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湖南為啥簡稱“湘”?百分百的人都會說,因為我省境內有湘江河。那為啥此河又叫湘江河呢?很多人對此可能就說不出道道來了。 今天是2018年農歷九月初九,距離省祭舜帝還有九天,全省人民公祭舜帝前的第九天,小編給大家來講講“湘”的含義,以慰舜帝的在天之靈,護祐湖湘人民早日走向富裕的康莊大道,引領中華走向偉大復興,讓舜文化遠播天下!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對舜帝是否南巡來過九疑有懷疑。唐代狀元李郃,在其《九疑山賦》中就指出了當時人們的懷疑:”客難之曰,舜居蒲阪,本屬乎冀之北; 舜卒鳴條,不在乎夷之西”。句子的意思是:外地人提出疑問說,舜帝不是住在蒲阪(今山西省運城永濟)嗎?這里本來是在河北北部地區了;舜帝卒于嗚條(今山西省安邑縣的鳴條岡),這不是在狄夷之西嗎? 這段文字,講敘的與今人懷疑舜帝百歲南巡萬里不可能,是同出一轍。 狀元李郃一句話,就把那些懷疑者證得啞口無言:“殊不知無本不立,非文孰稽?!逼湟鉃椋簶淠緵]以有根就不能生存,沒有樹稍就不能成長,沒有文字記錄誰能考證的清楚???緊接著,李郃列出了系列舜葬九疑的證據來:“古者得道,帝之有虞,浮湘江而泝瀟浦。登疑嶺而望蒼梧,灑西江之淚兮,斑斑之文竹千畝,奏南風之琴兮,戛戛之古松數株。三麓床中,丹煉九轉,萬歲山上,聲齊一呼。所以尚書已有陟方之語,至于史記,廣為考古之圖?!薄渡袝泛汀妒酚洝范加杏涊d,任何懷疑都會無立足之地,再加上我們寧遠這些地名,這不是千真萬確的事嗎? 其實啊,我們湖南簡稱“湘”,有湘江這條河經流,乃舜帝南巡江南九疑而得名。 首先,湘的早期含義為“沿河巡察”之意,其三點水“氵”表示河流、水域,“相”表示“察看、巡察”,這是無可爭議的。湖南境內的這條湘江正是因為舜帝首次沿河巡視,而有了湘江之稱。 其次,“湘君”指舜帝。偉大的詩人屈原著《九歌·湘君》,這里的湘君是舜帝,湘夫人是指娥皇、女英,這誰又能否決呢?寧遠三分石其石原名叫舜公石,即為舜帝的化身石,千古傳唱,萬載流芳! 其三,湘江的源頭即在三分石下的野狗嶺。湖南省水利廳2011年6月下文認定:湘江源頭在湖南藍山。實際上,瀟水與發自廣西興安白石鄉的海洋河都是湘江的源頭,它們是在永州市零陵區的蘋島匯合的。一條江是可以有幾個源頭的。依據國際上河流正源確定的三個標準:一是河源唯長,最長的支流對應的源頭為正源;二是水量唯大,水量最大的支流對應的源頭是正源;三是主流唯正,與河流的主方向一致的支流是正流,瀟水與湘江的干流方向完全一致。有關專家據此,認為湘江的真正源頭就在永州市藍山縣紫良瑤族鄉野狗嶺南麓。 查看歷史文獻,秦以前一直以三分石為湘江源頭,我們九疑人也一直以其為源頭。綜上所述,湘江實際上是舜帝之江,舜帝之河,舜帝之汗水,舜帝之文化。也即湘江之得名源于舜帝南巡九疑。 了解了上面內容,你就知道了省祭舜帝的意義了,對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