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炎作為女性常見婦科疾病之一,多發于孕齡女性。臨床上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多數的慢性宮頸炎是由急性宮頸炎逐漸轉化成的,更為常見。 什么是宮頸炎呢? 指子宮頸發生的炎癥,主要由感染引起。另外,菌群紊亂、激素失調、生殖支原體感染、細菌性陰道病以及頻繁陰道清洗等,也可能導致宮頸炎。受到刺激或者感染的宮頸可能發紅腫脹、滲出黏液或膿液,觸碰時可能易出血。對于宮頸炎需要及時治療,確定病因,防止炎癥從子宮頸擴散到子宮腔和輸卵管或者預防懷孕時感染胎兒。 但宮頸炎并不是引起宮頸癌的原因,持續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才會造成宮頸癌。 宮頸炎不會直接導致宮頸癌,但兩者癥狀相似,主要是白帶異常、同房出血等。保險公司核保時需要排除宮頸癌的潛在風險,如果不是重度宮頸炎,HPV、TCT檢查結果正常,基本可以正常投保。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作為常見的體況之一的慢性宮頸炎,我們在購置保險時,怎樣能正常承保? 醫生主要通過查體、影像學檢查、TCT檢查(或活檢)及HPV檢測等方式來診斷宮頸炎,其中: 1.B超檢查/陰道鏡:B超檢查可見子宮和卵巢附件及盆腔的情況;陰道鏡主要可以檢查出宮腔及盆腔有沒有炎癥,以及是否存在慢性宮頸炎、宮頸糜爛。 2.PAP檢查(宮頸刮片):從子宮頸部取少量的細胞樣本,偵測其細胞微小的極早期變化,幫助篩查宮頸細胞是否存在異常,輔助診斷患者是否存在宮頸細胞癌。 3.TCT報告(液基薄層細胞檢測):主要用以檢出癌變細胞、癌前病變細胞及病原體。 根據送檢標本,宮頸細胞提示宮頸上皮內瘤變,檢查報告上可能會出現無明確意義的非典型性鱗狀細胞(ASC-US);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非典型性鱗狀細胞,不除外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ASC-H);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等結果,這代表了宮頸病變不同的類型和程度。也可以檢出真菌、滴蟲等病原體,提示宮頸炎癥。 4.活檢報告:當PAP或TCT檢查結果異常時,會檢查宮頸是否有問題,如果發現異常組織,通常會進行活檢。宮頸活檢用以判斷是否有癌變可能,或是宮頸結核等特異性炎癥,從而明確診斷。 5.HPV檢測報告:HPV是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的英文縮寫,這種病毒有導致宮頸癌的可能。HPV檢測能夠快速有效的查出HPV的種類,方便對癥治療。其主要目的是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與早期宮頸癌,以便及早治療。 關于HPV: (1)感染途徑:皮膚接觸,例如傷口與攜帶HPV病毒的人或物接觸都有可能感染,此外,通過性行為和母嬰傳播等方式也會感染。 (2)分類:HPV的種類高達幾十種,根據病毒的大小和危險性分為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圖)低危型一般無危險,宮頸癌多與16、18等亞型感染有關。 (3)即使感染HPV也不必過于擔心,HPV一般會在人體免疫作用下自行消失,免疫功能足夠強大的情況下能夠吞噬HPV病毒。 有哪些影響核保的因素? 慢性宮頸炎常見的影響核保的因素主要是兩個: 1.是否有近半年內的TCT檢查(或活檢)報告 宮頸炎徹底根治不易,存在復發和反復的可能,所以存在慢性宮頸炎的情況則需要定期復查。投保亦需要參考最近的炎癥情況。 2.TCT檢查及HPV的檢測結果 TCT檢查報告主要反應炎癥的程度,而HPV檢測則主要反應是否有癌變可能。當出現炎癥程度加重,同時存在HPV高危型陽性時,則意味著癌變風險增加,會加大核保的難度。 日常護理 1.預防宮頸炎需要注意性衛生、避免頻繁的陰道沖洗以及定期的體檢: 2.接受宮頸炎治療后,需要禁止性生活,癥狀消失后需要定期隨訪復查。 幾乎所有的重疾險、醫療險健康告知中都會涉及到“婦科疾病”的問詢,屬于核保過程中的非常敏感的體況之一。在智能核保界面,可以找到“乳腺、婦科、男性生殖”,在健康問詢中,可以找到“慢性宮頸炎”、“宮頸炎、宮頸糜爛、鱗狀上皮內病變或CIN1級或2級”、“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等。 對于半年內無相關復查的人群,建議在投保前做一次TCT、HPV檢查,以明確目前的狀態;對于半年內有復查過的人群,需要參考CIN分級及HPV檢查結果來看。 對于既往曾被診斷為重度宮頸炎、宮頸癌、宮頸原位癌或TCT檢查結果為非典型細胞或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CIN3及以上,或存在HPV高危型陽性的情況,核保難度相對更大。可能需要在治療結束后,提供近半年內的各項復查結果進行人工核保嘗試。 慢性宮頸炎一般會通過其程度進行評估,參考被保人B超檢查結果、TCT檢查結果、HPV報告進行核保。 重疾險、醫療險、防癌險:考慮宮頸炎程度,重度宮頸炎會有延期的可能。 壽險:同樣考慮宮頸炎程度,如無惡性細胞,標準體承保或加費可能大。 意外險和年金險:通常都可以標準承保。 最后 |
|
來自: 新用戶8600nRks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