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川記 作者:周碧華 前言: 河流滋養了人類文明。湖南境內河流縱橫,湖南因此人杰地靈。因每條河流要流經多個地區,故不能以各市州為地域來分別吟詠河流了,只能以“湘資沅澧”四水為代表,另寫了數條各具特色的支流。《湖南文學》1992年第二期首次推出了我以湘資沅澧為吟詠對象的組詩《湘地血脈》,今正好收錄到《湖南名川》中。 湘江⑴ 以鋒利的精神切開南嶺 滋養出一大片方言和紅色壯碩的辣椒 它的濤聲以革命的情調 響徹現代史 芙蓉花投影水上 讓我們看到許多高貴的面孔 兩千多條支流在它的率領下 浩蕩向前 這種巨大的號召力 使我們想起一個偉人 它的兩岸 遍地英雄 夕陽下 詩意的炊煙不絕如縷 汲水的婦女 堅毅而善良 她們從岸邊的巖石上 聆聽到激越的馬蹄聲滾向遠方 而回聲 湘劇或花鼓戲 熱烈明快充滿了陽光 以鋒利的精神切開南嶺 途經鉛鋅鎢錳和鋼⑵ 辣味的湖南 從它的波紋里提煉出一個雅號: 湘 注⑴:湖南流域面積最大河流,全長844公里,發源于廣西。 注⑵:湖南為世界有色金屬之鄉 資江⑴ 銻和煤 閃爍著深沉的光芒 雪峰山脈 冷峻似鐵 資水 被誰拎起的一條堅韌的鞭子 抽打出落差和險峻 峽谷 這歲月的創痕 與山民的日子擰成一根根纖繩 七十二灘 死神賊亮的脊背 生命在此撞擊出真正的含義 粗獷的排工號子 資水上一條繃直了的路 延伸著悲壯或喜悅 闖過灘去 便是寧靜的風景 一代代山民前仆后繼 竹篙撐斜一片天空 岸邊的瘦路上 他們深刻的腳印成為化石 野性的資水 終于生出一條柔情的根須 桃花江邊 人面桃花相映紅 注⑴:發源于廣西,全長653公里,灘險彎多 沅江⑴ 龐大的根系 深入楚地 每一捧水都蘊含著楚辭 苗人的銀飾琳瑯而純潔 土家的蠟染畫里 沅水蕩漾起美麗的紋路 楚人仄身一閃 躍上崖壁 舞蹈或搏擊的姿態千古不朽 無數的溶洞 是誰冷眼打量著世界 無論輝煌或是凋殘 沅水保持著哲人的風度 不動聲色 這超凡脫俗的氣質滋潤的土地 宜于生長高貴的金和理想⑵ 金已一片片呼嘯而去 唯有陶潛筆植的桃花千年不敗 而一塊塊沉默的石頭 繞開花朵 順流而下 從邊城走向世界 注⑴:湖南流域面積第二河流,發源于貴州,長千余公里。 注⑵:流域內盛產金,陶淵明筆下的烏托邦世界也在此。 澧水⑴ 泛著青銅光澤的澧水 無比堅硬 把十萬座武陵山 雕琢成浪漫的藝術品 一定是誰的靈魂潛入水中 你對著水喊一聲 山谷間便響起古老的回音 在山谷間逶迤的澧水 千年萬年尋找著什么 三條源頭植入巖縫 這深邃的思想 使我們感到自己根基的松淺 我們無法達到許多的高度 只能從純凈的澧水里 掬一捧美麗的影子 豐富的鹽⑵ 與澧水融合成優良的血液 我們看到澧水的兒女精神飽滿 澧水兩岸 芷草和蘭郁郁蔥蔥 散發著文化的芬芳 浸入骨髓 注⑴:發源于桑植縣,全長407公里。 注⑵:有內陸最大的鹽礦。 汨羅江⑴ 屈老 你有九問 我只有一問 您在沅水垂釣、濯足 還有香草美人相伴 為何偏要跑到汨羅江自沉? 史學家說你聽到了故國滅亡的消息 而我不信 汨羅江畔 您一定遇到了過不去的坎 您不想再折騰 于是縱身一躍 在汨羅江上劃出一道半弧 從此 瘦瘦的龍舟總是剖開五月的江面 千萬槳片將汨羅江劃開一道道傷口 受傷的水流向洞庭 再不回頭 注⑴:發源于江西修水,流經岳陽市境內。詩人屈原于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在汨羅江自殺。(鬼曉得) 瀏陽河⑴ 五十里水路就到了湘江 為何非要拐九道彎? 是否去暗示一個湘潭籍偉人 革命的道路并不平坦 那首民歌反復強調九道彎 一河的音符不得不跌跌撞撞向前 瀏陽河 其實我很想看到你 在瀏陽土地上流淌的姿勢 幾百個將軍的腰帶聯成一條巨大的鞭⑵ 是否可以抽直那些彎? 注⑴: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一首《瀏陽河》風靡全國 注⑵:瀏陽縣為將軍縣 猛洞河⑴ 快四十年了 我仍感覺得到 王村的木板房在震動 鋪滿月光的石板路在傾斜 姜文和劉曉慶在電影里入戲太深 沒有《芙蓉鎮》 猛洞河就是一條寂寞的河 億萬年里 河水只認識峽谷 而現在 野性的水放蕩不羈 一河的石頭縮成一團 不敢亂動 就像面對姜文劉曉慶開閘的激情 只有游客的尖叫聲 漂流而下 注⑴:1986年,謝晉導演的電影《芙蓉鎮》在王村開拍,王村從此名聞天下,附近的猛洞河漂流驚險剌激 蒸水⑴ 河面之上 誰支起巨大的鍋蒸煮時光 從山嶺和村莊升起的水霧 越來越濃 她似乎在遮掩著什么 像一個謙虛的長者 自稱草河 只有在花江灘王陂灘一堆堆的 礁石中弄出點聲響 輕輕撩開她的面紗 才知她滋養著美麗的邵東和衡陽 注⑴:湘江支流,發源于邵東,長約200公里。 瀟水⑴ 野狗一聲吠 她受驚似地奔跑 瑤寨都藏得深深 不能不給滋潤 就這樣委屈自己 蜿蜒前行 收藏起沿途的山色 瀟水越來越青 她突然在永州城拐了個大彎 是不是被唐朝的異蛇咬了一口 痛苦地扭動? 注⑴:湘江東源頭,發源于藍山縣野狗山。 沱江⑴ 蛇一樣蜿蜒 多少個早晨 多少旅人告別鳳凰 也無法挽留那些浪漫的腳步 注⑴:長131公里,流經古城鳳凰 道水⑴ 這條水曾經飽含苦汁 兩岸山崗上的藥材 連同古時的蠻荒與愚昧 被浮邱子漂洗殆盡 浮邱子煉丹得道 一條小河身價猛漲 兩岸的人民苦盡甘來 飲一瓢水便增長智慧 他們自豪地宣稱: 道水是有品位的河流 注⑴:澧水支流,長102公里,相傳黃帝時人浮邱子在此煉丹得道,河因此得名。 溈水⑴ 冶煉青銅的火焰照亮 古人的前額 溈水也鍍上了一層霞光般的色彩 那么重的四羊方尊 讓溈水輕如紗巾 輕如紗巾的溈水 澆灌出青銅文明 她在離湘江幾丈遠的地方 抿嘴而笑 注⑴:發源于寧鄉縣,上游兩岸挖掘出大量商周遺址,出土的“四羊方尊”為中國十大國寶之一。 虎渡河⑴ 虎渡河 我在千里之外 仍聽得到你色彩斑斕和長嘯 洪水年年瘋狂 吞噬一灘灘的柔和與寧靜 濁浪在河心亮出劍鋒 炎熱的七月感到顫栗 我的父老鄉親呵 一手割稻 一手擊浪 從虎口里爭奪糧食和日子 虎渡河 你沖天的氣焰 最終被勞動者的大手掐滅 現在是深秋 我看見眾多的小路從水中爬起來 抵達兩岸的村莊 炊煙裊裊地走下河坡 使你在優雅的民歌中靜靜淌過 我的母親和姐妹 在你清澈的水中漿衣洗裳 她們的汗水被白鷺銜起 陣陣歌聲沿著兩岸飛翔 (原載《星星詩刊》1993年8月號) 注⑴:長江支流,流經安鄉縣境,注入洞庭湖,河西岸遍布六七千年前的古文化遺址。三峽截流前,年年水患,如今安靜了。 2019.8.18于常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