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友共讀群和書評班里,我經常會看到點評老師這樣的評語:要多寫短句,少用長句;要舍得刪去一些多余的詞語或句子,讓句子更精煉。 其實,點評老師是在告訴我們,在寫作時,盡量少用長句而改用短句。如果一篇文章都是長句的話,閱讀起來會很累,而不斷變換長短句,文章的閱讀體驗會更好。 得到這樣溫馨的提示,真是遇到了寫作路上的加油站啊!我就享受了好幾次這樣的加油鼓勵。 在加拿大作家布蘭登.羅伊爾的《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里,作者給我們分享的兩個寫作原則,就講到了點評老師給我們指出的兩個存在問題。這兩個原則是:砍斷長句和刪除不必要的詞句。 1.砍掉長句 什么是砍掉長句呢?就是通過拆分長句,使文章更清晰。 我是一個初學寫作者,敘述一件事,總怕說不清楚,啰哩巴嗦地寫了一長串,結果自己讀了都弄不清主要內容是什么。 布蘭登.羅伊爾認為,想要保持文章內容清晰的方法,就是限制長句的使用。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長句拆分成2~3個短句。 作者提醒,使用短句的關鍵,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要短,長短句相結合,可以創造起伏變化的風格,這也是寫作藝術需要發揮作用的地方。我們在寫作中,必須判斷如何交叉使用長短句。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的開頭:“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句話里面,就既有長句,也有短句,而且是短句更多。這樣的文章,讀起來就朗朗上口,毫不拖沓。 作者認為,短句蘊藏著巨大的力量,我們可不能低估它的作用。好的短句,往往是3-5個詞語。短句能迅速抓住讀者的眼球。偶爾使用短句,可以給文章增添一份靈動。 怎么拆分長句呢?作者介紹了一個原則”主題句一行原則“,即主題句的長度不應超過一行,以確保讀者能迅速理解你的觀點。 那些大品牌的廣告語,就經常使用短語形式。 比如: ①流走的是歲月,沉淀的是經典。(奔馳廣告) ②車衣,愛車隨身的綠蔭,省心、稱心、更貼心!(車衣廣告語) 汪曾祺曾經說過,“語言的奧秘說穿了,就是長短句的搭配。” 所以,長短句的搭配使用,文章才會更加出彩。句子長時,適當用逗號隔開。我們平時可以多閱讀公眾號的文章,感受長短句的妙用,培養自己的語感。 2.刪除不必要的詞句。 哪些詞語和句子可以刪掉呢?那些冗余的語句,過多的限定和不必要的自指的詞語,都可以刪掉。 威廉.斯特朗克說過:“文章有力貴在簡潔,句子不應包含不必要的詞語,段落不應包含不必要的句子,同理,一篇文章,不應有不必要的段落,機器不應有不必要的零件。這不僅要求作者保持所有句子簡短,避免細枝末節,不僅扼要闡明主題,更要斟酌所說的每一個詞。” (1)什么是冗余? 當作者在不必要的情況下,重復一個詞語或一個觀點時,就會產生冗余。 比如: 她是沒有經驗的新手。 “新手”就暗示了沒有經驗,”沒有經驗”就是冗余了,應該刪去。 (2)去掉冗余的詞語,不會改變句子的意義。 下面的句子,都是冗余: ①他的外表引人注目。(改為:他引人注目。) ②我繼續保留我的意見。(改為:我保留意見。) 3.去掉過多的限定 偶爾使用限定詞,會使讀者覺得你理性,但過于頻繁地使用限定詞,會弱化文章含義,顯得你在寫作時很猶豫,只是白白增加文章的篇幅,卻沒有增加內容。 比如: ①王明是一位特別杰出的學生。(改為:王明是一位杰出的學生。) ②朗朗是一位相當優秀的鋼琴家。(改為:朗朗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 作者提醒我們,有些限定詞需要清理,比如:一些、一會兒、高度地、恰好、有點兒、大部分、大多數等詞語,另外,非常、相當、真正的等,都是弱化詞,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必要的。 4.刪掉不必要的自指 在說明文中,通常沒有必要提醒讀者,你所寫的內容是你的觀點,要避免這些不必要的短語,比如”我相信”、”我感覺”和“在我看來”等。 比如下面的句子,就多了不必要的自指,應該刪掉。 ①這位演講者,在我個人看來,迷失在細節中了。(改為:這位演講者,迷失在細節中了。) ②我相信的是,一個人要在一段關系中取得成功,他必須愿意付出70%,但只期望收到30%。(改為:一個人要在一段關系中取得成功,他必須愿意付出70%,但只期望收到30%。) 看來,我要想改掉自己寫作語句不夠精煉的毛病,就得學會“砍斷長句’,“刪除不必要的詞語”這兩個寫作原則。這兩個寫作原則看似十分簡單,但也要我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達到較高的水平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