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世界上最珍貴的鴨子是什么鴨子嗎? 漫畫源自 Liz climo 漫畫作品,勇者斗惡狼胡亂配文。 排除各種動漫界的鴨子以及現實中有歧義的“鴨子”,世界上最珍貴的鴨子可能是...... 中華秋沙鴨 Chinese Merganser 秋沙鴨的英文名是Merganser,和我們常說的Duck有所不同。生物學家將其分屬為秋沙鴨屬,也就是說它們和鴨屬動物是有區別的。 這個與人類和大猩猩都是人科但不是一種動物是一個意思。 而秋沙鴨屬下有五大種類。 奧克蘭島秋沙鴨,曾經分布于新西蘭,已于1902年滅絕。 普通秋沙鴨,分布于北半球,約有3萬只,有三亞種,低危。 斑頭秋沙鴨,分布于北半球,估計約有30萬只,無亞種,無危。這種秋沙鴨的雄鳥外貌相當的拽(就是前方一臉不屑的黑白色的鴨子)。明明數量很多,卻貌似很少見到。 紅胸秋沙鴨,全世界范圍分布,數量極多,無亞種,無危。和中華秋沙鴨很像,只是它腹部的毛是紅褐色,發型也沒中華秋沙鴨那么夸張。 中華秋沙鴨,分布于西伯利亞(極少)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河北、長江以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無亞種,極度瀕危。 講到這里有點矛盾了,如果說同屬動物即為一種動物的不同形態的話,那么秋沙鴨應該不算瀕危物種。不過我是這么理解的,比如人類肯定不是瀕危物種,但人類里總會因為基因突變出現那么一兩個與眾不同的,如果這些與眾不同的人類突然掛了的話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滅絕,你看這個解釋你們滿意嗎?比如說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別介,您可別死,還欠您個終生碎膝獎沒發呢! 中華秋沙鴨兩肋羽毛上的黑色鱗紋是它最醒目的特點,所以它早期也被稱為鱗肋秋沙鴨。 腦后有兩簇冠羽也是它特有標志,成年雄鳥的冠羽更壯觀,一直掛到背部,遠看跟葬愛家族里混過一樣。 雖然發型狂野不羈,但卻是非常喜愛干凈的野鴨子,只要閑下來就會不停的清理羽毛,貌似鴨子之類的水鳥都這樣,但秋沙鴨卻明顯頻繁很多。 這是雌鳥,雖然造型相對雄鳥低調很多,但也很喜歡干凈。 這種野鴨子全球僅存不足1000只,比大熊貓、揚子鱷還要稀少,它是第三季冰川時期幸存至今的野鴨,距今已經有1000多萬年的歷史,是野鴨中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在中國屬于國寶級珍禽。 至于為何瀕危,首先了解一下雁形目,所謂雁形目簡單來講就是指.....呃...... 如果說多了可以編一本書了,總之,雁形目的性格和命運有很大不同。 脾氣好的從里到外成為人類的美餐 武力值高的至今還在堅持攻擊人類 不過,還有一些既不愿意向人類妥協,武力值又比較渣的種類存在,就是下面這些野鴨子了。 其實還有不少種野鴨子呢,篇幅有限,就稍微展示上面那四種吧。 叫鴨是一種外形有些像雞的雁形目鳥類,因為外形和其它雁形目鳥類差異過大,也被某些科學家單獨劃分為叫鳥目,叫鴨科,恕我眼拙,實在看不出這種鳥和鴨子有什么關系。 這明明就是長了個雞腦袋啊。 連腳丫都不是腳蹼而是爪子。 難不成是因為正面的造型有點像鴨子...... 科學家為何如此別扭,還得請出老師說一下...... 話題扯得有點遠,咱還是回到中華秋沙鴨的主題上來。中華秋沙鴨是所有野鴨子中性格最機敏謹慎的一種,甚至有些清高,生活習慣完全就是個世外隱者。 首先看看中華秋沙鴨的棲息環境,必須是這種山清水秀,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之中。 其次中華秋沙鴨對棲息地水質要求極高。 它們對棲息地的水質要求到了幾乎苛刻的地步,水質稍有污染變化,便不會再居住了。雖然圖有點夸張,但中華秋沙鴨的確是比一般的野鴨子顯得有“潔癖”。 它們只在干凈的水域中生活,因為性格謹慎,平時很少上岸。 成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水上度過,包括求偶和交配,這是為了在遇到危險時能及時逃生。 求偶期間亦常出現爭雌現象。 但也偶有“渣鴨”會一雄配二雌的。 不是所有的鳥都對愛情“忠貞不二”。而且從中華秋沙鴨的雌雄差異上來看,這種野鴨子應該屬于一夫多妻制的鳥類,但因為數量實在太少,也就由不得它們多娶媳婦兒,一只公的配兩只雌的已經算極限了。 可以看出雄鳥和雌鳥的外觀有很大不同 中華秋沙鴨棲息地水域附近至少要有15米以上的大樹,樹上還得有樹洞才行,說起來可能很奇葩,身為鴨子的它們雖然不會打洞,但卻是在樹洞中筑巢生蛋的,巢穴最低離地面不低于10米。 中華秋沙鴨4月初到4月中旬產卵,通常1天產1枚,產最后1枚時常間隔1天。年產1窩,每窩產卵10枚左右。孵卵期為28-35天。 雛鳥出巢時,雌鴨會先在洞口觀望一番,然后帶頭跳巢。 雛鳥會跟著雌鴨一只接一只的跳巢。 跳巢動圖 先由雌鴨四處觀望一番。 確定周圍環境沒有異樣后,雌鴨第一個跳。 其它雛鳥會學著鴨媽的樣子往下跳。 中華秋沙鴨的孵卵期為28-35天。純天然的樹洞極難找,有時候為了拍攝雛鳥跳巢的畫面,很多鳥類愛好者會給它們搭建人工巢穴,然后在樹下一盯就是幾十天。拍攝鳥類需要拍攝者在不驚動鳥類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接近,很多人練就了一身“忍者”的功夫,說話和動作都很小心,連放個屁都得憋成無聲的,還不能在深山老林里生火做飯,不產生人類活動痕跡的拍攝生活是很艱苦的,讓我們向偉大的拍攝者們致敬。 雖然中華秋沙鴨的巢在很高的樹上,但樹下都有很厚的草,所以雛鳥一般不會摔傷。 跳巢后的雛鳥就會一直跟著雌鴨活動,中華秋沙鴨是早成型鳥類,雛鳥很快就能潛水,用不了多久就能學習飛行。 跳巢后的雛鳥開始和鴨媽學習各種生活技能 中華秋沙鴨的飛行能力很強。 由于身體的構造更具有流線型,甚至比一般的野鴨子飛的更快,北至俄羅斯,南至中國貴州都有它們的遷徙足跡。 雁形目的鳥類大多需要助跑才能飛起來。 只要能成功騰空就能飛得很高很遠,雁形目鳥類多為遷徙鳥類。 食物也和一般的野鴨子沒啥區別。 潛水技能很棒,主食為魚類,水中的蝦、青蛙、蛤蟆、蝌蚪什么的都吃,偶爾吃吃甲蟲之類的,前提條件是就餐環境必須干凈無污染。 它的捕食方式是將頭放在水中屏息后用眼睛觀察獵物,發現獵物后就會迅速潛入水中進行捕捉。 性格極度機警,稍有驚動就會起飛或游至隱蔽處,或潛水迅速逃走,有點神經過敏。 這種性格造成一般的天敵很難接近它,就更別說人類了...... 而且據考證秋沙鴨屬的肉極其難吃,羽毛也不具備皮草功能,所以也被稱為廢物鴨。 所以被人類當成皮草買賣或食物大量捕殺而造成瀕危的可能性很低...... 除了對棲息地的要求條件極高,中華秋沙鴨還有以下幾種行為造成數量稀少。 中華秋沙鴨都是以家族方式活動,只有在遷徙的時候才會聚集,一旦到達遷徙地點便會分散,而且家族之間距離相當遠,種群分布碎片化嚴重,長期近親繁殖導致雛鳥成活率極低,能順利活到成年的都得是精品中的精品。 它們不接受人類馴化,人工繁殖極難。 雁形目中秋沙鴨最難被人類馴化,中華秋沙鴨是難中之最,人工繁殖全世界只僥幸成功過一例,基本上屬于絕對不向人類妥協的類型。 分布范圍很狹小,絕大部分僅在中國境內分布。 很難理解飛行能力很強的中華秋沙鴨為何偏愛這一方水土,對比一下和它外貌很像又不存在滅絕風險的紅胸秋沙鴨的分布范圍就知道差距了。 或許,導致中華秋沙鴨瀕危的主因并非人類,但是,適合它們繁衍的自然環境越來越少了。 中華秋沙鴨不會在越冬地區繁殖,它們只會選擇山好、水好、僻靜、天敵少、食物充足、岸邊正好還得有很高的樹木的地區進行繁殖。據說如果某地有中華秋沙鴨在此越冬,會被視為當地環保做的好的標志,當地的環保局長升遷指日可待??! 至于是否能飼養當寵物的問題,想都別想了。 拍攝器材和裝備以及忍耐力至少得是這樣的...... 說白了沒點貝爺的本事想拍攝中華秋沙鴨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開個玩笑,僅僅是讓大家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你真想看到這種野鴨,不如好好保護自己家鄉的環境,說不準會有一天...... 它們就會在你的家鄉出現呢! 今天就到這里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