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的菊花詩有兩首。分別為: 1、《不第后賦菊》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2、《題菊花》唐·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拓展資料一、《不第后賦菊》 1、譯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jié)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后別的花就凋零了。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彌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 2、賞析: 菊花,歷來被視為華夏的國花,詠菊花而寫不出國魂者,皆下品。黃巢的這首詩托物言志,借詠菊以抒抱負,境界瑰麗,氣魄恢宏,筆勢剛勁,格調(diào)雄邁,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長劍,氣沖霄漢的英雄形象,諸如“我花開后百花殺”、“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句,語調(diào)斬截,氣勢凌厲,對后世許多有志之士的思想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3、創(chuàng)作背景: 根據(jù)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引《清暇錄》關(guān)于此詩的記載,此詩是黃巢落第后所作。黃巢在起義之前,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被錄取。科場的失利以及整個社會的黑暗和吏治的腐敗,使他對李唐王朝益發(fā)不滿。考試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寫下了這首《不第后賦菊》。 二、《題菊花》 1、譯文:颯颯秋風卷地而來,滿園菊花瑟瑟飄搖。花蕊花香充滿寒意,蝴蝶蜜蜂難以到來。有朝一日,我要當了春神,我將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開。 2、賞析: 詩中的菊花,是當時社會上千千萬萬處于底層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贊賞他們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為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所遭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志要徹底加以改變。所謂“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農(nóng)民革命政權(quán)的形象化表述。 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廣大勞苦大眾就都能生活在溫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這里還體現(xiàn)了農(nóng)民樸素的平等觀念。因為在作者看來,菊花和桃花同為百花之一,理應(yīng)享受同樣的待遇,菊花獨處寒秋,蕊寒香冷,實在是天公極大的不公。因此他決心要讓菊花同桃花一樣享受春天的溫暖。這是詩化了的農(nóng)民平等思想。 3、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黃巢年青時,發(fā)動起義之前。 三、作者: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后卻屢試不第。 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guān)東發(fā)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沖突。十二月十三日,兵進長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tǒng),大赦天下。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黃巢敗死狼虎谷。昭宗天復初年,黃巢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nóng)民起義結(jié)束。 |
|
來自: 靜待花開r9luc3 > 《文學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