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兵中醫” 在師父張勝兵第一部著作——《醫門推敲》有很多奇效方,都是師父的原創。其實每一個方子的后面都有一個神奇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方子叫八仙扶老湯,背后的故事令人嘖嘖稱奇! 有一個患者在師父這里治療肺結節效果非常好,僅用三個月時間就讓西醫認為不可能藥物消失的肺結節消失了,有一天來到診所,面有憂色。于是師父問患者有什么事憂愁?患者嘆了一口氣,原來患者母親已經80多歲,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多年,久治不效,現在已經臥床多年,關節變形,肌肉萎縮,疼痛不已,不能下地走路,常年便秘,靠開塞露通便,問師父是否治過類風濕這種西醫認為不死的癌癥。師父謙虛地告訴他,這種病難度大,但是僥幸治愈過一些有緣人,但是患者年紀太大,氣血肝腎脾胃俱虛,恐怕難以治愈。但患者苦苦哀求,師父念在他一片孝心,還是答應試試。師父略作思考,忽然靈光一現,提筆寫下了下面的方子: 威靈仙10克 仙靈脾10克 仙茅10克 炒五仙各10克 人參10克 黃芪15克 炒白術10克 茯苓10克 甘草10克 當歸10克 川芎6克 白芍10克 羌活10克 獨活10克 防風10克 松節10克 甘松6克 夜交藤15克 柏子仁10克 告訴患者先回去吃一段時間試試。 過了一段時間,師父幾乎把這件事忘了。 突然有一天,那個患者興沖沖地走進診所,手中還提著一些禮物。 師父忙問你這是怎么了? 患者高興地說:張醫生,太謝謝你了!我媽吃了你開的藥方,現在已經能下床走路了。 師父也沒想到這個方子居然有如此效果。所謂偶然之中必有必然。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這個方子。 威靈仙、仙靈脾、仙茅培補肝腎,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同補,柔筋健骨,補肝腎強筋骨,以治其本。 炒五仙乃炒山楂、炒神曲、炒麥芽、炒谷芽、炒雞內金。老年人脾胃已虛,而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炒五仙健胃消食以充陽明而長肌肉,正合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之意。 人參、黃芪、炒白術、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是八珍湯去滋膩的熟地,而加黃芪增加補氣作用。老年人氣血虧虛,正氣不足,用此方以補益氣血,培養正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羌活、獨活、防風、松節,祛風濕利關節,以治其標,正是對證之藥。 由于患者長期臥床,必然心情煩躁,睡眠質量不高,故加夜交藤即可通絡又可安神,柏子仁又能安神,又可潤腸通便。 全方以補虛培正為主,攻邪通利為輔,專治老年人氣血脾胃俱虛伴風濕,類風濕者,證見患者不思飲食,瘦骨嶙峋,周身疼痛,夜不能寐,舌淡苔薄,脈弱者。 全方最精彩的莫過于甘松這味藥畫龍點睛之妙用!甘松,醒脾開胃,理氣止痛,活絡通經。既能固本以治脾胃,又可治標而通經活絡止痛,一藥多用,誠妙不可言也!師父張勝兵對中藥的運用到此出神入化的地步,觀此藥之用,可見一斑! 由于方中有威靈仙、仙靈脾、仙茅再加炒五仙,故名八仙,又因專治老年人之風濕類風濕關節炎,故為扶老,所以師父將此方命名為八仙扶老湯! 由于老年人機體能力下降,氣血兩虛,故用本方時要堅持使用一段時間方可見效。醫生在治療這類慢性病時要有方有守,不可貪一時之功而用虎狼之藥。 我們弟子問師父創此方的靈感從哪里來,師父說,靈感或許來源于獨活寄生湯吧,但也不同于獨活寄生湯,當你中醫理論扎實,中藥學的過硬,其實創方是自然而然的事,正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背后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還要有對中醫的悟性! 師父說,本方的計量都很小,那是因為這個患者年紀太大,身體太虛,不可用藥太猛,如果年紀和身體不同,計量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甚至在藥味上也可以加減,切不可拘泥! 風濕類風濕關節炎中醫屬于痹病范疇。痹病指正氣不足,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痹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以肌肉、筋骨、關節發生疼痛、麻木、重著、屆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狹義的痹病,即指其中的肢體經絡痹。痹病在文獻上有許多名稱,或以病因、或以癥狀、或病因與癥狀結合命名,如風痹、寒痹、風濕、行痹、痛痹、著痹、歷節、白虎歷節、痛風等。 風、寒、濕、熱之邪往往相互為虐,方能成病。風為陽邪開發腠理,又具穿透之力,寒借此力內犯,風又借寒凝之積,使邪附病位,而成傷人致病之基。濕邪借風邪的疏泄之力,寒邪的收引之能,而入侵筋骨肌肉,風寒又借濕邪之性,粘著、膠固于肢體而不去。風、熱均為陽邪,風勝則化熱,熱勝則生風,狼狽相因,開泄腠理而讓濕人,又因濕而膠固不解。 風、寒、濕、熱病邪留注肌肉、筋骨、關節,造成經絡壅塞,氣血運行不暢,肢體筋脈拘急、失養為本病的基本病機。但風寒濕熱病邪為患,各有側重,風邪甚者,病邪流竄,病變游走不定;寒邪甚者,肅殺陽氣,疼痛劇烈;濕邪甚者,粘著凝固,病變沉著不移;熱邪甚者,煎灼陰液,熱痛而紅腫。 痹病日久不愈,氣血津液運行不暢之病變日甚,血脈瘀阻,津液凝聚,痰瘀互結,閉阻經絡,深入骨骱,出現皮膚瘀斑、關節腫脹畸形等癥,甚至深入臟腑,出現臟腑痹的證候。 初病屬實,久病必耗傷正氣而虛實夾雜,伴見氣血虧虛,肝腎不足的證候。 張勝兵中醫作品七部,淘寶京東有售!掛號張老師,可獲取簽名書以及與張老師合影留念! 行痹 癥狀:肢體關節、肌肉酸痛,上下左右關節游走不定,但以上肢為多見,以寒痛為多,亦可輕微熱痛,或見惡風寒,舌苔薄白或薄膩,脈多浮或浮緊。 治法: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方藥;宣痹達經湯。 方以蜂房、烏梢蛇、土鱉蟲、螳螂通經活絡以宣痹;威靈仙、羌活、防風、秦艽、稀薟草、青風藤疏風祛邪;當歸養血活血;穿山甲搜剔絡脈瘀滯。 若以肩肘等上肢關節為主者,為風勝于上,可選加羌活、白芷、桑枝、威靈仙、姜黃、川芎祛風通絡止痛。若以下肢關節為主者,為濕勝于下,選加獨活、牛膝、防己、萆蘚、松節等祛濕止痛。以腰背關節為主者,多與腎氣不足有關,酌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巴戟天、續斷等溫補腎氣。若見關節腫大,苔薄黃,邪有化熱之象者,宜寒熱并扇,投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 或以防風湯加減,方以防風、麻黃、秦艽、葛根祛風除濕;肉桂、當歸溫經活血;茯苓健脾滲濕,姜、棗、甘草和中調營。 痛痹 癥狀:肢體關節疼痛較劇,甚至關節不可屈伸,遇冷痛甚,得熱則減,痛處多固定,亦可游走,皮色不紅,觸之不熱,苔薄白,脈弦緊。 治法: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方藥:烏頭湯。 方中以制川烏、麻黃溫經散寒,宣痹止痛;芍藥、甘草緩急止痛;黃芪益氣固表,并能利血通痹;蜂蜜甘緩,益血養筋,制烏頭燥熱之毒。可選加羌活、獨活、防風、秦艽、威靈仙等祛風除濕。加姜黃、當歸活血通絡。寒甚者可加制附片、桂枝、細辛溫經散寒。 或予驗方溫經通痹湯,方以附子、干姜、炒川椒溫陽以祛寒;烏梢蛇、蜂房、土鱉蟲活絡通經;當歸、丹參人血和營,活血通絡;稀薟草、羌活祛風除濕,共奏散寒通絡,宜痹止痛之功。 著痹 癥狀:肢體關節疼痛重著、酸楚,或有腫脹,痛有定處,肌膚麻木,手足困重,活動不便,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除濕通絡,祛風散寒。 方藥:薏苡仁湯加減。 方以薏苡仁、蒼術健脾滲濕;羌活、獨活、防風祛風勝濕;川烏、麻黃、桂枝溫經散寒;當歸、川芎養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關節腫脹者,加秦艽、革蘚、防己、木通、姜黃除濕通絡。肌膚不仁,加海桐皮、稀薟草祛風通絡,或加黃芪、紅花益氣通痹。 若痛甚者,可用《醫學心悟》蠲痹湯治之。 熱痹 癥狀:肢體關節疼痛,痛處掀紅灼熱,腫脹疼痛劇烈,得冷則舒,筋脈拘急,日輕夜重,多兼有發熱,口渴,煩悶不安,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 治法:清熱通絡,祛風除濕。 方藥:白虎加桂枝湯。 方以白虎湯清熱除煩;桂枝疏風通絡。可加銀化藤、連翹、黃柏清熱解毒;海桐皮、姜黃、木防己、威靈仙等活血通絡,祛風除濕。若皮膚有瘀斑者,酌加丹皮、生地、地膚子清熱涼血散瘀。 濕熱勝者亦可選用《溫病條辨·中焦》宣痹湯加減治療。 熱痹化火傷津,癥見關節紅腫,疼痛劇烈,入夜尤甚,壯熱煩渴,舌紅少津,脈弦數者,治以清熱解毒,涼血止痛,可用犀角散加減。 尪痹 癥狀:肢體關節疼痛,屈伸不利,關節腫大、僵硬、變形,甚則肌肉萎縮,筋脈拘急,肘膝不得伸,或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而成廢人,舌質暗紅,脈細澀。 治法:補腎祛寒,活血通絡。 方藥:補腎祛寒治尪湯。 方以川續斷、補骨脂、骨碎補、淫羊藿補腎壯筋骨;制附片補腎陽除寒邪;熟地填精補血滋養肝腎;桂枝、獨活、威靈仙祛風散寒除濕;白芍養血緩急舒筋。 肢體關節刺痛,屈伸不利,多個關節漫腫,重則關節腫大,頑麻頑痛,久而不除,舌質紅赤,兩側有瘀斑,治以化瘀滌痰,通絡止痛為主,方以宣痹化瘀滌痰湯。方中蜂房、烏梢蛇、廑蟲、羌活、伸筋草、稀薟草活血祛風,通絡宣痹;當歸養血和營;制南星、白芥子豁痰;生姜、片姜黃舒筋散結止痛。瘀血征明顯者加血竭、皂刺、乳香、沒藥活血化瘀。骨節變形嚴重者,可加透骨草、尋骨風、自然銅、骨碎補、補骨脂搜風壯骨。兼有低熱,或自覺關節發熱,去淫羊藿,加黃柏、地骨皮退虛熱。脊柱僵化變形者,可加金毛狗脊、鹿角膠、羌活補腎壯筋骨。 氣血虧虛證 癥狀:四肢乏力,關節酸沉,綿綿而痛,麻木尤甚,汗出畏寒,時見心悸,納呆,顏面微青而白,形體虛弱,舌質淡紅欠潤滑,苔黃或薄白,脈多沉虛而緩。 治法:益氣養血,舒筋活絡。 方藥:氣血并補榮筋湯。 方中以生薏苡仁、茯苓、生白術、首烏、當歸、砂仁、熟地、黃精益氣補血而榮筋;蜂房、烏梢蛇、稀薟草、絡石藤、金毛狗脊、秦艽活絡導滯通經,宣痹止痛;菟絲子補肝腎,強筋骨。 張勝兵本人第五個微信:18086461480 張勝兵私人助理電話微信同號: 15377061103/15629189261/15629189216/15629189271/15629189217 特別說明:張勝兵有五個微信,請大家只加其中一個可以看到朋友圈的微信即可,刪掉重復的微信號,以便給其他人留出可能救命的空間為感! 預約電話:027-65599960(武漢診所座機) 預約電話:18771118080(張勝兵武漢電話) 預約電話:15701481888(張勝兵北京電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