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山東菏澤人,出身鹽商家庭,算是富家子弟,善于騎射,好行俠仗義,是當地有名的混混王。他粗通筆墨,五歲可對詩 ,但他不喜歡讀那些古板生澀的教科書,成年后屢次參加科舉考試,卻屢試不第,于是產生了“逆反心理”。加上當時天災人禍,政權混亂不堪,民不聊生,連年饑荒,各地造反抗稅事件頻繁發生,黃巢感覺前途無望,糾集身邊千號弟兄揭竿而起,也造反了。 “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起義,率眾幾十萬,轉戰十幾省,持續十幾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場空前宏偉壯烈的農民革命戰爭,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寫下光輝的篇章。它沉重地打擊了唐王朝的統治,表現了農民戰爭對封建社會的改造作用。” ------摘自中學語文課本,官方給予了黃巢起義很高、很正面的評價。 今天咱不說黃巢如何造反當皇帝的事,講講他的兩首描寫菊花的詩。 黃巢一生寫詩不多,流傳下來最著名的兩首詩都是描寫菊花的,看來他對菊花情有獨鐘。菊花作為傲霜之花,一直為詩人所偏愛,以此比擬自己的高潔情操,堅貞不屈,像飽經滄桑的勇敢堅強的斗士那樣傲立寒霜,這與他的性格頗為相似。下面我們細細品味這兩首詩。 一 黃巢有一首比較著名的詩,《不第后賦菊》,黃巢屢次不第后所作。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首詩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懷,通過刻畫菊花的傲霜形象、歌頌菊花的堅強不屈精神,表現了作者等待時機改天換地的英雄氣魄。當浩浩蕩蕩的義軍開進長安之后,那身著戎裝的義軍戰士,不是象這滿城菊花一樣,金光爛爛奪耀目、威風凜凜氣沖天嗎?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寫了菊花的精神,也寫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備;既寫了菊花的香氣沖天,又寫了菊花的金甲滿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鮮明。但氣魄宏偉,充滿了使人振奮的鼓舞力量。 二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意思是:颯颯秋風卷地而來,滿園菊花瑟瑟飄搖。花蕊花香充滿寒意,蝴蝶蜜蜂難以到來。有朝一日,我要當了春神,我將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開。 這種對亂世道的大膽否定和對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的熱烈憧憬,集中地反映出黃巢勇于掌握、改變自身命運的雄偉膽略。 如果大家對此文章有興趣,請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進入“若森知道”(梓健講歷史)微信圈子中可以與我互動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