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金珊:丑牛~牛魔王 關注 倒馬關長城
前天
閱讀517 攝影:張金珊 文字:張金珊 倒馬關,位于河北唐縣西北60公里的倒馬關鄉倒馬關村,最初于戰國時置,稱鴻之塞,漢代稱常山關,北魏叫鐵關,亦名鴻山關,明代以后通稱倒馬關。現存倒馬關城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維修。整座關城依地勢而建,唐河水由西、北、東三面環繞關城而流,平面呈東西長方形,分為上下兩城。 ![]() ![]() ![]() ![]() ![]() ![]() ![]() ![]() 明朝馬中錫《倒馬關詩并序》中說:“關有兩山對峙,其路極險,相傳楊六郎到此馬踣,故名。”后人為紀念楊延昭(六郎)鎮守三關的功績,于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在倒馬關城西3公里的馬圈山上修建了“六郎碑”。碑文為:“宋將楊六郎拒守之處”。楊延昭在邊防鎮守20余年,遼兵甚為畏懼,千百年來,許多文人學士到倒馬關憑吊六郎碑,稱頌吟懷楊六郎威鎮邊關的不朽業績。 ![]() ![]() ![]() ![]() 倒馬關城東門、西門已在修公路時拆毀,北門亦在早年被拆,關城城墻僅西面城墻大體斷續殘存,可辨外側為青磚包砌,內側為卵石砌筑,其余三面均被拆毀,只局部可略辨殘跡。 現在倒馬關遺址,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保護文物。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1長城1987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