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成安文學”,關注作家動態,欣賞更多佳作(2020第四十四期) 大名石刻博物館訪碑記 張敏 暮秋時節,清晨已有薄霧,朝陽升起,云開霧散,我們迎著朝陽一路向東,直奔大名。此行我們一共十二人跟隨成安縣書法協會會長呼克甫老師去采風,去秋游,去尋找我們心中的詩和遠方。 大名石刻博物館位于大名縣城東的孔莊村,占地15畝,收藏有中國最大的古碑“五禮記碑”、開中國石刻先河的朱熹寫經碑,收存有唐代何弘敬的墓碑等。從大名縣境內收集的大概200多件石刻作品,見證了位于三河之上的古魏州(今大名)的興衰和變遷。 石刻博物館的中心位置的碑亭放置了“五禮記碑”又稱“唐宋碑"。據史料記載,該石碑形體龐大,自下而上,由基石、龜趺、碑身、碑額四部分累疊而成,通高11.95米,寬3.04米,厚1.13米,重140.3噸。據考證為我國現存最高、最大的石碑。這通石碑原是唐碑,立于唐開成五年。宋大觀二年,宋徽宗修編《五禮新儀》,詔諭大名府尹梁子美為《五禮新儀》立碑刻記。梁子美為討好皇上,毀何進滔德政碑,以其石改刻《五禮新儀》。碑首精雕八條巨龍,碑額陽面正中為宋徽宗篆額“御制大觀五禮之記”雙行八字,由此簡稱“五禮記碑”。但其碑身兩側為柳公權墨跡,碑陰刻唐“何進滔德政碑”因而又稱“唐宋碑”。如今碑亭四個立柱前有當代中國書畫協會會長題寫的對聯:一通豐碑依稀可辯公權字 , 五禮之記仿佛睹見子美讒。唐碑巍巍觀者慨嘆人民智慧,宋字宕宕(dang)識者以為千古垂鑒,正是這通石碑的真實寫照。關于這座石碑民間還有許多傳說:相傳,在大唐時候,為了搬運這塊碑石,專門從黎陽(今河南??h)往魏州(今大名)修了一條大路。在冬天上大凍時候,以水潑路,形成冰道,招募壯丁上百,犍牛幾千,以滾木載石,用犍牛拖拉,壯丁驅趕,耗時三年,才把碑石運抵大名。 以五禮記碑亭為中心,東、北、西三面成回字形建碑廊,從明朝碑開始,直至現代諸多碑刻。呼老師親任導游講解帶領我們逐一觀賞,這些石碑拓片附身,字跡尚可辯認。特別提到了石碑底下形似烏龜的東西,叫 赑屃(bixi)也稱龜趺(fu),形狀像烏龜,好負重。傳說是龍王所生九子的老大,天生神力??粗@斑駁的石刻,聽著老師的講解,不由地感慨萬千:源遠流長的中國書法靈動飄逸,其中蘊含著讓人心曠神怡的氣韻,這刻在石碑之上字跡更是猶如一個古韻的女子游走飛舞在這方寸之間,讓人心生“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游”的自在,更有“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虜運盡行當平”的志向。這些石碑靜而無言,默默的矗立或被埋在地下多年,今天被陳列在這里讓我們觀摩學習,是只能看不能摸了,更別說是“龜趺入座螭隱壁,空齋晝靜聞登登”了。為了更好的保護這些文物,在石碑外罩玻璃罩,以免再受風沙侵蝕。 在五禮記碑亭后面,樓臺掩映,只有一層的何弘進墓碑陣列室開放,樓上所置何物不得而知。墓碑文,是碑文的一種。這類碑文是贊頌死者的,寫這類文章,往往溢美過譽。中國文學史上有兩個寫墓碑的大師,一個是漢朝的蔡邕(yong),一個是唐朝的韓愈。大名石刻博物館陳列的何弘敬墓碑是唐代最大的墓志,巨大精美,墓志為青石質,由疊頂式志蓋和正方形志石組成。志蓋篆書,筆畫痩勁,曲鐵流金,茂密空靈。直弧曲斜,窮筆勢之變化。志石四周雕刻紋飾,圖案洗練,神態生動。志石正面雕刻銘文,意境古樸清凈,用筆剛健靈巧,章法多重,結體變化自然,又每有新意,充滿了意趣。有著別具一格的藝術風格。 在朱熹抄經碑前,呼老師感慨其家鄉為文人騷客聚集之地,從朱熹留有的這塊碑文可見一斑。在碑廊的盡頭處有接連幾塊的呼姓的德行碑,呼老師自豪的說,大名呼姓本一家,代有才俊人人夸! 園中所有亭臺、回廊看上去都是榫卯(sunmao)結構。所謂榫卯結構就是利用木構架為主要的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梁、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再雄偉高大的建筑都不用一根釘子。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是用水泥仿的榫卯結構,不然如此之多的建筑該耗費多少木頭呀,我們再一次被勞動人民的智慧折服。 中午時分的太陽溫暖明亮,傾照著這個亭廊相繞的院子,我默默的跟這里的每一個石碑道別,因為對書法的喜愛,我還會再來看望它們,但愿歲月靜好,它們靜安! 作者張敏:成安朗讀協會會員,喜愛詩文,常有作品見諸各類網刊。 ————————————————————————- 《成安文學》公眾號編委會 總編:周志鵬 主編:冀凌云 編委:武學福 張俊德 吳 霞 姚瑞紅 冀凌云 韓寶河 齊明明 王志彬 靳志剛 胡賀宇 張耀福 紀 蕾 統籌制作:冀凌云 郵箱:823634982@qq.com 投稿須知 1,作品體裁不限,思想健康,積極向上,必須是原創首發,一稿一投。拒絕錯字、錯標點以及病句;拒絕抄襲,文責自負。 2,附帶簡介和照片。 3,作品若10天未見發表可另投他處。已發表的作品稿費10元以上60%歸作者(10元或10元以下不發放),其他用作平臺發展,7天后結算。投稿者務必加主編微信,便于發稿酬。否則,視為主動放棄。 另:歡迎作者、讀者掃碼加入“成安文學創作交流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