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決戰》的硬傷那叫一個多啊,簡直三天三夜都吐不完的槽。 范漢杰本來有胡子,不戴眼鏡,結果弄成了戴眼鏡,胡子卻沒有了。 蔣介石對陳布雷的稱呼,從來都是布雷先生,沒有叫訓恩這一說,硬讓蔣介石叫他訓恩。 遼沈戰役時,眾所周知林彪是對負責塔山阻擊戰全線指揮的程子華說的,“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里面程子華沒了,這句話改成對吳克華說的了。 傅作義準備突襲西柏坡,潛伏的北平剿總地下黨工作人員貌似送信,開的車居然是9CA,也就是廖耀湘的9兵團的,這個車是怎么到北平剿總的? 整個遼沈戰役期間,羅榮桓全程幾乎沒有臺詞,始終是一個表情,這是放了一個玩偶在林彪和劉亞樓旁邊嗎? 遼沈戰役兩大阻擊戰,塔山阻擊戰濃墨重彩,黑山阻擊戰去哪兒了,被高導吃了嗎?沒有黑山阻擊戰,怎么消滅廖耀湘兵團?哦,對,廖耀湘兵團在高導的鏡頭下,只是一個班排級的戰斗就結束了。 杜聿明和衛立煌哪有什么恩怨?解放戰爭前期,衛立煌根本不在前線,杜聿明先在東北,之后又被調走,陳誠搞不定了,才把衛立煌換來,杜聿明和他有什么恩怨? 杜聿明還當面怒斥衛立煌,倆人差著輩分,怎么可能杜聿明當面直呼其名,還怒斥人家,連一點上下尊卑都沒有了,那還是國軍高級將領的素質嗎?任何時候,杜聿明稱呼衛立煌都只能是衛老總或者衛總司令,哪怕是私下場合和部下談話提到,都是這么稱呼。 杜聿明還和傅作義稱兄道弟,把傅作義叫宜生兄,也是同樣的問題。蔣介石可以這么叫傅作義,衛立煌也可以這么稱呼,杜聿明怎么可能這么叫?必然是傅總司令,或者是宜公。 傅作義和他手下的陳長捷等人稱兄道弟,也是滑稽。雖然說這些人確實比較早就在一起,但是也不能把他叫大哥,都得按官銜稱呼,叫總司令或者是宜公。 還有長春的守軍鄭洞國和曾澤生居然能這么友好的交流,而且鄭洞國動不動就親自去曾澤生家里喝茶,這合適嗎?知不知道六十軍和新七軍這時候關系多緊張?因為存糧有限,都被新七軍霸占了,六十軍連飯都吃不上,鄭洞國也不管,曾澤生能和鄭洞國關系這么好? 淮海戰役期間,整個華野只有兩個人露臉,一個是粟裕,一個是張震,陳士榘、宋時輪、葉飛、王建安、王必成呢,都是聲名赫赫的華野名將,都不配露個臉嗎? 黃百韜兵團撤退的時候,五個軍要過運河,黃百韜居然能帶著各軍軍長在橋上商量怎么辦,軍長都這么好當,這么不負責任嗎?這時候解放軍都在追擊,各軍都在不同程度的戰斗,軍長不得去看好自己的部隊,并且進行指揮嗎? 粟裕部署圍殲黃百韜的時候,特意說一定要把黃百韜包圍在碾莊,粟裕這么傻,不知道碾莊是車站,有比較堅固的建筑物,而且有李彌兵團之前駐扎時修筑的工事嗎? 最后粟裕決定總攻碾莊,沒有大場面,居然就是一個班排級的戰斗就結束了。高導知道黃百韜兵團多少人,參戰的華野有多少部隊嗎? 中野圍堵黃維兵團的時候,陳賡且戰且退,引誘黃維兵團進入中野預設的袋形陣地的時候,陳賡和黃維都是在山間行軍,高導看沒看過地圖,知不知道蒙城是什么地形,有這么多山嗎,知道雙堆集的名字怎么來的嗎? 杜聿明從徐州撤退的時候,連個縣城都沒有,居然能和幾個兵團司令一起在一個裝修華麗西式房屋里吃西餐,這合適嗎?唯一路過的縣城蕭縣,根本就沒有停留,只是通過,哪來的這個情節? 劉濤演出了史上最差的宋美齡,可喜可賀。每次出場,說話都是有氣無力的,跟勞累了一晚上剛起床是的,或者剛操勞完一樣,到底會不會演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