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41 組方:桑枝30g,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0g,防風10g,地龍10g,丹參10g,黃柏10g,忍冬藤10g,赤芍10g,薏苡仁10g,甘草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加水煎沸15分鐘,濾出藥液,再加水煎20分鐘,兩次藥液混合,分2次服,每天1劑。 方42 組方:澤漆30g,補骨脂30g,虎杖30g,威靈仙30g,雷公藤30g,白花蛇舌草30g,丹參20g,當歸20g,全蝎9g,昆布10g,海藻10g,蜈蚣3條,細辛3至5g。 加減: ⊙兼發熱者,加青蒿20g,金銀花30g,紫花地丁30g; ⊙游走痛者,加徐長卿30g,磁石30g,鉤藤12g; ⊙體虛者,加黃芪30g,黨參20g; ⊙久用藥覺胃部不適者,加蒲公英3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 方43 組方:熟地黃30g,白芍30g,當歸30g,川芎30g,黃芪30g,山藥30g,山茱萸30g,枸杞子30g,生薏苡仁30g,沙參30g,山楂30g,大棗30g,黨參60g,白術20g,桂枝15g,杜仲24g,川牛膝24g,懷牛膝24g,白花蛇1條,南五加皮15g,續斷15g,骨碎補15g,狗脊15g,木瓜15g,桑寄生20g,茯苓20g,防風20g,羌活10g,獨活10g,紅花10g,炙甘草10g,細辛6g。 主治:各種關節炎、關節疼痛。 用法:以上諸藥用白酒3000毫升浸泡7至15天后,每天1次,服10至20毫升。 方44 組方:黃芪30g,絡石藤30g,白術15g,烏梢蛇15g,川牛膝15g,姜黃15g,雞血藤30g,伸筋草18g,當歸12g,威靈仙10g,鎖陽10g,老鸛草10g,露蜂房10g,炙龜板10g,蜈蚣2條,甘草6g。 加減: ⊙濕熱型,加蒼術10g,黃柏10g,鹿銜草15g; ⊙寒濕型,加桂枝30g,細辛3至10g,血竭6g,孩兒茶10g; ⊙肝腎虧損者,加骨碎補10g,巴戟天10g,鹿角膠(烊化)10g,枸杞子15g; ⊙風盛者,加荊芥15g,防風15g,羌活10g,秦艽30g,細辛3至10g,蒼耳子10g; ⊙四肢寒涼脹痛者,加制川烏(先煎)15g,制草烏(先煎)15g,桂枝30g,五加皮10g; ⊙熱盛者,加生石膏(先煎)45g,黃芩10g,紫花地丁30g; ⊙低熱口渴,關節紅腫尤其是波及大關節者,加金銀花30g,黃柏10g,土茯苓30g,白花蛇舌草20g,千年健10g,石楠葉10g; ⊙痛甚者,加地鱉蟲10g,全蝎10g,白花蛇12g; ⊙肌萎縮者,加豹骨10g(虎骨10g),龜板膠(烊化)15g,阿膠(烊化)15g; ⊙夜臥不安,心氣不足者,加柏子仁18g,遠志20g,磁石30g,珍珠母1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每天1劑。 方45 組方:人參5g,玄參30g,丹參30g,黃芪30g,生地黃30g,玉竹20g,防己20g,石斛20g,蒼術15g,鹿銜草15g,赤芍12g,牛膝12g,地鱉蟲10g,桃仁10g,紅花1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每天1劑。 方46 組方:青風藤30至45g,秦艽15g,尋骨風15g,何首烏30g。 加減: ⊙風盛者,加威靈仙、羌活、獨活、防風等; ⊙寒盛者,加制附子、桂枝、制川烏、制草烏、當歸、細辛等; ⊙濕盛者,加薏苡仁、蒼術、豨薟草; ⊙化熱者,加丹皮、虎杖、生地黃等; ⊙虛弱者,加桑寄生、黃芪、杜仲、枸杞子、雞血藤、刺五加皮、當歸; ⊙病在頭頸者,加藁本、葛根、羌活等; ⊙病在上肢者,加桑枝、姜黃、桂枝; ⊙病在下肢者,加牛膝、木瓜、蠶沙等; ⊙病在背部者,加威靈仙、石菖蒲等; ⊙病在腰部者,加徐長卿、狗脊等。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每天1劑。 說明:本方用青風藤為主藥,用量在30g以上,其主要不良反應為自覺發熱(體溫正常),皮膚發紅,周身起蕁麻疹,此反應約持續2小時,一般不必用藥,即可恢復正常。為了防止不良反應,可將用量由少漸多,使人體產生耐藥性;或用甘草6g同煎,但僅限初期所服數劑,以后仍當除去。 方47 組方:羌活15g,秦艽15g,細辛3g,川芎15g,當歸20g,杜仲20g,赤芍20g,茯苓20g,萆薢10g,乳香10g,木瓜15g,牛膝15g。 加減: ⊙風邪重者,重用防風、當歸、川芎; ⊙寒重而痛甚者,加附子、肉桂、元胡,減秦艽、萆薢; ⊙濕重者,加蒼術、薏苡仁; ⊙氣虛者,加黃芪、黨參; ⊙瘀血重者,加桃仁、紅花; ⊙關節紅腫者,加茯苓、赤小豆。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每天1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