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價值連城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中國美術史上的豐碑巨制

     文旅小胖 2021-08-16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皆為歷代至寶,煌煌巨制,歷經磨難流傳有序。至清乾嘉時期被陸續收入內府,遂與世隔絕。隨后歷經戰火紛繁,流散四海,如今皆為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它們都具有引首、題跋、歷代名家題記、收藏璽印等濃厚的文化痕跡,向世人展示著中國藝術瑰寶的真正魅力。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中國美術史的豐碑,也是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承載著古老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用色彩記錄了中華大地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縱橫萬里的錦繡河山。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分別是:
    一、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二、唐韓滉《五牛圖》
    三、唐閻立本《步輦圖》
    四、唐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
    五、五代顧閎中《韓載熙夜宴圖》
    六、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七、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八、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九、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十、清郎世寧《百駿圖》


    一、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類別】:人物畫

    【文物現狀】:現有四個摹本,分別藏于遼寧省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弗利爾藝術博物館等處,以遼寧省博物館藏本最佳。

    【畫作鑒賞】

    此摹本縱27.1厘米,橫572.8厘米,應是南宋高宗時期臨摹,大約1162年之前所做的摹本,采“圖文融和法”,將賦文分為長短不一的段落,并和相關圖像形成不同組合,使圖畫與文字在畫面上產上一種動態的互動效果與整體的韻律感。有了賦文引導,使人能了解整則圖像相互之間的故事情節和關系,是六朝時期創行的圖文配置法,顯示這些賦文在六朝構圖中就已存在,并不是南朝臨摹時才加上的。根據卷中所鈐的八十方歷代藏印看,此卷流傳的時間順序清晰。宋時藏于內府,明嘉靖為葉鈳所有,明末被袁樞收藏,乾隆時入藏清內府,乾隆、嘉慶、宣統等都十分喜愛。清末代皇帝溥儀遜位將其攜出清宮,經天津運往長春偽皇宮。抗戰勝利后被東北抗日聯軍收繳,后入藏東北博物館(現在的遼寧省博物館)。此摹本忠實保留了六朝時期原本的構圖、圖像與圖本部列的圖貌,是唯一畫卷中書寫有《洛神賦》賦文的一本,其書法風格與遼博收藏的傳世最早的楷書既東晉楷書《曹娥誄辭》多有共通之處,被譽為最接近原作的珍品,流傳有序,是現存宋摹本中最完整、最古樸的一件。

    【作者介紹】

    顧愷之(348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東晉畫家,江蘇無錫人。顧愷之多才,工詩賦,善書法,被時人稱為“才絕、畫絕、癡絕”,畫風格獨特,被稱為“顧家樣”,人物清瘦俊秀,謂之“春蠶吐絲”,與師承他的南朝宋陸探微、梁張僧繇,并稱“六朝三杰”,又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唐閻立本《步輦圖》

    【類別】人物畫

    【文物現狀】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鑒賞】

    此圖縱38.5厘米,橫129厘米,絹本設色,反映唐代初年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是以貞觀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歷史事件為題材,描繪唐太宗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圖卷右半是在宮女簇擁下坐在步輦中的唐太宗,左側三人前為典禮官,中為祿東贊,后為通譯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圖焦點。此圖雖為宋代模本,但極大程度保留了原作面貌,設色濃重淳凈,大面積紅綠色塊交錯安排,富于韻律感和鮮明的視覺效果,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力,為唐代繪畫的代表性作品,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

    【作者簡介】

    閻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萬年人,隋代畫家閻毗之子,閻立德之弟。唐太宗時任刑部侍郎,顯慶初年,代兄做工部尚書,總章元年為右丞相。擅長書畫,最精形似,作畫所取題材相當廣泛,如宗教人物、車馬、山水,尤其善畫人物肖像。《步輦圖》是以貞觀十五年(641 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歷史事件為題材,描繪唐太宗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

    三、唐韓滉《五牛圖》

    【類別】動物畫

    【文物現狀】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鑒賞】

    此圖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紙本設色,畫中的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整幅畫面除最后右側有一小樹除外,別無其它襯景,因此每頭牛可獨立成章。中間一牛完全畫成表現難度極大的正面,視角獨特,顯示出畫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術素養。 在技巧語匯表現上,作者更是獨具匠心,作者選擇了粗壯有力,具有塊面感的線條去表現牛的強健、有力、沉穩而行動遲緩,其線條排比裝飾卻又不落俗套,而是筆力千鈞。此圖曾流入南宋內府,元代時經趙伯昂、趙孟頫、元太子等人之手,明代項元汁等收藏過,清乾隆時流入清宮。1900年八國聯軍洗劫紫禁城時被劫出國外,后被香港企業家吳蘅孫買下,20世紀50年代初,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關心下以6萬港元成交回歸祖國。此圖以簡潔的線條勾勒出牛的骨骼轉折,筋肉纏裹,渾然天成;筆法練達流暢,線條富有彈性,力透紙背;刻畫精準且不失強烈的藝術表現力,是韓滉傳世孤本,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和歷史價值,也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為我國現存的最早用紙作畫的作品。

    【作者簡介】

    韓滉(723787年),字太沖,長安(陜西西安)人,經歷玄宗至德宗四代,在唐德宗時期歷任宰相、兩浙節度使等職,封晉國公,是一位擁護統一、反對分裂割據的地主階級政治家。能書善畫,長于隸書;章草學梁侍中,草書得張旭筆法,亦工篆草。擅畫人物和畜獸,寫牛、羊、驢等走獸神態生動,尤以畫牛曲盡其妙

    四、唐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

    【類別】人物畫

    【文物現狀】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

    張萱《搗練圖》現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周昉《簪花仕女圖》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

    周昉《揮扇仕女圖》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佚名《唐人宮樂圖》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畫作鑒賞】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縱51.8厘米,橫148厘米,絹本設色,為宋代摹本,描繪的是公元752年(天寶十一年),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三姊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游,“道路為(之)恥駭”的典型環境。全畫共九人騎馬,前三騎與后三騎是侍從、侍女和保姆,中間并行二騎為秦國夫人與虢國夫人。其中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圓領袍衫。虢國夫人在畫面中部的左側,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著描有金花的紅裙,裙下露出繡鞋上面的紅色絢履。作品重人物內心刻劃,通過勁細的線描和色調的敷設,濃艷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滯。全畫構圖疏密有致,錯落自然,人與馬的動勢舒緩從容,正應游春主題。清宮舊藏,后被溥儀帶出北京故宮,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此圖用線纖細,圓潤秀勁,在勁力中透著嫵媚,設色典雅富麗,具裝飾意味,格調活潑明快,畫面上洋溢著雍容、自信、樂觀的盛唐風貌,為流傳有緒的唐宋名跡中稀有瑰寶之一,也是工筆人物畫樣式的確立者張萱的代表作品之一。

    張萱《搗練圖》縱37cm,橫147cm,絹本設色,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制勞動操作時的情景,在長卷式的畫畫上共刻畫了十二個人物形象,按勞動工序分成搗練、織線、熨燙三組場面。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細節刻畫生動,使人看出扯絹時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現出作者的觀察入微。畫作原屬圓明園收藏。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此圖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現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表現貴族婦女搗練縫衣的工作場面,系盛唐時的一幅重要的風俗畫,對后世繪畫風格有重大影響,是唐代仕女畫中取材較為別致的作品,是人們了解和研究張萱仕女畫及唐代仕女畫成就的重要參考資料。

    周昉《簪花仕女圖》縱46厘米,橫180厘米,絹本設色,描寫貴族婦女春夏之交賞花游園的情景。全圖分為四段,分別描寫婦女們采花、看花、漫步和戲犬的情形。人物線條簡勁圓渾而有力,設色濃艷富貴而不俗。全圖的構圖采取平鋪列繪的方式,卷首與卷尾中的宮女均作回首顧盼寵物的姿態,將通卷的人物活動收攏歸一。宮女們的紗衣長裙和花髻是當時的盛裝,高髻時興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發的襯托下,顯得雅潔、明麗。圖中人物的描法以游絲描為主,行筆輕細柔媚,勻力平和,特別是在色彩的輔佐下成功地展示出紗羅和肌膚的質感。清宮舊藏,后被溥儀帶出北京故宮,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此圖是目前全世界范圍內唯一認定的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其作品的藝術價值也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畫標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現實主義風格的繪畫作品,展現了極為濃郁的時代特色和民族氣息,是中國傳統繪畫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周昉《揮扇仕女圖》縱33.7厘米,橫204.8厘米,絹本設色,描繪了13位頭挽高髻、細目圓面、長裙曳地的妃嬪和宮女形象。全幅以橫向排列的形式展示了人物的各種活動:執扇慵坐、解囊抽琴、對鏡理妝、繡案做工、揮扇閑憩等。畫面橫向疏密、松緊的韻律變化,縱向高低錯落的層次變化,從而使得畫面結構井然有序,并避免了構圖上的單調呆板。此圖中嬪妃們體貌豐腴,衣飾華麗,但她們面含幽怨,舉止慵倦,毫無生氣。衣紋線條近鐵線描,圓潤秀勁,富有力度和柔韌性,較準確地勾畫出了人物的種種體態。圖中色彩豐富,以紅色為主,兼有青、灰、紫、綠等各色。冷暖色調相互映襯,顯現出人物肌膚的細嫩和衣料的華貴。明張丑《清河書畫舫》,清內府《石渠寶笈續編》,清阮元《石渠隨筆》著錄。清宮舊藏,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整體畫面結構井然,線條秀勁細麗,賦色柔麗多姿,艷而不俗,是一幅流傳有緒、描寫唐代宮廷婦女生活的佳作,代表了唐代宮苑仕女畫在形神兼備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唐人宮樂圖》縱48.7厘米、橫69.5厘米,絹本墨筆,描繪了唐代宮廷仕女宴樂生活的一個場面。畫面桌子的周圍,坐著仕女九人,左方立著侍奉的女孩兩人,桌上陳列著蔬果、酒具,有的飲酒,有的作樂,女孩立在后面打拍板,有的彈琵琶,有的鼓瑟,有的吹笙,有的吹管子。從人的表情上看,該畫作仿佛表現了一只曲子演奏得正濃的一剎那。《宮樂圖》流傳至今已有千余載,故其作品絹底出現了多處破損,但是畫面的色澤卻依舊十分亮麗,甚至連衣裳上花紋的細膩變化清晰可辨,充分印證了唐代工筆重彩一格的高度成就。清宮舊藏,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圖有動有靜,亦莊亦諧,反映出唐人的審美情趣,在仕女圖當中頗有影響力,是唐代仕女畫杰出代表作品,反映了唐人的審美情趣,是仕女畫中不可多得的真跡。

    【作者簡介】

    張萱(生卒年不詳),京兆(陜西西安)人,唐開元天寶間的杰出畫家。工畫人物,擅繪貴族婦女、嬰兒、鞍馬,名冠當時,與周昉不相上下。他畫仕女尤喜以朱色暈染耳根,畫嬰兒既得童稚之形貌,又有活潑之神采。畫貴族游樂生活場景,不僅以人物生動和富有韻律的組合見長,還能為花蹊竹榭,點綴皆極妍巧,注意環境和色彩對畫面氣氛的烘托和渲染。其婦女形象代表著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貌,是周昉仕女畫的先導,并直接影響晚唐五代的畫風。

    周昉(生卒年不詳),字景玄,又字仲朗,京兆(今陜西省西安市)人,是繼張萱之后以表現貴族婦女著稱的畫家,有“畫仕女,為古今冠絕”的美譽。他的仕女畫具有用筆秀潤勻細,衣裳勁簡,色彩柔麗,人物體態以豐厚為體的特點。在佛像畫方面別樹一幟,首創美麗端莊的“水月觀音”,把觀音菩薩畫于清幽澄凈之境以示圣潔,成為歷代畫家沿用的形式,有“周家樣”之譽。

    五、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類別】人物畫

    【文物現狀】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鑒賞】

    此圖縱28.7厘米,橫335.5厘米,絹本設色,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韓熙載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聲色為韜晦之略,每每夜宴宏開,與賓客縱情嬉游。圖分五段:一、宴飲賓客,彈奏琵琶;二、舞蹈,韓熙載親為擊鼓;三、賓客散去,熙載與諸女伎休憩;四、熙載更衣裳后聽女伎奏管樂;五、與賓客女伎調笑。這幅長卷線條準確流暢,工細靈動,充滿表現力。全圖男女造型,細致生動,各段之間,或用屏風隔開,或自成段落。這幅畫卷不僅僅是一幅描寫私人生活的圖畫,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個特定時代的風情。清宮舊藏,后由張大千轉讓給國家,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構圖嚴謹,人物造型秀逸生動,線條遒勁流暢,色彩明麗典雅,在技巧和風格上比較完整地體現了五代人物畫的風貌,堪稱流傳有緒的古代繪畫珍品,是顧閎中唯一的傳世作品,在我國古代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簡介】

    顧閎中(生卒年不詳,約活動于10世紀),北海(山東濰坊)人,南唐元宗、后主時任畫院待詔,南唐著名人物肖像畫家,曾畫過后主李煜的肖像。工畫人物,用筆圓勁,間以方筆轉折,設色濃麗,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態,與周文矩齊名,唯一傳世作品為《韓熙載夜宴圖》。

    六、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類別】山水畫

    【文物現狀】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簡介】

    此圖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畫面千山萬壑爭雄競秀,江河交錯,煙波浩淼,氣勢十分雄偉壯麗。山間巉巖飛泉,瓦房茅舍,蒼松修竹,綠柳紅花點綴其間。山與溪水、江湖之間,漁村野渡、水榭長橋,應有盡有,令人目不暇接。在運筆上,作者繼承了傳統青綠山水畫法,更趨細膩嚴謹,點畫暈染均能一絲不茍,人物雖小如豆,卻形象動態鮮明逼真。萬頃碧波,皆一筆一筆畫出。漁舟游船,蕩漾其間,使畫面平添動感。在用色上,作者于單純的青綠色中求變化,有的渾厚,有的輕盈,間以赭色為襯托,使畫面層次分明,鮮艷如寶石之光,燦爛奪目。布局交替采用深遠、高遠、平遠的構圖法則,擷取不同視角以展現千里江山之勝。清宮舊藏,后被溥儀帶出北京故宮,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現手法和精密的筆法描繪了祖國的錦繡河山,是青綠山水畫中的一幅巨制杰作,是王希孟唯一傳世的作品,也是宋代青綠山水畫中具有突出藝術成就的代表作。

    【作者介紹】

    王希孟(1096—?),北宋宮廷畫家,北宋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7年)為畫院學生,后召入禁中文書庫,初未甚工。宋徽宗趙佶當時是圖畫院的老師,其慧眼獨具:“孺子可教”,于是親授其法。經趙佶親授指點筆墨技法后,藝精進。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繪成《千里江山圖》卷,時年18歲,不久英年早逝,可以稱得上中國繪畫引史上僅有的以一張畫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七、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類別】風俗畫

    【文物現狀】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鑒賞】

    此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以精致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期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筑和民生。全圖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大致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是汴京郊外春光;第二段是汴河場景;第三段是城內街市。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于變化的圖畫中。圖中所繪城廓市橋屋廬之遠近高下,草樹馬牛驢駝之大小出沒,以及居者行者,舟車之往還先后,皆曲盡其儀態而莫可數記,全副場面浩大,內容極為豐富,整幅畫作氣勢宏大、構圖嚴謹、筆法細致,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據統計,《清明上河圖》上共有各色人物1659人,動物209頭(只),比《三國演義》(1195人)、《紅樓夢》(975人)、《水滸傳》(785人)中任何一部描繪的人物都要多。清宮舊藏,后被溥儀帶出北京故宮,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技法嫻熟,用筆細致,線條遒勁,凝重老練,不僅是一件偉大的現實主義繪畫藝術珍品,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北宋都市的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詳實形象的第一手資料,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具有重要藝術價值和歷史文獻價值,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被奉為經典之作,和唐人韓滉創作的《五牛圖》一樣,被稱為畫苑“國寶”,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

    【作者介紹】

    張擇端(生卒年不詳),字正道,瑯邪東武(山東諸城)人。他自幼好學,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后習繪畫。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現實畫家,存世《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等。

    八、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類別】山水畫

    【文物現狀】此圖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定名為《剩山圖》,現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后半卷為《無用師圖》卷,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畫作簡介】

    此圖是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于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后半卷為《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這幅《剩山圖》縱31.8厘米,橫51.4厘米,為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燼余本之前段,左上角有“吳之矩”騎縫白文半印,右下方有“其貞”朱文小印。此圖雖為燼余本,火痕宛然可辨,然結構完整,山川渾厚,草木華滋,儼然富春在望。山勢圓渾,樹木蔥郁,山頭多礬石,山體以長短披麻皴畫成,山腳、樹根多以濃墨點苔,構成蔥翠郁勃之態。隨著江天逐漸開闊,山勢也漸趨平緩,林間村舍旗亭掩隱,隔岸峰巒若隱若現,充分反映出大癡平淡天真,優美洗練的獨特風格。1956年征集,現藏于浙江省博物館。此圖以水墨描寫富春江兩岸初秋景色,在筆法上取法董源、巨然,但又更簡約利落,自出新意,是黃公望水墨山水之巨作,堪稱中國文人山水畫的典范。

    此圖是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于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后半卷為《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無用師圖》縱33厘米,橫639.9厘米,紙本水墨,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峰巒疊翠,松石挺秀,云山煙樹,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兩岸峰巒坡石,似秋初景色,樹木蒼蒼,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間江畔,村落、平坡、亭臺、漁舟、小橋等散落其間。清宮舊藏,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圖畫面簡潔明快,虛實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妙,集中顯示出黃公望的藝術特色和心靈境界,被后世譽為“畫中之蘭亭”,是黃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巔峰。

    【作者介紹】

    黃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號一峰道人,又號大癡道人,平江常熟人。本姓陸,名堅,幼年父母雙亡,族人將其過繼給永嘉(今浙江溫州)黃氏為養子,因改姓名,叫黃公望,元代著名全真派道士、畫家。其山水畫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發,自創一格;創淺絳山水,畫風雄秀、簡逸、明快,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為“元四家”之首,后人把他與吳鎮、王蒙、倪瓚合稱“元四家”。

    九、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類別】人物畫

    【文物現狀】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畫作簡介】

    此圖縱30.6厘米,橫574.1厘米,絹本重彩,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時節宮闈之中的日常瑣事:妝扮、澆灌、折枝、插花、飼養、歌舞、彈唱、圍爐、下棋、讀書、斗草、對鏡、觀畫、圖像、戲嬰、送食、揮扇,畫后妃、宮娥、皇子、太監、畫師凡一百一十五人,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顯示了畫家過人的觀察能力與精湛的寫實功力。人物皆唐以來衣飾,取名漢宮,是當時對宮室的泛指。本幅以春日晨曦中的漢代宮廷為題,描繪後宮佳麗百態;其中,并包含有畫師毛延壽為王昭君寫像的著名故實。清宮舊藏,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圖構景繁復,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穿插掩映,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除卻美女群像之外,復融入琴棋書畫、鑒古、蒔花等文人式的休閑活動,是明代工筆人物畫的典范,誠為仇英歷史故事畫中的精彩之作,亦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

    【作者介紹】

    仇英(14821559),字實父,號十洲,漢族,江蘇太倉人。初為漆工,后改學繪畫。移居蘇州后得識文徵明,并拜周臣為師,主宗南宋“院體”,形成以嚴謹勁利為主調的藝術風格。中年時畫名漸起,經常接受富商和收藏家邀請,至其家中作畫。擅畫人物,尤長仕女,體態俊美,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艷爽,有“仇派”仕女之稱。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與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稱為“明四家”。

    十、清郎世寧《百駿圖》

    【類別】動物畫

    【文物現狀】稿本現藏于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定本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畫作簡介】

    此圖縱94.5厘米,橫776.2厘米,絹本設色,描繪了姿態各異的駿馬百匹放牧游息的場面,畫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數人,控制著整個馬群,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界其他生物間的和諧關系。郎氏擅以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視法及西畫顏料,以顯示中西趣味兼容并蓄的畫面。如畫中馬匹、人物、樹木、土坡皆應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極富立體感;而如松針、樹皮、草葉等的墨線勾勒,石塊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國傳統手法,即使是馬匹及樹干上的陰影表現,亦是以中國傳統的渲染方法來完成。清宮舊藏,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圖色彩濃麗,構圖繁復,形象逼肖,構圖復雜,將中國畫法巧妙地與西法相融合,風格獨特,極具意趣,別具一格,充分顯示了其“虛實相間”的構圖功力,是郎世寧平生百余幅馬作品中的杰作,堪稱郎氏早期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介紹】

    郎世寧(16881766年),意大利米蘭人,青年時期受到系統的繪畫訓練,后來加入了歐洲基督教下屬的宗教組織耶穌會,并于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以傳教士的身份離開歐洲來到東方,于康熙末期進入宮廷供職,開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50多年,并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為清代宮廷十大畫家之一。郎世寧擅繪駿馬、人物肖像、花卉走獸,風格上強調將西方繪畫手法與傳統中國筆墨相融合,受到皇帝的喜愛。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主页|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12| 免费人成再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 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精品| 人妻丝袜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专区 |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尤物|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爱情岛亚洲论坛成人网站| 在线免费成人亚洲av|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18|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午夜久久久久久禁播电影| 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未满十八禁止观看|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国产AV大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色高清在线观看 |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国产超高清麻豆精品传媒麻豆精品|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手机 | 欧美成人家庭影院| 中国少妇初尝黑人巨高清| 女性高爱潮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99久久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理伦午夜福利片| 又大又粗欧美成人网站| G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男男|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不卡| 99草草国产熟女视频在线|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 男人又大又硬又粗视频| 最新亚洲av日韩av二区|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