿不止、疝氣、不孕、月經過多、蛋白尿、陰痛、陰癢等癥狀,也具有很好的調理和保健作用。

    【穴位配伍】

    配大赫、腎俞和陰交,治陽痿、早泄

    配陰谷、氣海和腎俞,治遺精不止

    【理療方案】

    1、按摩

    左手中指指腹按壓穴道,另手中指指腹,按壓在左手中指指甲上,同時用力揉按。每次左右手中指在下,各揉按1-3分鐘。

    2、艾灸

    灸肚臍下面的氣海關元 中極 這三個穴位對前列腺是非常不錯的。

    氣海,關元,中極都是位于任脈上的重要穴位,任脈這一條經絡起于會陰部,沿腹部正中從下往上一直到下頜。任脈上的穴位一共有24個。對于小便異常,前列腺疾病,中極穴是最適合的穴位了。

    【養生建議】

    調理中極穴時,最好用松艾灸,這種療法,溫經通絡,祛濕、消炎效果顯著。并且簡便易行。御

    7、肝之募穴-期門穴

    ?尋找方法: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期門穴位于胸部,乳頭直下,與巨闕穴齊平。

    期門穴的主治癥狀為:肝病、胸部疼痛、蕁麻疹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取穴方法〗該穴位于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解剖〗有腹直肌,肋間肌;有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六、七肋間神經。

    〖主治疾病〗胸脅脹滿疼痛,嘔吐,呃逆,吞酸,腹脹,泄瀉,饑不欲食,胸中熱,喘咳,奔豚,瘧疾,傷寒熱入血室。

    〖人體穴位配伍〗 

    配大敦穴治疝氣;配肝俞穴、公孫穴、中脘穴、太沖穴、內關穴治肝膽疾患、膽囊炎、膽結石及肝氣郁結之脅痛、食少、乳少、胃痛、嘔吐、呃逆、食不化、泄瀉等。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經募穴。

    〖別名〗肝募穴。

    〖穴義〗天之中部的水濕之氣由此輸入肝經。

    〖名解〗

    (1)期門。期,期望、約會之意。門,出入的門戶。期門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濕之氣由此輸入肝經。

    本穴為肝經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章門穴無物外傳而使本穴處于氣血物質的空虛狀態。

    但是,本穴又因其位處于人體前正中線及側正中線的中間位置,既不陰又不陽、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無熱氣在此冷降也無經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為肝經募穴,盡管其穴內氣血空虛,但卻募集不到氣血物質,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門。

    (2)肝經募穴。理同其門名解。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散行于天之中部的濕熱水氣。

    〖運行規律〗由穴外進入穴內后循肝經下行。

    〖功能作用〗募集天之中部的水濕風氣。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8、膽經之募穴-日月穴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日月穴位于上腹部,乳頭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處“期門”之下,第七肋間隙中。(或乳頭直下,第七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主治癥狀:

    日月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一個主要穴道之一,其主治癥狀為:可以防止肌肉老化,增強性能力的指壓穴道之一。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日月穴  Rì yuè

    〖取穴方法〗人體日月穴位于上腹部,當乳頭直下,第7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解剖〗有肋間內、外肌,肋下緣有腹外斜肌腱膜,腹內斜肌,腹橫肌;有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七或第八肋間神經。

    〖主治疾病〗脅肋疼痛,脹滿,嘔吐,吞酸,呃逆,黃疸。

    〖人體穴位配伍〗 配膽俞穴治膽虛;配內關穴、中脘穴治嘔吐、納呆;配期門穴、陽陵泉穴治膽石癥;配支溝穴、丘墟穴治脅脹痛;配膽俞穴、腕骨穴治黃疸。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陰、少陽之會。膽經募穴。

    〖別名〗神光。

    〖穴義〗膽經氣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名解〗

    (1)日月。日,太陽穴也,陽也。月,月亮也,陰也。日月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本穴物質一為輒筋穴傳來的弱小寒濕水氣,所處為半表半里的天之人部,即是天部之氣的陰陽寒熱分界之處,故名日月。

    (2)膽經之募。乃本穴的氣血物質性寒收引,穴外的天部水氣因而匯入穴內并循膽經而傳,本穴有收募充補膽經氣血的作用,故為膽經募穴。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之人部的水濕風氣。

    〖運行規律〗循膽經下傳京門穴。

    〖功能作用〗收募膽經氣血。

    〖治法〗寒則補之或灸,熱則瀉針出氣。

    9脾經之募穴-章門穴

    章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肝經的強勁風氣在此風停氣息。本穴物質為急脈穴傳來的強勁風氣,至本 息,風氣如同由此進 故名。后章門名意與章門同,后是與脾經沖門穴的別稱前章門相對而言的。

    章門穴,別名長平,季肋,隸屬于足厥陰肝經。本穴物質為急脈穴傳來的強勁風氣,至本穴后,此強勁風氣停氣息,風氣如同由此進入門戶一般,故名。

    【取穴位置】

    章門穴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肘尖正對的地方就是。

    【穴位解剖】

    有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有肋間動脈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間神經;右側當肝臟下緣,左側當脾臟下緣。

    【主治功能】

    腹痛,腹脹,泄瀉,脅痛,痞塊。此穴為臟會穴,統治五臟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炎泄瀉,肝炎黃疸,肝脾腫大,小兒疳積。

    其他疾病:高血壓,胸脅痛,腹膜炎,煩熱氣短,胸悶肢倦,腰脊酸痛。

    【穴位配伍】

    足三里穴治蕁麻疹,組織胺過敏癥;

    天樞穴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肝脾不和之腹脹、痞塊脅痛泄瀉、消瘦;

    腎俞穴肝俞穴水道穴京門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陽谷穴氣海穴治肝硬化腹水、腎炎。

    【穴位按摩手法】

    敲打章門穴可以增加膽汁分泌,膽汁分泌多了,消化能力就強了,就能把多余的脂肪消化掉。此穴還是脾經的“募穴”,募就是聚集的意思,這個穴位可以清肝火補脾。此穴還可以用灸法:艾灶灸5~9壯,艾條灸10~20分鐘。

    【相關信息】

    肝郁

    肝有疏泄的功能,喜升發舒暢,如因情志不舒,惱怒傷肝,或因其它原因影響氣機升發和疏泄,

    10、胃經之募穴-中脘穴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解剖位置】

    在腹白線上,深部為胃幽門部;有腹壁上動、靜脈;布有第七、八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功能主治】

    胃脘痛,腹脹,嘔吐,呃逆,翻胃,吞酸,納呆,食不化,疳積,膨脹,黃疸,腸鳴,泄利,便秘,便血,脅下堅痛,虛勞吐血,哮喘,頭痛,失眠,驚悸,怔忡,臟躁,癲狂,癇證,尸厥,驚風,產后血暈。

    【穴位配伍】

    配百會、足三里、神門治失眠、臟躁;配膻中、天突、豐隆治哮喘;配梁丘、下巨虛治急性胃腸炎;配肝俞、太沖、三陰交、公孫治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配上脘、梁門(電針20分鐘)治膽道蛔蟲癥;配陽池、胞門、子戶(針灸并用),治腰痛、痛經、月經不調(子宮不正);配氣海、足三里、內關、百會治胃下垂。

    【穴位治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胃經募穴,八會穴之腑會,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

    11心包經之募穴-膻中穴

    定位方法:

    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膻中穴位于人體胸部,兩乳頭之間連線的中點。

    主治病癥:

    膻中穴的主治病癥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難、咳嗽、過胖、過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癥、咳喘病等。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膻中穴 Dàn zhōng

    〖取穴方法〗膻中穴位于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解剖〗在胸骨體上;有胸廓(乳房)內動、靜脈的前穿支;布有第四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主治疾病〗咳嗽,氣喘,咯唾膿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煩,產婦少乳,噎嗝,膨脹。

    〖人體穴位配伍〗 

    配曲池、合谷(瀉法)治急性乳腺炎;配內關、三陰交、巨闕、心平、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配中脘、氣海治嘔吐反胃;配天突治哮喘;配乳根、合谷、三陰交、少澤、灸膻中治產后缺乳;配肺俞、豐隆、內關治咳嗽痰喘;配厥陰俞、內關治心悸、心煩、心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經之募穴,八會穴之氣會。

    膻中穴  氣會,心包募。

    〖別名〗元兒穴,胸堂穴,上氣海穴,元見穴。

    〖穴義〗任脈之氣在此吸熱脹散。

    〖名解〗

    (1)膻中。膻,羊臊氣或羊腹內的膏脂也,此指穴內氣血為吸熱后的熱燥之氣。中,與外相對,指穴內。膻中名意指任脈之氣在此吸熱脹散。本穴物質為中庭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至本穴后進一步吸熱脹散而變化熱燥之氣,如羊肉帶有辛臊氣味一般,故名。

    (2)元兒。元,首也,氣也。兒,氣之子也,水也。元兒名意指穴內的天部之氣中含有一定水濕,非為干燥之氣。

    (3)胸堂。胸堂名意指本穴位于胸部也,無它意。

    (4)上氣海。上氣海穴,此與任脈下部氣海穴相對而言,指本穴為任脈的生氣之海。

    (5)元見。元,首也,氣也。見,明顯也。元見名意指穴內的吸熱脹散之氣顯而易見。

    (6)氣會。本穴物質為胸堂上部的氣態物匯集而成,故為人之氣會。

    (7)心包募。募,募集也。本穴物質為胸部之氣聚集而成,在本穴吸熱后外行于心包經所在的天部層次,為心包經氣血的重要輸送之地,故為心包募穴。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熱燥之氣。

    〖運行規律〗涼濕水氣由天之下部匯入本穴并吸熱上行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募集心包經氣血。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12三焦經之募穴-石門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2寸。

    【解剖位置】

    在腹白線上,深部為小腸;有腹壁淺動、靜脈分支,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功能主治】

    腹脹,泄利,繞臍疼痛,奔豚疝氣,水腫,小便不利,遺精,陽萎,經閉,帶下,崩漏,產后惡露不止。

    【穴位配伍】

    配陰陵泉、關元、陰交治四肢水腫、小便不利(腎氣不化);配腎俞、三陰交治遺尿;配關元、天樞、氣海、足三里治腹脹泄瀉、繞臍痛;配大敦、歸來治疝氣;配三陰交、帶脈穴治崩漏、帶下。

    【穴位治法】

    直刺0.5~1寸;可灸。孕婦慎用。

    【穴位治法】

    手少陽之募穴。

    殷都翟俊鳳中西醫結合診所:你身邊的健康顧問。公眾號聯系人:趙先生,手機號:18568446039,微信號:HNayzds,地址:河南省安陽市鐵西路與芳林街交叉口向西50米路北。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电影院97|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精品国产迷系列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免费网站| 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 | 樱花草视频www日本韩国| 唐人社视频呦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男人猛进出女人下面视频|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18| 国产午夜福利视频合集|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a∨麻豆| 亚洲毛片不卡AV在线播放一区| 精品国产迷系列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亚洲欧美偷国产日韩|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AV| 制服丝袜美腿一区二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下载|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亚洲人成网站77777在线观看| 99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免费看|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一区| 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网站| 老熟妇乱子交视频一区| 国产美女精品自在线拍免费| 日韩国产中文字幕精品|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2022 |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专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 高大丰满熟妇丰满的大白屁股| 国产精品99中文字幕|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