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 發布時間: 07-23 23:20 讀者雜志官方賬號,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 文/網絡 主播/瀟君 來源/網絡 暑假到了,孩子們放假在家,不想學習,不愿做家務,每天只想看電視、玩手機...... 此時,家長就遇到了難題。 父母和孩子24小時形影不離,是對親子關系的一種巨大考驗。 要知道,不是每一對父母都稱職,也不是每種親子關系都能溫馨美好。 有人說三流的母親做保姆,二流的母親做教練,那一流的母親是什么樣的呢? 姑且不討論這句話的對與錯,無論是怎樣的母親,“榜樣”也好,“教練”也好,“保姆”也罷,我們都要面對一個問題: 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母親的情緒對孩子的教育極為重要。 媽媽的性格與脾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 媽媽性格溫和,孩子的性情也會趨于平和、穩定。 媽媽如果性格暴躁、喜怒無常,孩子也會心浮氣躁,遇事容易情緒化。 所以,控制情緒,是每一個新手媽媽的必學課。 這堂課上,媽媽們要學的第一個字,就是“虛”。 很多媽媽非常聰明,一眼就能看出孩子的問題,而且會忍不住快速指出來,其實這樣并不好。 在看到孩子缺點時,母親可以先不急于做出反應。 孩子需要空間去自己成長,母親隨意或過多的評價,容易使孩子喪失內在的動力,而更多去在意母親的反應。 有的家長很納悶: 孩子在別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媽媽,就像變了個人,急躁又不可理喻。 為什么這樣,可能就是這個“虛”沒做好。 做不到不露聲色,不能夠“虛”下來的母親,無法給孩子提供一個釋放情緒的空間。 情緒得不到母親包容的孩子,要么變得謹小慎微,要么對抗性強,親子關系難以順暢。 媽媽們要學的第二個字,則是“弱”。 母親在孩子面前,要學會示弱。 強勢的媽媽,很難培養出自信的孩子。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親,實際上是通過示弱,去激發孩子內心的勇敢和自信。 而對孩子強勢的父母,實際上,是在壓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媽媽們要學的第三個字,是“柔”。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個母親真正的力量,是柔和。 你會發現,越柔和的母親,越容易帶動孩子自覺地處理自己的事情,越是扯著嗓子喊的母親,越容易“兩敗俱傷”。 另外,很多家長最重視孩子的學習,但不是重視,就能出成績。 對于孩子的學習,家長該持何種心態呢? 孩子學習出現問題,千萬不要急著報班、找家教,不要急著找一些方法層面的東西去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 家庭教育中,家長需要解讀好兩個字,一個是“情”,一個是“禮”。 教育需要“有情有禮”。 而現在,很多家庭教育的現狀是什么呢? 一種是有情無禮,最明顯的表現是溺愛。對孩子無微不至,足夠大的孩子,父母還在給他穿衣、穿鞋。 這種愛,已經失去了教育的價值。 另一種是有禮無情,尤其是家長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完全沒有感情鋪墊。 任何層面的教育,都是要給對方傳達一種真實的內在情感。 感情做足了,等到孩子渴望我們講一些東西的時候,家長再把道理點出來。 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接受。 好的家庭教育,其實很簡單。身為父母,下面這些問題你有嗎? 1.家長內心焦慮、浮躁,比孩子有學習問題更可怕。 孩子出現學習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導致孩子內心不安的干擾源。 也就是說,孩子內在的平穩被打破,才是最可怕的事。 所以,家庭教育中,家長必須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要急躁,先平靜下來,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再去面對問題。 只有內心平靜的父母,才有可能吸收和沉淀教育的理性思考。 2.家庭教育的空間,一定要留給孩子。 家庭教育要想做好,應該下功夫的是兩頭,一頭是父親,一頭是母親,中間的空間要留給孩子。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路徑中完成的。 一流的家長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長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敗,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 家庭教育里,一部分是要孩子自己獨立探索的。 在這部分中,家長一定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家長要做的是對孩子的情緒做養護,而不是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干擾和參與。 3.家長的作用,是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 當一個人對學習失去熱情,再高的智商也沒用。 有的家長說,孩子表現不好,不好好學習,怎么辦? 求人不如求己。 所以,家長不如先內視一下自己。 其實,氣質決定了孩子的學習差異,孩子的氣質就是父母的狀態慢慢內化給他們的,就像我們的職業習慣一樣。 如果一個家長的內心是冷漠、浮躁的狀態,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里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樣彈了回來,孩子也一樣。 所以,父母要做的是用自己的熱情,去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要知道,孩子是最擅長模仿的。 當下,很多孩子不是才能上的欠缺,而是情的不足和義的模糊。 家長是孩子情和義最大的啟蒙者。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歸和文化的守望與傳承,家庭教育不能只站到方法和技術層面去折騰,而應該站到文化和哲學的空間去審視。 所有的父母都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家庭文化培養出來的孩子的氣質是不同的。 文化才是教育的旗幟。 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往往欠缺的不是方法,而是狀態。 家庭教育的最佳狀態在于“養”,而非“教”。 養魚重在養水,養樹重在養根,養人重在養心。 如果一個孩子的心,在家庭里得不到養護和滋潤,那他的天賦就沒有基礎;智商再高,沒有恰當的、相應的心態支撐,天賦就很難發揮作用。 如何點燃孩子內心的熱情?點燃需要達到一定溫度和狀態。 如果家長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焦慮不安的,就很難去點燃孩子的熱情。 面對孩子,不管出現任何狀態的時候,都請記住: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用心! 來源: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