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醫(yī)界有這樣一個說法:內(nèi)不治喘,外不治癬。說的是咳喘和皮膚病這2類病都是很難治的,古代醫(yī)生對自己名聲很講究的,生怕治不好而丟了自己名聲,所以說留下這么一句話。說明什么問題呢? 說明這一類皮膚病自古以來就是難治的。 濕疹也是皮膚病的一種,治根難不難? 也是非常難的。有些朋友被濕疹折磨了好多年,每年濕疹一發(fā)作,只能吃激素藥暫時控制,等到第二年又卷土重來,苦不堪言。 那為什么濕疹這么難治呢? 第一,我們經(jīng)常的濕疹,并不是簡簡單單因為濕邪而形成的疹子。這濕疹是近代醫(yī)學的一個病名,主要表現(xiàn)是皮膚癢,但是皮膚起的疹子各不一樣。也就是說,中醫(yī)認為這不是一個病而是一類病。 第二,濕疹的形成原因復雜。濕疹的形成原因有內(nèi)因和外因之分。內(nèi)因又分成多,皮膚層有內(nèi)風會導致濕疹,有濕邪也會導致濕疹,有熱也會導致濕疹,有寒也會導致濕疹。外因也很多,比如吹了風,受了熱,受了寒或者接觸到過敏原等等都有可能導致皮膚瘙癢。 總而言之一句話,濕疹很復雜,原因更復雜,很難治。 難歸難,出現(xiàn)問題總還是要面對的。今天嘗試用最簡單的中醫(yī)思維來幫大家把濕疹這種病認識清楚,讓大家把濕疹這個病的本質(zhì)認識清楚。 認識濕疹 濕疹有很多種類型,皮膚上長出來的疹子各不一樣,有的是紅斑點,有的是丘疹像一顆痘痘那么大,有的人是水皰,水皰里面有透明的液體,有的人是皮膚一整片泛紅出現(xiàn)瘙癢。。。 這些類型,雖然都叫濕疹,但是在中醫(yī)這里,認為他們的病因病機是各不相同的,治法也不同。 為什么濕疹難治? 是因為辯證難,也就是原因難找。只有找到正確的原因,濕疹這類病才好治。 我們先來思考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得了濕疹,皮膚為什么會長這些疹子? 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實際不簡單。如果真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了,才能搞清楚治療方向。 實際上,皮膚出現(xiàn)的各種疹子,都是人體的本能排異反應。 什么叫“本能排異反應”? 就是皮膚里面有一些不屬于身體里的物質(zhì),出于身體本能反應,身體要把它們發(fā)出來。 這些疹子就是本能排異的產(chǎn)物。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你覺得皮膚長了這些疹子是好事還是壞事? 皮膚長疹子既是好事,也是壞事。 不好的一面是皮膚層里有異物,好的一面是身體還有能力將他們排出來。 講到這里,我又想說說現(xiàn)代醫(yī)學的壞話了。在濕疹皮膚瘙癢這類病癥,大多數(shù)的做法就是激素藥止癢。這種治療的思路就是在壓制,用激素藥去壓制體內(nèi)正氣,不讓身體有能力把邪氣排出來。身體不去排異了,就不會癢,皮膚的疹子也在短期內(nèi)會消退,可是病好了嗎? 沒好。 等到第二年的時候,身體又會想起來排邪氣你又用激素去壓制,又去打壓你身體的正氣,慢慢地你的正氣就被激素徹底壓制住了。你不會再得皮膚瘙癢了,因為你已經(jīng)沒有能力瘙癢了,但是卻得了其他更嚴重的皮膚病。 其實,我真的不想講西醫(yī),但是我不講大家都不講,很多老百姓在深受其害。我把這個問題指出來,大家自己去判斷對錯分析利弊,去選擇一條你認為對的路。 我們已經(jīng)認識到,是因為人體的本能排異反應,才出現(xiàn)皮膚上的疹子。那我們現(xiàn)在要去消除這些疹子,應該怎么做? 是不是應該給正氣加把勁,幫助身體把邪氣排出來? 這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唯一正途。 而,如果我們沒認識到這個方向的話,我們只想著用什么方法去壓制,這就是走在錯誤的道路上了。你壓制得越狠,雖然在短期內(nèi)也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最終只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皮膚上雖然長的疹子各不一樣,但是他們都一個共性,那就是:瘙癢。 我想,這是所有皮膚病讓人最難受的。 痛可以忍受,但是癢真的忍無可忍。而且越抓越癢,這才是最要命的。 為什么會癢呢? 在中醫(yī)觀念里,諸痛癢瘡,皆屬于心。說的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皮膚瘙癢,是歸心在管的。所以,你白天能感受到癢,但是你睡著之后,心神去休息了就感受不到癢了。 另外,中醫(yī)還認為皮膚瘙癢跟風邪相關。皮膚層的內(nèi)風發(fā)作的時候,就會瘙癢難忍。 還有,現(xiàn)代的細菌學說,當皮膚感染了細菌后也會出現(xiàn)皮膚瘙癢。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中醫(yī)在解決任何問題的時候,都是要辯證論治。一談到辯證,很多朋友就搞不清楚自己是哪種了。講心里話,不只是普通人辯不清楚,連專業(yè)的人也經(jīng)常辨不準。 所以,赤腳并不打算用專業(yè)的辯證來分型。我想換個思路來把濕疹這樣復雜的問題分清楚。 第一種是長在腘窩, 肘窩,陰囊周圍,肛周,小腿,手掌這些局部地方的濕疹。長的疹子往往是小顆粒狀,天氣熱的時候或者空氣潮濕的時候加重,皮膚瘙癢不是很嚴重能夠忍受。這種疹子,是以濕邪為主的濕疹。 為什么呢? 如果是皮膚層是濕邪為主,濕邪要出表,就會找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出來。人體最容易出汗的地方是腘窩,肘窩,陰囊,肛周,手掌,小腿這些地方,濕邪也最容易從這些地方跑出來。濕邪從這些地方出來,但是出的不順暢,就會形成濕疹。 這種疹子在春夏季節(jié)多發(fā)。為什么呢? 因為春夏季節(jié)氣溫高,體內(nèi)陽氣往體表走,人會出汗比較多,如果這個汗出的不順暢,疹子就形成了。 現(xiàn)代人得濕疹,大多數(shù)就是這種類型。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過度使用空調(diào)導致的。比如你從家里到公司上班,在路上出一身汗,這個汗正在出你一到公司就到了空調(diào)房里,這毛孔就馬上關起來,汗腺就馬上關閉,這個汗出到一半出不來了,就堵在皮膚層了。 到最后,這些汗都堵在汗腺里它總要找個出口發(fā)出來,就找這些薄弱的地方來發(fā),就成了濕疹了。 這種以濕為主的濕疹,要怎么治呢?要把皮膚毛孔打開,讓濕氣徹底發(fā)出去。用什么方子治呢? 1. 推薦醫(yī)圣張仲景的《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麻黃6g,杏仁9g,桑白皮9g,赤小豆30g,連翹9g,大棗12枚,生姜6g,炙甘草6g。 醫(yī)圣張仲景的這張《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是治療皮膚瘙癢的第一方,現(xiàn)代各種難治的皮膚病都可以在這個方子上加減來治。 我來用梯隊思路跟大家做一個簡單分析。 第一梯隊,用麻黃+杏仁+桑白皮來調(diào)暢肺的氣機。正所謂治皮先治肺,皮膚的問題要找肺來治。為什么呢? 因為肺主皮毛。這組藥對,用麻黃來宣肺解表,打開汗孔,讓邪氣有機會從汗孔跑出去。另外,用杏仁來降肺,用桑白皮來瀉肺,用意是邪氣能從汗孔出去就從汗孔出去,汗孔不能出去的就從肺里降下去,因為肺和大腸互為表里,皮膚的邪氣通于肺,可以從大腸排出去。 第二梯隊,用赤小豆+連翹來清熱利濕。既然是皮膚底下藏了很多濕氣,就要想辦法來把濕氣趕出去。赤小豆擅長把水濕從小便排走,連翹最擅長解毒,是治療皮膚瘡瘍最常用的藥,這兩味藥的靶向就是皮膚層的邪氣,有濕祛濕有毒祛毒。 第三梯隊,用生姜+大棗+炙甘草來調(diào)脾胃扶正氣。這是張仲景先生最常用的扶正氣組合了,生姜配大棗辛甘化陽,化生出陽氣來才能有力量排邪氣。 這個方子用三個梯隊來祛邪扶正,把郁在皮膚表層下的濕邪一網(wǎng)打盡,把濕邪趕走之后表現(xiàn)在外的疹子就會消失,皮膚瘙癢這些癥狀也就自然消失啦。 第二種是濕疹發(fā)作就起一大片,皮膚底下泛紅。這種疹子全身各處都會長,一發(fā)作起來就奇癢難忍。這種疹子最喜歡找中老年人和血虛的人,在春秋季節(jié)發(fā)作較多,癥狀在晚上加重。這種疹子,是以風邪為主的濕疹。 為什么呢? 因為風邪的特點就是一刮過來就是一大片,風邪游走不定來無影去無蹤,它走到哪里哪里就癢,所以全身各處都可能有。 風邪,是沒有實際形態(tài)的邪氣,所以皮膚層的風刮過來之后,并不會讓皮膚凸起來。 為什么會在春秋季節(jié)發(fā)作呢? 因為春季自然界多風,這是外風。在秋季多燥,血燥容易生內(nèi)風。 為什么會在晚上加重呢? 因為人在睡覺時陽會入陰,血分為陰,陽熱入了血分之后,血液就更熱,熱則生風。所以,到了晚上就會加重。 那種皮膚層有風邪的皮膚瘙癢,要怎么治療呢? 要把風散出去。用什么方子呢? 2.推薦一個中成藥,叫做《消風止癢顆粒》 防風、蟬蛻、地骨皮、蒼術、亞麻子、當歸、地黃、 木通、荊芥、石膏、甘草。 這個中成藥是治療以風邪為主的皮膚瘙癢常用藥。我們還是簡單用梯隊思路來認識一下這個方子。 第一梯隊,用防風+蟬蛻+荊芥來疏風散熱,來把皮膚層的風邪趕出去。防風是風中潤劑,最擅長疏風解表;蟬蛻就是知了的蛻下的殼,最擅長透疹子;荊芥最擅長祛風透疹;他們?nèi)宦?lián)手合作,將皮膚層的風邪宣透出去。 第二梯隊,用當歸+地黃+地骨皮+石膏用來養(yǎng)血清熱。第一梯隊用來治標,那這第二梯隊就是用來治本的。皮膚層的血液里為什么會生風?在中醫(yī)概念里,血虛生風,血熱生風。所以,要解決根本問題,要解決血虛和血熱的問題。在這個梯隊里,用當歸+地黃用來補血養(yǎng)血,用地骨皮來清掉血分虛熱,用生石膏來清氣分之熱,這樣把血液補足同時把氣血里的虛熱清掉,血行則風滅,這樣就讓內(nèi)風停下來了。 第三梯隊,用木通+亞麻籽來通竅排邪。用木通用來清心熱通小便,讓熱邪通過尿液排出;用亞麻籽用來清腸熱通大便,讓熱邪通過大便排出。這是打通大小二便,讓邪氣從二便排出去的思路。 這個方子的三個梯隊,以祛風散邪來治標,用養(yǎng)血清熱來治本,針對以皮膚受風為主的皮膚瘙癢來對證調(diào)治,有非常強的針對性。 這種風燥血虛血熱型的皮膚瘙癢,治療起來也是非常棘手,治好后也比較容易反復發(fā)作。為什么呢? 因為這血液的問題并非一天兩天所形成,血虛血熱的問題要徹底解決也不是幾天就能解決的。 所以,要徹底解決這種問題,需要有耐心。如果中成藥起效慢,可以用這個方子做成湯藥來服用增強效果。 另外,這種風邪血虛血熱型濕疹,如果用消風止癢顆粒效果不好的話,還可以用當歸苦參丸。 這兩個藥都是針對皮膚瘙癢成片的這種以風邪為主的類型,不同是是《消風止癢顆粒》針對的是血熱為主類型,《當歸苦參丸》針對的是血虛為主的類型。 第三種濕疹是皮膚底下起紅色的小點點,從深層皮膚里一個個長出來。這種疹子喜歡長在前胸后背,頭面部和手臂這些地方。這種疹子喜歡找小朋友和體內(nèi)有熱的人,每次長疹子的時候尿液發(fā)黃,大便干結(jié),長的疹子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紅”。這種疹子,是以“熱毒”為主的濕疹。 為什么呢? 因為皮膚里有郁熱嘛,所以它就要想辦法從皮膚里發(fā)出來。熱的像火,所以這種疹子最大的特點就是紅。體內(nèi)有熱往往在心肺區(qū)最熱,所以就容易在前胸后背心肺區(qū)和心經(jīng)肺經(jīng)經(jīng)過的地方長疹子。因為體內(nèi)有熱,所以尿液發(fā)黃,大便干結(jié)。 為什么喜歡找小朋友呢? 因為小朋友的特點就是陰虛而陽亢,體內(nèi)多熱多火,所以容易得這一類熱毒皮膚病。那這類以熱毒為主的濕疹該怎么治呢? 既然有熱,這是實熱,就要把熱清掉,把毒解了。用什么方子呢? 3.推薦用《五味消毒飲》 金銀花20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子15g。 這五味藥都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他們聯(lián)手運用增強清熱解毒的功能。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皮膚的郁熱清掉,把皮膚血液里的毒解掉。 當然,這個方子都是清熱藥,都是很寒涼的藥,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需要注意:不可久服。如果出現(xiàn)腹瀉要立即停止用藥。 可以用其他方式來代替,比如可以用這個方子煮水泡澡。 還可以服用馬齒莧,馬齒莧也同樣可以清熱利濕解毒,對于以熱毒為主的濕熱型濕疹,用馬齒莧來對治的效果非常好。 馬齒莧是一味食物,直接炒來吃就行了。還可以把馬齒莧攪汁然后敷在患處。 第四種濕疹皮膚上長小水泡,里面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液體,這種水皰型濕疹是所有濕疹里面最好受的,平時不怎么癢也不怎么痛。這種濕疹也是最喜歡找小朋友或者是體內(nèi)水濕很重的人。這種疹子,是以“水邪”為主的濕疹。 這種濕疹,說白了就是皮膚組織里的水液從皮膚溢了出來。那為什么水液從皮膚里溢出來了? 是因為組織里的水太多了,它沒地方出去。所以,這種濕疹是最好治的。只要把水排出去,問題就解決了。用什么方子呢? 4.給大家推薦一個家喻戶曉的方子:紅豆薏米湯 用赤小豆30g,生薏苡仁30g,煮水一碗,大口服下。一般情況下,兩三天后這些皮膚上的水皰就會消失掉。 原理很簡單,赤小豆和薏苡仁都是利水除濕要藥,把體內(nèi)的水濕從小便排走,就沒有多余的水濕從皮膚走了。 以上就是常見的四種濕疹類型,濕邪類型,風邪類型,熱毒類型,水邪類型這四種。也許講到這里,也許大家會覺得濕疹也不是那么難嘛。 這是因為赤腳幫大家做了簡化,但是到了實際狀況中要比這個復雜一點,往往是多種邪氣摻雜在一起,內(nèi)因外因一起來,很多朋友就分不清楚到底是哪種類型了。 那赤腳只能送大家一句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沉著應對,冷靜處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總能找到解決辦法。 最后,實在搞不清楚是哪種類型的話,送給大家一個萬能泡澡方。因為泡澡是外用療法,相對來說是非常安全的,不需要太多辯證也不需要擔心藥物的副作用。 萬能泡澡方子如下:蛇床子15g,苦參15g,黃柏15g,五倍子15g。 用法:以上四味藥跟煎藥一樣煎煮,然后熏洗或者用毛巾外敷患處。如果是全身都有,可以將藥水放在洗澡水里洗浴。 這個方子里是針對皮膚瘙癢的經(jīng)驗熏洗方,可以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對大部分的濕疹瘙癢都有一定效果。如果外洗3天無效,就不要再用了。 夏天來了,愿所有人都不再有濕疹的煩惱,愿所有人都能健康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