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況 Rightship不隸屬于任何政府機構,是一個純私有的獨立船舶檢驗和評估機構,由澳大利亞兩家最大的鐵礦和煤炭出口商“力拓”和“必和必拓”出資創立,其最初目的是對這兩家公司將要租用的船舶進行審查(Vetting),審查通過后才允許租用該船舶。然而隨著RightShip逐漸為航運界所熟悉,越來越多的船東、管理公司、經營人、租船人等成為它的客戶,其影響力在不斷擴大,RightShip也像石油公司國際航運論壇那樣,將其檢查條款,成為公認的干貨船審查的行業標準。 Rightship建立了一套先進的船舶評估系統,該系統根據船舶規范、船東、管理公司、船級社以及船舶實際營運狀況等諸多因素,結合登輪現場檢查的結果,對系統內的每艘船舶進行分析和評分,并把船舶分為從1星到5星五個等級。3星以上的船舶屬于“低風險船舶”,可以被系統自動接受,并推薦給Rightship客戶。1、2星級船舶則需要船舶管理公司提供相關資料,會同該船近期實際運行情況進行人工評估,并根據需要安排登輪檢查,檢查通過后方可接受。 Rightship提供基于互聯網的在線檢驗服務,它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向世界各地的會員提供最新的船舶檢查信息。船舶被檢查并經過專家評定后,該船信息將顯示在Rightship在線系統。 2.檢查程序 Rightship檢查通常在卸貨港進行,一般由一名檢查員檢查,檢查期間一般為兩天,靈便型船舶時間可能稍短。其中30%的時間用于對船舶結構狀況進行檢查,70%的時間用于檢查船舶對安全管理體系的遵守和執行情況、船員安全意識及公司的安全文化。 Rightship制定了統一的檢查程序、檢查表和檢查人員指南,委派高水平的專業船舶檢驗公司的人員實施檢查。 檢查經常是由一名檢查人員實施,在不影響船舶正常操作的前提下,一般需要兩天的時間。在檢查人員到達船邊時,檢查其實就開始了。登輪過程中,他會依次查看船殼外觀、纜繩布置、舷梯狀況、甲板值班、船舶保安措施等。 檢查人員與船長見面后首先會介紹他的來意,了解船舶正在進行的裝卸或者修理等操作的進度,據此制定他的檢查計劃,提出各個檢查階段需要的陪同人員,并向船長開列需要提供的船舶證書、檢驗報告等資料清單。若船長對他的計劃無異議,檢查馬上開始。 在檢查開始之前,船長必須向檢查人員說明目前船上已知存在的結構或設備缺陷,以及正在或將要采取的措施,否則一旦這些缺陷在檢查中被發現,檢查人員就會把它們記入報告而不再接受任何解釋。 檢查一般先從船舶證書等文件開始查起,然后是現場管理和硬件設施。只要條件允許,檢查范圍上至雷達天線下至管隧,從貨艙、壓載艙結構到機艙各種機器設備,從駕駛臺管理到貨運操作,生活區。所有消防、救生、防污設備和機艙應急切斷裝置都要現場進行試驗,檢查期間需要船上的各個相關負責人的陪同和配合。 檢查結束時,檢查人員會在現場向船長開具“缺陷和建議清單”。該清單分為缺陷項和建議項兩部分。違反強制性法規的項目列入缺陷項,其他被認為需要改進的列入建議項。通常寫缺陷前,檢察官會與船長溝通,歡迎船長在其報告中批注自己的見解,包括對缺陷內容所持的不同意見和看法,要求對該清單進行適當的修改,也可以在清單上添加批注。違反強制性法規的項目列入缺陷,其他被認為需要改進的作為建議項。 離船之后,檢查人員要以Rightship的固定格式向其報送一份完整的“船舶檢查評估報告”、一份“檢查概要”和“缺陷和建議清單”。這三份文件將作為輸入材料提交Rightship的船舶評估系統,得出評估結果,也就是給船舶評出星級供客戶們參考。 3.檢查周期 Rightship檢查周期一般是一年。在此期間,如有任何投訴、特別是港口國檢查的嚴重缺陷,將直接導致Rightship評級結論失敗,船舶降級。對船齡,船東、船旗、船級社及管理公司的情況也會加以考慮。如果在檢驗周期內,上述任何一項變化都會導致Rightship評級結論失效。 4.檢查標準 Rightship檢查是根據其制定的10個部分進行。這些內容涵蓋公司管理人員和船員的能力、船舶資料、體系的有效運行、公司和船舶安全文化、船舶結構完整性、機器設備管理、駕駛臺管理、貨艙通風,克令吊和檢查過程的總體評價。 檢查除了依據現有的公約、法規和行業標準之外,還參照發達國家航運企業的先進管理模式,要求船舶具有安全、優質和高效的管理,而不像PSC、船旗國檢查或船級社檢驗那樣,僅要求達到法定的最低標準就行。因此,從全面性、專業性和嚴格程度來說,Rightship 檢查要求比較高,強調規范管理。 5.檢查內容 Rightship現場檢查內容一般分為以下10個部分: 1)船舶規范。包括:船舶建造地、建造時間、船舶尺度與結構、船籍港、船級、保險人、船東及管理公司的信息等。 2)船舶證書及文檔,檢查內容包括: (1)船舶法定證書與船級證書 (2)船級資料 (3)港口國及船旗國檢查缺陷改正情況 (4)有關貨載情況 (5)船員的母語及工作語言 3)安全管理體系在船舶的有效運行情況。檢查內容包括: (1)內外審報告; (2)船長過去一年內對體系的定期評價以及管理性復查報告; (3)公司對船上報告的不符合項及險情報告的反饋情況; (4)公司有關安全檢查方面的通函; (5)演習及培訓計劃及該計劃的執行記錄; (6)對新上船船員的職責及安全培訓記錄; (7)裝煤航次的貨艙氣體、溫度、PH值檢測報告等; (8)安全設備的測試情況; (9)安全文化,如船員安全意識,船員的勞動保護等。 4)安全、保安及環境管理。檢查內容包括: (1)DOC/SMC/ISSC的發證機關及簽發時間,內、外審時間; (2)船上配備的航海出版物及改正情況; (3)船上的安全標識、應變部署表、防火控制圖、油污應急計劃(SOPEP)等的布置情況; (4)保安規則的執行情況,如保安證書,連續概要記錄,船上目前的保安等級及所采取的相應保安措施等; (5)環境保護及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的情況; (6)檢查加油計劃、壓載水管理計劃、垃圾管理計劃、油類記錄簿及垃圾記錄簿等。 5)船舶結構的現場檢查。檢查范圍包括: (1)貨艙及橫艙壁,如船殼板、肋骨、肋板、邊柜斜坡板、艙底板污水井、測量管、貨艙梯子、防火擋板等。 (2)艙蓋及其相關設備,如艙蓋板、密封膠條、液壓系統、止浪閥、艙蓋鎖緊裝置等。 (3)壓載水柜,如水柜內橫艙壁、船邊殼板、骨材、內部油漆涂層等。 (4)主甲板上的甲板設備,如錨機、纜機、舷梯、引航員梯、纜樁、導纜孔、纜繩、伙食吊、加油吊、甲板照明等。 6)機械設備的管理。檢查內容包括: (1)有關設備的完整說明書是否存船,機艙日志是否正規記錄。 (2)掃氣箱及曲軸箱門清潔情況;艙底板及污水井是否無污油水;分油機間是否無滴漏及積存污油;舵機間通道是否暢通,無障礙物,清潔無滴漏;備件、物料是否緊固綁扎;相關處所是否張貼安全操作說明;機艙機控室是否清潔且桌椅固定,是否使用合適的垃圾桶收集垃圾;監控儀表是否工作情況良好;測量管的自動關閉裝置是否工況良好;滑油是否定期取樣分析且報告存船。 (3)檢查油水分離器的保養記錄,油分濃度計的檢測報告,機艙天車的測試報告。 (4)壓載泵及掃艙泵的數量及容量等。 7)駕駛臺管理。檢查內容包括: (1)駕駛臺及報房是否按規定配備相關設備且所有設備工作正常,有關說明書是否存船。 (2)各航海記錄是否完善;有關航海圖書是否存船;本航次用海圖是否已改正至最新;航次指令及租船合同等是否存船;航行警告的收集及處理情況;駕駛臺是否張貼有關設備的操作說明,相關船員是否熟悉這些操作說明等。 8)貨艙的通風與照明情況。 9)船舶起重設備。檢查范圍包括: (1)證書、標識; (2)滑車、吊鉤、轉環、卸扣、鋼絲等; (3)吊車操縱室窗戶雨刷、滅火器、加熱器、應急停止開關、吊臂狀況、上下梯子等; (4)各限位器的功能性檢查。 10)綜合檢查。檢查內容包括: (1)舷梯的放置是否可供安全上下,生活區外部的保養及內部的整潔情況; (2)是否有船東代表及船員陪同檢查,公司是否提前通知船上準備檢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