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治一顳下頜關節炎患者,男性,29歲,右側顳下頜關節疼痛三月余,張口及咀嚼受限,右顳下頜關節處壓痛明顯,局部貼云南白藥膏及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效果不佳而來診,既往治療此類患者,筆者是針灸治療,于是建議患者針灸治療,患者懼怕針刺,要求吃藥,于是四診合參進行辯證,患者并無明顯寒熱虛實之象,于是深思之,患者顳下頜關節在右側面頰部,可否按少陽病處理?患者局部痛點固定、壓痛明顯可否按瘀血證處理?患者既然屬于關節炎,是不是按照痹癥治療更合適? 想到痹癥兩字突然想起名醫張炳厚曾在《醫林怪杰張炳厚》一書中記載其師劉渡舟學習陳慎吾用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下頜關節炎的經驗,原文如下:“吾畢業實習期間,臨證遇一下頜關節疼痛患者,一診無效,二診如故,吾冥思苦想,一籌莫展,請吾師會診。吾師見其寒熱不著,隨手開出桂枝芍藥知母湯,原方未行加減。吾問:“何以用此方?”師曰:“這是從陳慎吾陳老那里學來的,說來還有一段插曲:一次,全國中醫諸老在南方開教學會議,某老說:我身患一疾,下頜關節痛,恙延十載,迭治未瘥,祈求諸老,孰以高診?沉寂片刻,陳老說:在下不才,班門弄斧,愿以一試,即開桂枝芍藥知母湯原方,與會期間,某老連進3劑,竟痛止病除,諸老稱贊不已。以后余用此方治療下頜關節痛,屢治屢驗,本例仍用此方,以期必效?!被颊哂庵軓驮\,曰:“數年之疾,三日痊愈,真乃神醫?!彼幖扔行?,仍宗前法,吾師又以原方減小劑量,繼服3劑,以競全功,隨訪一年,病情痊愈,一切如常。 吾師道高望重,尚如此謙虛好學,推崇同道,這種風度,使諸弟子聞之肅然起敬?!?/span> 于是筆者效法這一文獻經驗而用之,處方: 桂枝12g 生白芍9g 生甘草6g 麻黃6g 生姜15g 生白術15g 知母12g 防風12g 炮附子8g(先煎)5劑,水煎服 日一劑。 5天后復診,顳下頜關節疼痛及壓痛消失,咀嚼正常。至今已隨訪月余,未見復發。 可見,文獻里的很多東西是很有價值的,關于桂枝芍藥知母湯直接辨病使用的合理性與否?以及其作用機制如何?留待同道互相探討。
|
|
來自: 昵稱yOzIuWFC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