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飚 東京奧運會的賽場上,青春無限,風華正茂的小將云集。 00后氣步槍選手楊倩陽光美麗,為中國贏得了首金; 2002年出生的籃球運動員楊舒予英姿颯爽,獲得三人籃球銅牌; 乒乓球比賽中,最小的國外選手剛剛12歲,未來可期…… 鏡頭、閃光燈和吶喊聲都對準了年輕的臉龐。 我們不妨換個視角,把目光轉向別處。 7月25日的奧運會上出現了這樣一幕: 一位58歲的阿姨出現在乒乓球賽場,和她同臺競技的是17歲的韓國選手。 兩人41歲的年齡差構成了本屆奧運會的一道獨特風景。 其實,在奧運賽場上,在鏡頭不常看到的地方,還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不再年輕、不是焦點、甚至無緣獎牌。 但他們對于體育的熱愛并不比年輕人減弱半分, 他們是奧運賽場上的“老將”。 一個又一個四年,他們一直堅持。 正因為有他們,奧林匹克精神才得到了更深刻的詮釋。 01 這位58歲的乒乓老將名叫倪夏蓮,她是奧運乒乓球史上年紀最大的參賽者。 此番來東京,是她代表盧森堡的第五次奧運征程。 倪夏蓮曾是乒乓國手。 1983年,20歲的倪夏蓮也是在東京參加了第37屆世乒賽。 她與當時最頂尖的選手郭躍華合作,淘汰了隊友蔡振華、曹燕華,拿下了乒乓球混雙冠軍。 當時的鄧亞萍只有10歲,大魔王張怡寧還不滿一歲。 倪夏蓮是名副其實的奶奶級選手。 乒乓球運動員一浪接一浪,與她同時代的郭躍華、蔡振華早已不在一線,她卻仍然活躍在比賽現場。 她的每次出場都會給老球迷恍如隔世的感覺。 1991年,中國的乒乓球迅猛發展,隊里的年輕球員飛速成長,27歲的倪夏蓮逐漸失去了主力位置。 二排左一為倪夏蓮 從國家隊退役后,她遠嫁盧森堡,繼續自己熱愛的乒乓運動。 中國輸出的乒乓選手總是不容小覷。 雖然在中國不是主力,但是在歐洲她卻足可以稱王。 在歐洲,她三次獲得歐錦賽單打冠軍,三次獲得歐洲十二強賽冠軍。 德國、波蘭、意大利、荷蘭……她去了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擁有了乒乓球冠軍。 三次蟬聯歐洲女子單打冠軍 此后在盧森堡國家隊,她終于在37歲時首次參加了悉尼奧運會,實現了奧運夢。 不僅如此,她還接連五次登上奧運舞臺。 人過中年,她卻成了盧森堡的國寶級運動員。 倪夏蓮和盧森堡大公 但是歲月總是不饒人,隨著年紀漸長,倪夏蓮體力也大不如前,越來越難取得世界級成績。 倪夏蓮也曾想過退役,但每次真正要離開的那一刻,她卻總會不舍。 雖然體力上無法再和年輕人較量。 但是她不會讓任何一位乒乓高手在她這里輕松好過。 2015年,52歲高齡的倪夏蓮以4比3戰勝了風頭正勁的福原愛。 2017年,奧地利乒乓球公開賽女單首輪中,倪夏蓮苦戰七局,以 4-3 擊敗了 19 歲的日本削球手橋本穗花。 這場比賽共耗時 1 小時 33 分 42 秒,創造了現代乒乓球歷史上耗時最長的世界紀錄。 賽后,日本小將可能對敗給奶奶級的選手,心有不甘,兩次與倪夏蓮擦身而過,也沒有與她主動握手。 倪夏蓮并不在意,還揮手對觀眾致意。媒體對此次比賽的總結是,中國奶奶狂虐日本小將,日本隊丟球又丟人。 而此次東京奧運會,她的對手是來自韓國的17天才小將申裕斌。 在很多專業人士看來,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比賽。 但面對比自己小了整整41歲的對手,倪夏蓮毫不示弱。 開局就贏了個2-11。兩人苦戰七局,倪夏蓮最終以3比4惜敗對手。 賽后接受本國媒體采訪時,小將申裕斌仍心有余悸: 倪夏蓮一面正膠、一面長膠直拍的全攻型打法,她根本沒見過,好在小姑娘逐漸適應節奏,并憑借年輕人的體力優勢驚險獲勝。 與其說倪夏蓮輸給了球臺對面的天才少女,不如說她是敗給了歲月。 但倪夏蓮卻從來不為年齡發愁,享受體育是她的初心。 因為疫情,奧運會延期一年,倪夏蓮卻非常平淡,“57歲和58歲又沒什么兩樣?” 倪夏蓮喜歡喝可樂,她的老外丈夫兼教練,每次都會為她在賽場準備一瓶,這對于奧運選手可不算健康飲品,不過倪夏蓮說,開心就好! 雖然身居國外多年,但是她一直以中國為自豪。 在東京奧運會開賽前,她就一直祝福中國隊奪冠,至于自己,能得一分是一分,享受過程就好。 她稱自己是中國的女兒,盧森堡的媳婦。 年輕時在國內打下良好的乒乓球基礎,在國家隊經歷過最高水平的訓練,這是她多年征戰奧運賽場的關鍵。 1983年參加世錦賽的倪夏蓮,右二為倪夏蓮 而盧森堡給她無限信任,每當她想放棄,盧森堡的奧組委就去她家拜訪: 你還能打,相信自己。 為了解決她照顧90歲老母親的后顧之憂,盧森堡體育部門甚至把倪夏蓮的兄弟姐妹都接過來了,在她比賽的時候,其他兒女可以照顧老人。 一個人能夠一直做自己的想做的事情,并不容易。 有自己的堅持,也有家人、外界的支持。 倪夏蓮和丈夫也是教練 倪夏蓮說:“對于我來說,能夠一直打乒乓球到今天,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采訪中,記者問她還打算打多久,倪阿姨說只要身體健康,自己開心,何必要為運動生涯設定年限呢? 三年后的巴黎奧運會,她還想再戰。 02 對體育如此執著的,又何止倪夏蓮一人。 體操老將丘索維金娜更是一個傳奇。 在25日的女子體操資格賽中,46歲的丘索維金娜參加了跳馬單項的角逐,開始了她第八次奧運之征。 比賽中她挑戰了難度高達5.8的動作,不幸失敗,僅得到14.166分,排名第十一位,無緣單項決賽。 丘索維金娜哭了,東京奧運會是她的最后一躍,之后她將退役,告別運動生涯。 因為疫情原因,體操館里并沒有觀眾,可當她完成最后一跳時,現場還是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在場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志愿者都把敬仰獻給這位傳奇而偉大的運動員。 從1992年以獨聯體運動員身份參賽,到因兒子治病改為德國國籍,再到退出德國國籍恢復烏茲別克斯坦國籍,丘索維金娜曾穿過三個不同國家的隊服八次征戰奧運會,這在奧運會歷史上絕無僅有。 傳奇走過30年,底色卻盡是她的坎坷。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年僅17歲的丘索維金娜就代表獨聯體獲得了女子體操團體金牌。隨后,她又連續兩次獲得體操世錦賽的獎牌。之后丘索維金娜功成身退。 2002年,兩歲的兒子患上白血病,她的人生軌跡被改變。 ![]() 一枚世錦賽的金牌就意味著3000歐元的獎金,如果不參加比賽,她根本沒錢給孩子治病。 當時已經26歲,身高只有1.53米、體重卻到達44公斤的丘索維金娜決定復出。 而此時德國體操界伸出了援手,他們答應可以給孩子籌錢治病,還幫助丘索維金娜重新恢復體操訓練。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33歲的丘索維金娜代表德國出戰,她憑借以自己命名的“丘索維金娜跳”摘得銀牌,這也是德國62年來首枚體操奧運銀牌。 ![]() 也因為加入了德國國籍,丘索維金娜經常被烏茲別克斯坦的同胞指責為“賣國賊”。 面對媒體,她哭著回應:“德國救了我兒子的命,我只能這樣報答。” 兒子病好之后,丘索維金娜依然堅持在賽場上。 這一次支撐她繼續向前的,是對體操的熱愛。 ![]() 丘索維金娜說,小時候參加比賽只為追求結果,當兒子生病后,比賽是為了錢,但現在,終于可以把比賽當成一種享受。她開始為自己而戰! 2013年,丘索維金娜申請脫離德國籍,恢復烏茲別克斯坦籍。3年后的里約奧運,她代表祖國出征,也讓人再次看到她對于體操的熱忱。 ![]() 雖然里約奧運會上丘索維金娜只取得第七名,但她還是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和尊敬。 奪冠的拜爾斯比她小了整整22歲,她主動向前擁抱了丘索維金娜,對這名老將,拜爾斯充滿敬仰:“她太偉大了,如果我是她,我肯定沒法堅持這么久,估計最多30歲就到頭了。” 追求自我的道路上,年齡只是個數字。 結束了33年的職業生涯和8屆奧運會的不朽傳說,46歲的丘索維金娜謝幕,但奧運精神永存。 03 丘索維金娜曾說,不管你是40歲還是14歲,到了賽場都是一樣。 這足以證明競技體育的殘酷,所以老將的堅持顯得尤為可貴。 此次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最高齡選手是1968年出生的馬術運動員李振強。 ![]() 他將與1997年出生,同為馬術選手的兒子李耀峰共同出戰。 而奧運會跳水女子雙人三米板決賽中,中國名將施廷懋搭檔王涵以總分326.40分奪金。 賽后,30歲的王涵緊緊擁抱施廷懋,感謝隊友帶她拿到人生中第一塊奧運金牌。 30歲,對跳水運動員已經算是超乎尋常的高齡。 因為更年輕的運動員迎頭趕上,王涵一直都無法搶到一張奧運會的參賽門票。 而東京奧運會又延期一年,滿身傷病的她自己都無法保證是否能堅持到東京奧運開幕的一天。比賽當天,王涵的腳纏滿膠帶,解說員都開始心疼。 ![]() 射擊賽場上,35歲老將龐偉和00后姜冉馨一起奪得了10米氣手槍混合團體冠軍。 姜冉馨在關鍵的最后兩輪連續打出10.7環,決勝局龐偉也頂住壓力打出了10.1環。 其實在比賽過程中龐偉也出現過數次失誤,賽后龐偉也說,自己壓力很大,就怕成了“豬隊友”。 高水平射擊運動員一年至少要打4萬多發子彈,一天的訓練時長要達到10個小時。對35歲的龐偉尤其艱難。 在多年前的一次采訪中,孔令輝說, 時間不會優待任何人。每個運動員到一定時期都會走下坡路。但如果前方是下坡路,那么往下走,也是往前走。 從比賽結果來看,這些高齡運動員很多都不能獲得金牌,甚至無緣決賽,那么他們來到奧運會的意義是什么? 對于他們來說,奧運會也許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期望和寄托。 好在奧運賽場也一直接納著他們和他們的夢想。 很多人說,奧運場上是國家榮譽之爭,但有時候這種榮譽其實不分國別,甚至無獎牌。 真正的奧林匹克精神,不只追逐年輕人,追逐最強者。 它會給所有熱愛體育的人以機會。 有夢想的人本身就發光,追逐夢想從來不是年輕人的特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