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女士的兒子今年剛上小學,學校要求跳繩1分鐘要達到140下。劉女士就給孩子報了跳繩輔導班,9節課,1288元的學費,保證教會。想不到一節課還沒上,孩子突然開竅了,現在已經跳得很熟練了,劉女士覺得培訓課沒必要上了,她想退費。 培訓機構老大不愿意,想扣20%的違約金,在劉女士的堅持下,最終給劉女士全額退了錢。 其實,跳繩這種比較簡單的游戲,不在于技巧方法,在于多練習。 我兒子學校也讓練習跳繩,兒子協調性不太好,剛開始一個都跳不過去,更別說連跳了。他爸爸找了視頻,按照標準一步步教孩子,手腕該怎么擺動,繩子應該放在離自己多 我認為不止是跳繩,有些運動或知識是不需要報培訓班,完全可以自學,像網友說的一樣,有些課程可能是“智商稅”,你們身邊有類似的現象嗎?以下幾種培訓班,我認為沒有必要報: 1、識字班幼兒識字班就是交智商稅,幾歲的小孩子認字,父母就完全可以自己在家里引導,畢竟現在的父母沒有文盲的,所以根本沒有必要花錢報班專門學習,花時間也浪費錢。 據了解識字班也是購買一些象形文字的字卡,一個個的教孩子認。一套字卡幾十元錢,家長完全可以買來,自己教孩子。況且認字也不只是死記硬背,還需要在運用中熟練,否則孩子只認識字卡上的字,把這個字拿到別處就不認識了。 所以,教孩子認字,除了拿象形卡片教孩子,還有給孩子閱讀繪本,讓孩子理解字的意思,并熟練地運用,才能真正掌握。 2、跑步班我同事的兒子長得瘦弱,她想讓兒子增強體質,就報了個跑步班,培訓班老師一開始不是帶著孩子們跑,而是教他們跑步的技巧,比如腿部怎么發力、腳掌如何著地、呼吸的頻率怎么保持等等,孩子上了幾節課回來說,他都不會跑步了,抬起腿不知道該邁哪只腳。 我兒子的跑步完全是他爸爸帶著練出來的,爺倆經常一起跑,他爸爸和他比賽,給他計時,每次有有進步了,就表揚孩子,兒子對跑步很感興趣,跑得很帶勁。 3、速讀班市面上有一種蒙眼速讀班,宣傳人員說得很神奇,據說5分鐘能讀上萬字,還可以用耳朵認字,培訓費高達幾萬元。我自覺不靠譜,沒有給兒子報,盡管費用昂貴,還是有人給孩子報。 這典型是交智商稅,孩子的閱讀興趣的培養是潛移默化,言傳身教的過程,不是報個培訓班,孩子就能愛上閱讀,也不是閱讀速度快了,孩子就能讀更多書,掌握更多的知識。知識需要循序漸進,一點一滴地吸收,一口吃不成胖子。 4、情商培訓班現在父母不僅重視孩子的智商的提高,更重視孩子情商的培養,相應的機構應運而生,他們宣稱孩子性格內向、不善于交朋友、淘氣不聽話、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他們都可以一鍵解決。 且不說這些機構的老師是什么資質,他們的情商真的高嗎?就說一個人的情商那么容易改變嗎?情商的高低是遺產、家庭環境、父母教育方式等綜合因素造就的,不是上幾節課就能有大的改變的。 在《猶太人的致富金律》這本書里,看到一段話:“中國式教育方法和猶太式教育方法,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中國人想教會孩子的是,英語、舞蹈、數學等各種技巧,而猶太人就想教會孩子愛上學習。” 我們太過重視孩子的技巧掌握,而忽略了孩子的內驅力,甚至破壞孩子的內驅力。其實,這挺可怕的。可是,很多父母察覺不到。 孩子的一生那么長,我們不可能一直監督他們的成長,最后還是放手,讓他們自己飛。 放手后,孩子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遠,這時候主動學習能力的效果就顯現出來了。 我并不反對孩子接受專業訓練。有些體育運動,非常大眾,進入門檻也很低,但如果只是隨便玩一玩,自己練練就可以。如果想學學到精通或者想成為特長,甚至是專業運動員,那就必須專業訓練,有專業人士的指導,靠自己摸索很難提升,效率也低。 但家長不要太焦慮,盲目跟風,要根據孩子自身條件和興趣有針對性地給孩子選擇培訓班,這樣可以讓錢花在刀刃上。大家覺得還有哪些培訓班是交“智商稅”,歡迎留言交流。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