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環游記》畫面看上去浪漫唯美,配合亡靈節,充滿了帶有魔幻色彩的異域風情; 音樂有著迪斯尼動畫片歌曲的明快、輕松,又加入了墨西哥元素,趣味性十足; 整個故事夢想與親情融為一體,讓片子在這個冬天顯得格外溫暖。 動畫片本意是要拍給兒童看,所以沿用了好萊塢常見的套路,故事很簡單。 主角為著夢想無意來到亡靈世界 ,最后化解了祖輩的誤會,夢想、親情雙豐收。 故事主角是一位生活在墨西哥小鎮的男孩米格,他家世代造鞋。 米格卻一直有音樂夢想不愿意做鞋,但是米格追求音樂夢想卻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因為家人覺得音樂會給大家帶來不幸。 這個橋段應該很熟悉,幾乎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那么一段時光:自己的夢想顯得不是那么靠譜,于是與家人發生了沖突,自己與家人都很苦惱。 只是片子中開頭主交待了為何在喜愛音樂的墨西哥國度里米格一家人卻根本不許家人與音樂有染,那是因為米格的曾曾高祖為了音樂拋棄了家人,走向了遠方。只留下米格 的曾曾高祖母養活一家人,所以留下了家族成員永不能碰音樂的祖訓。 這又和我們的現實多么合拍,父母或者長輩老是覺得自己吃的鹽比娃吃的米還多,于是就要求孩子按照自己劃定好的路線行走,想把孩子保護在自己認為安全的范圍內。 可是夢想沒有碰壁時,總是閃耀著神奇的光芒,米格的音樂夢想讓米格絞盡腦汁想出辦法找到吉他,以便參加音樂才藝大賽。當米格觸碰了一把傳奇樂手留下的吉他,故事才真正開始了。 米格因觸碰琴后被琴詛咒,由此踏上了一場往返于現實世界和亡靈世界的旅程。 音樂夢想只是個引子,去到亡靈世界后見到自己只在照片上見到過的祖先們想要親人的祝福卻因為要堅持音樂夢想而被拒絕。 討巧的是米格去的亡靈世界并不是像我國傳統中幽冥鬼世界那樣血污成河,讓人忘記前世的奈何橋,到處一片凄慘。 導演把亡靈們生活的世界拍成了一個五光十色的王國,有著絢麗的煙花,高大的城堡,甚至與時俱進地安裝了電腦;還多了現實世界沒有的各種擁有超自然能力的奇異生物和絢麗多姿的風景,增加了神奇的魔幻色彩。 米格在這個美麗的另個世界里見到自己已成骷髏的祖先,對比著骷髏和照片“認親戚”,讓人忍俊不禁又充滿生活氣息。 骷髏祖先們因著飽滿豐富的色彩變得“萌萌噠”,又都保留著自己的個性特征,有著前世的記憶。 祖先們已經是一群戲精了,又對這個有血緣關系的小小晚輩很是喜歡,力圖送他回到活人世界,卻有一個要求必須放棄自己的夢想,對立中有沖突,于是故事顯得好看了。 之所以有這個橋段是源于墨西哥當地有一個結合了印第安土著民族和西班牙文化的節日“亡靈節”。 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起,墨西哥的人民都會通過載歌載舞的形式來緬懷先人,他們沒有沉重的悲傷,更多的像是慶祝,因為在這一天人們相信亡人會從彼岸回到人間與家人們團聚,并共同享受這短暫的團聚。 這個習俗又和我們的七月半多么雷同,我們也相信已經逝去的祖先會回來相聚,會準備很多好吃的、好用的東西給逝去的先人們,只是沒有那么歡慶而已。 米格在尋求亡靈親人的祝福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大家景仰的歌王居然為了唱歌毒死了自己真正的曾曾高祖,才明白已有家庭的高祖在遠行后終于還是選擇了回歸家庭,只是回頭已晚,死在回家的路上。 當明白成功付出的代價時,小米格首先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愿意不再碰音樂讓高祖的亡靈不會煙消云散; 當明白誤會了高祖后,全家人終于打開心結,對小米格的祝福變成了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愛。 憑著親情和愛米格的夢想和回家不再是對立的,影片中的小米格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又成功地回歸了家庭。 米格遇到的選擇個人夢想還是妥協于家人或家族的要求,一直都是個難題,對米格來說人間親人不讓他碰音樂,亡靈世界的親人們一樣讓他選擇或者放棄音樂回家,或者就留在亡靈世界。 這樣的二選一是非常痛苦和艱難的,是選擇個人價值,還是為了家庭犧牲自我困擾的豈止是米格,現實中因為讀書、因為工作、因為婚姻無不受著這樣的困擾。 現實生活中堅持自我與家人庭的矛盾從米格的曾曾高祖母和曾曾高祖父身上體現更多,也許那才是現實的生活,畢竟個人價值與家庭矛盾不可調和時親情和愛也無能為力。選擇了遠方的曾曾高祖父再沒能回到過家里! 只是整個電影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在那里親情可以戰勝一切,于是米格首先放棄夢想后選擇了親情卻親情、夢想都有了,沉浸于愛的溫暖中。 米格的曾曾高祖深受著自己的妻子和女兒,主題曲《記住我》就是他準備離家追求理想時,對著幼小的女兒深情彈唱,催人淚下。 米格爾的奶奶,也就是??送械呐畠?-----COCO一次次的叫著爸爸,在記憶混亂,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她依然記著自己的父親。 二人間深深的羈絆最終靠著米格爾動人的一首《remember me》又連接在了一起,借由動人的旋律,二人跨越了陰陽的阻隔,終于又再一次相見了。 其實整個片子是打著米格追求音樂夢想的旗幟,主寫米格的高高曾祖母及女兒COCO原諒高高曾祖父的故事,當她倆原諒了曾經拋棄自己的丈夫和父親后親情就圓滿升華了。 升華后的親情地要遭遇生與死的考驗。我非常贊同電影中的死亡觀: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 張愛玲曾說:一個人一生中會死三次,第一次是腦死亡,意味著身體死了,第二次是葬禮,意味著在社會中死了,第三次是遺忘,這世上再也沒有人想起你了,那就是完完全全地死透了。 是啊,當去世后活著的人還惦記著你,念叨著你的話題,在某種意義上就還是活著的,就是所謂的以靈魂的方式活著,只有當那個知道你事情的人也去了,那么真就煙消云散了。 這點雖然沒有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細加說明,據說清明時節去上墳時必要插個白色的幡紙就表示亡靈在人間有后人惦記著,才有資格來到人間領取后人給的祭品,這與片子里亡靈要回家看親人必被后人供奉照片有類似之處。 也許人們都怕世上再沒人想起自己,于是古人那么重視所謂的傳宗接代,看著孩子看著生生不息的生命傳承,仿佛自己永遠會以某種方式活著一樣,“活著”的前提就是有人記著祭祀。 人的一生就是走向死亡的單向旅程,什么才能證明我們來過這個世界呢 ? 當然是與我們生活有過交集或者真正知道我們生活的人的記憶了。 再有名的詩人,再出名的帝王,無論留下多少資料,對世界有多大影響,隨著真正知道他們生活的人的離去都會漸漸消逝在時間的洪流之中。 只有活著的人心中的愛,才是彼岸那個世界的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只要有人愛著你,記得你,亡靈世界的你就會一直存在下去。 當我們想起和親人朋友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他們的一個微笑,一句口頭禪,甚至在一起的爭吵打架,原來都一直都記得,他們一直活在我們的記憶中。 也許不知在什么時候你就會因為被現實世界遺忘而逝去,請你知道我還記得你。我愿意用我所有的愛,織造你的記憶。 所以也請在愛的記憶消失之前,記住我!讓我活在你的記憶里,你的記憶長度就是我生命的年數,包括那兩只可以在人間與亡靈世界穿梭變身的丹丹和小南瓜。 最后推薦父母帶著老人和孩子一起看這部片子,它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編者用童話的形式告訴我們關于夢想、關于人倫和情感,關于生死、關于自己的故事。
|
|
來自: 綠衣5k33zxxu1e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