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晚間,揚子江藥業集團官網發布訃告:“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徐鏡人在工作期間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于2021年7月12日20時39分不幸逝世,享年77歲。”
揚子江藥業同時發布了《關于成立徐鏡人同志治喪委員會的通知》,徐鏡人之子、揚子江藥業副董事長徐浩宇擔任治喪委員會主任。

官網顯示,揚子江藥業集團創建于1971年,是科技部命名的全國首批創新型企業,集團總部位于江蘇泰州,現有員工16000余人,旗下20多家成員公司。
數據顯示,2018年,揚子江藥業年營收入突破800億元;2019年度位列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榜首,6年蟬聯第一;2020年發布的國內藥企營收榜單數據顯示,揚子江藥業年營收已經超過千億。
回顧中國的醫藥發展史,這條篳路藍縷的道路上,徐鏡人與揚子江藥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曾白手起家,因“板藍根”一戰成名;曾多次轉型將一家制藥廠做到行業巨頭;曾堅持“不上市、不舉債”;也曾振臂高呼,高喊“質量至上”。年近八十,這位老者仍念念不忘企業,奔波在治企的路上。
一代醫藥傳奇就此落幕。在江蘇泰州,這座久負盛名的醫藥之城,徐鏡人的名字再度回響。尼采曾說過,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徐鏡人的一輩子只為醫藥事業而活,因此無論是高峰,亦或是低谷,他一門心思只想將實業做的更有尊嚴。
如今,徐鏡人離開了世界,但他的名字依舊會喚醒太多人對他的記憶。蘇商全媒體僅以此文紀念這位傳奇的醫藥界實干家,一路走好,徐鏡人先生!

白手起家的“板藍根大王”
“板藍根大王”是徐鏡人最為人熟知的標簽之一。
時間撥回1971年,那是揚子江藥業與徐鏡人的起點。軍人出身的徐鏡人在鎮儀表廠的三間廠房里,白手起家帶領數名工人試制百爾定、百乃定兩種針劑,成立了鎮工農制藥廠。彼時,這家毫不起眼的小制藥廠尚未為人所知,但徐鏡人一門心思撲在自己的事業上,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并增加新的品種和劑型,終于在1985年,等來了揚子江藥業的“新生”。
1985年,揚子江制藥廠正式掛牌,徐鏡人任廠長。取名為“揚子江”,正是徐鏡人渴望振興民族醫藥的決心所在。“企業地處長江邊上,大江東去,奔流到海不復回,'揚子江’看準了一個目標不回頭,決心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認準一個目標不回頭——這段話竟成為徐鏡人一生最好的詮釋。上世紀八十年代,政策高壓下,揚子江迎來“至暗時刻”,遭遇關停危機。徐鏡人奔走呼號,以“板藍根”救廠,這一重大決策不僅挽救了揚子江藥業的命運,也讓自己收獲了“板藍根大王”的稱號。
板藍根——這一人們早已習以為常的藥品背后藏著一家藥企的赤子之心。那是1988年的春天,上海爆發了嚴重的甲型肝炎,近30萬人亟待救助,但市面上的板藍根干糖漿被搶奪一空。千鈞一發之際,徐鏡人臨危受命,接受了上海申請支援近400萬包板藍根的任務。全廠加足馬力,在那個本該萬家團圓的節日里,揚子江制藥廠的工作人員在生產之中度過了最為難忘的春節,最終生產出385萬包板藍根干糖漿,保證了市場的供應。
也是在這年,泰州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制藥廠鋒芒初現,在江蘇醫藥行業率先跨越產值億元大關,并創造了產銷連續八年翻八翻的記錄,徐鏡人的名字因此傳遍了大江南北。

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揚子江藥業從那個只有三間平房的小工廠,一步步發展為我國醫藥行業首屈一指的龍頭企業,目前旗下擁有20多家子公司,員工1.6萬余人,300多個品規藥品、58個國家在銷。
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中,徐鏡人排名第394位,財富值47億美元。2020年他以47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2020年胡潤百富榜》第91位。這一年,他已經76歲,揚子江藥業成立已有49個年頭。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顯示,揚子江位列當年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首,并且在2014年-2019年期間,連續6年排名第一。以傳統中藥制造起家,其產品“藍芩口服液”“蘇黃止咳膠囊”等產品市場占有額、品牌知名度較高。

堅持“不上市、零負債、有尊嚴” 在徐鏡人77年的人生里,他創造出的不僅是一家醫藥行業的“隱形巨頭”,更創造出了獨特的治企之道。在如今遍地開花的醫藥賽道,資本正在孵化與扶植更多的醫藥潛力者,但徐鏡人卻始終堅持“不上市、零負債”,“把實體做得有尊嚴”是這位老人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2017年,徐鏡人接受蘇商會“實業強國·實力蘇商”系列訪談時提到,堅持不上市是揚子江藥業集團自己的發展特色。“干實體,要把企業做得有自信、有尊嚴”,徐鏡人表示,不上市就會帶來一些問題,所以,公司花了很大的力氣把企業核算成本、管理做到精細化,到2009年揚子江藥業集團實現了無外債,并在之后沒有向銀行貸過一分錢。“他們認為我太保守,但是我覺得一旦開了這個口子,7%的利息是要把企業拖垮的。”
除此之外,徐鏡人還給揚子江藥業集團制定了獨特的“三不“戰略——不搞兼并聯合,不搞盲目上市,不搞不熟悉的產業。做好本業,守好本心,這是徐鏡人性格里最質樸的本色,承載著他對醫藥事業的專注與熱愛。
這份專注與熱愛體現在他對產品質量近乎偏執的追求。從建廠起,徐鏡人就特別舍得在質量管控上投資。他曾在1989年斥資40多萬購進了日本島津的高效液相儀,在當時屬于巨額投資。2010年,揚子江的固體制劑生產車間順利通過歐盟GMP認證,拿到進軍歐盟市場的通行證。

(揚子江藥業集團生產園區) “沒有什么可以打倒我們,唯有質量。” 在揚子江藥業集團,不論是高層管理者還是基層員工,都將徐鏡人董事長的這句名言奉為圭臬。這句話鞭策著每一位揚子江人在醫藥生產的環節中如履薄冰。
正是本著唯質先行的理念,50年來,揚子江藥業沒有發生過重大藥品事故,沒有發生過嚴重不良反應事件,藥品抽檢100%合格。
在泰州揚子江藥業集團總部的上空,一面寫著“求索進取,護佑眾生”字樣的廠旗正是這位老者一輩子專注醫藥事業的真實寫照。在熟悉的人眼里,徐鏡人低調而實干,少有的媒體采訪里,他也只談行業,不談自己。年近八十,依舊步履不停,奔跑于路途中,這份對實業的堅守讓人無比動容。

徐鏡人與蘇商會
治企大半生,管理五十年,拳拳實業心,矢志產業夢。徐鏡人董事長身經百戰、念茲在茲,為醫藥業奉獻了獨特的管理思想和經典的轉型案例。榮譽等身、久久為功,終成為名揚華夏的“醫藥大王”。
關山萬千重,山高人為峰。他在蘇商群體中有著極高的聲譽,無論是老一代蘇商,還是青年蘇商,都對他贊譽有加。
當得知徐鏡人董事長逝世的消息,我們深感震驚、悲痛萬分。在此,我們以一組蘇商會影像,深切緬懷蘇商的導師徐鏡人先生,愿他一路走好!
五年前,那場江浙商界大佬最高規格會師依舊歷歷在目,全球蘇商、浙商,從大江南北趕赴古都金陵。揚子江藥業徐鏡人與沙鋼沈文榮、紅豆周海江、亨通崔根良、波司登高德康等蘇商代表,會師阿里巴巴馬云、銀泰投資沈國軍、復星集團郭廣昌等浙商代表,共商發展大計,成為江浙商界思想碰撞的一段佳話。

徐鏡人董事長作為蘇商卓越代表出席活動,并留下珍貴影像。 在緊接著舉辦的“第11屆蘇商領袖年會”現場,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鏡人榮膺“2016年度推動蘇商國際化功勛人物”殊榮,并作精彩演講,他表示,企業要牢牢守住質量底線,一個企業無論發展得多大多輝煌,如果不能守住質量底線,早晚都要倒閉垮臺。

年會現場,徐鏡人董事長將揚子江藥業創造中國醫藥界奇跡的路徑娓娓道來。令筆者動容的是,彼時舞臺上演講的老爺子,剛打完點滴。
徐鏡人:堅持不上市,把實體做得有尊嚴!|“實業強國·實力蘇商”系列訪談 將時鐘撥回到四年前,2017年被稱為中國實體經濟振興的元年。2017年7月,蘇商會特別策劃“實業強國·實力蘇商”系列訪談,傾聽蘇商大佬的時代強音,為中國實業振興鼓與呼。在訪談中,揚子江藥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徐鏡人句句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我們企業有自己的發展特色:堅持不上市。 到2009年,我們就實現了無外債。 干實體,要把企業做得有自信、有尊嚴。
“實業強國·實力蘇商”系列訪談在省內引起巨大反響,也讓外界對“零負債”“不上市”,卻穩居“瑯琊榜”首的揚子江藥業更加好奇。

2017年9月,在“學習蘇商好榜樣——走進揚子江藥業集團”那場活動中,企業家們震撼于揚子江藥業集團宏偉磅礴的建筑風格,嘆服于其科研成果、生產技術、先進管理等方面的雄厚實力,更對徐鏡人董事長喊出的“沒有什么可以打倒我們,唯有質量”這句樸實且深邃的管理名言贊不絕口。

“五年再造一個揚子江”,如今,五年之期未到,而斯人已逝,讓人扼腕嘆息。
2018年,正逢改革開放40周年。蘇商會調動最精銳的采編力量,傾情推出《蘇商發展通鑒》獻禮。我們以1978-2018為軸,從上百位名單中,遴選出了40位蘇商精英。他們每個人,對應著一個年份,最終我們編織出了一張由時間、人物、事件構成的立體網絡。

星河璀璨,1985年,我們堅定地選擇了徐鏡人董事長,用筆觸追憶其在改革大潮中的崢嶸歲月。

揚子江藥業的“后徐鏡人”時代
2017年以后,徐鏡人董事長在江蘇商界發聲漸少,與此同時,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徐浩宇逐步走向商業舞臺中央。

當前,無疑是揚子江藥業的關鍵時刻,創始人徐鏡人去世后,接班人會將這家大型藥企帶向何方?
后浪奔涌,未來可期。與父親相似,這位年輕的二代身上有著與父輩如出一轍的低調與沉穩,在他的帶領下,揚子江藥業增長態勢不減,2020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中國品牌價值榜品牌強度、品牌價值“雙第一”;連續六年榮膺國家工信部醫藥行業百強榜第一名;勇奪國際QC大賽4項鉑金獎;蟬聯全國醫藥行業QC成果發表一等獎總數“十六連冠”......
而徐浩宇也被外界一致公認為第一接班人。不同于徐鏡人對上市的排斥,徐浩宇關于企業上市的想法截然不同。徐浩宇之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雖然不上市也有不上市的好處,但未來上市是必須的、兼并收購也是必須的,“對于小型企業而言,最好的發展機遇已經過去了,現在比的是實力、思維、資本。對于資本市場,小型企業一定要盡快進入,否則4600多家藥企,估計'十二五’期間至少會淘汰1000家”。2015年,徐浩宇還帶著自己創辦的愛源股份登陸新三板。
關于揚子江藥業今后的發展方向,徐浩宇也有著自己的規劃和布局。在蘇商會今年年初策劃的“迎變2021”系列專題訪談中,徐浩宇表示,醫藥行業仍然是一個朝陽行業,自己非常看好健康領域相關方面的發展。徐浩宇稱,對于防未病,近幾年來揚子江已經在積極籌備,公司從產品、從銷售額,往健康的內涵、食品保健品、保健類的器械等這些方向去發展。
未竟的事業, 已有后來人擔當。 “老兵”不死, 唯愿徐鏡人老先生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