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札記——關于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期望與大家思想碰撞、心靈互動。每周一、三、五 晚上20點發布三篇原創文章。歡迎投稿,敬請閱讀、分享、評論! (提醒:由于公眾號認證中出現了點小失誤,填成了“思想文化盛宴”,9月30日前后才能改回“思想者札記”,請大家知曉!) 8月26日,人社部和最高法聯合發布第二批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宣布“996”工作制違反勞動法,判定無效。 實際上從7月份開始,繼快手和騰訊互娛之后,知名互聯網巨頭抖音APP母公司字節跳動宣布,取消隔周周日加班的安排,對于有加班需求的團隊和個人,必須通過系統提交申請批準后才能加班。也就是取消“大小周”的加班安排。 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反加班,回歸生活已經逐漸演變為互聯網職場人的主流價值觀。 “996”加班文化的由來 阿里的馬云老師在公開場合提出了“996”——一周6天,每天早9點上班,晚9點下班——加班是福報的說法,引起社會輿論的廣泛爭議。 不可否認的是,以阿里、騰訊、百度、BAT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行業快速發展,行業欣欣向榮離不開年輕人的奮力拼搏。時間就是金錢,加班成為年輕人實現個人價值、追求高收入的標配,成為行業慣例。 支持加班的人多來自企業管理層,也有一部分年輕員工,理由無非是加班企業業績好,員工也有加班收入,可以幫助員工快速成長等等。 很多公司對于員工的加班行為采取了不同形式的鼓勵,比如加班工資、加班獎勵、免費晚飯,晚上10點下班可以報銷打車費用等等,目的是希望員工從要我加班,到我要加班,鼓勵更多的員工付出更多時間在工作上,從而提高公司產出和業績。 “996”之后甚至還出現了“007”的說法,即一周7天,每天中午12點上班,晚上12點下班。 加班的負面影響 誠然,對于年輕職場人來說,將時間和精力更多的花在工作上,提升專業和經驗,是提升個人價值和收入的一個快速方法。 但是,當加班變成企業文化或者是制度要求的時候,不管你愿意與否,加班文化也越來越展現出反面。 比如:為了讓員工更高效工作,有的互聯網公司對于員工上廁所規定了時間,比如在一定時間之內解決,有公司因為員工人多廁所少,導致員工無奈大便拉到小便池——這家公司也被美其名曰“糞廠”。 再比如有的公司午飯時間要求30分鐘以內解決,造成很多員工為了避免排隊誤點干脆中午選擇不吃飯。 有些部門對于按時下班員工給予內部警告,甚至出現了為了趕時間,為了一輛共享單車大打出手的事情。 從我要加班,到要我加班,最后逼我加班,變成了加班沒有最多,只有更多,無數員工被裹挾,加班變成了形式,為加班而加班,變成了上班“摸魚”、玩手游,甚至本應該早早完成的工作,卻非要等到加班來做。 于是低效的“內卷”出現了,“躺平”也出現了,很多員工用腳投票,選擇離開,回歸生活。 “加班”與“躺平”、“內卷”的關系 最近被熱議的“內卷”和“躺平”,跟加班文化有著密切關系。 所謂“躺平”,就是躺倒在地,不再熱血沸騰,不再渴望成功和進步,面對生活和工作壓力,年輕人選擇放棄努力。 “內卷”則是一種內部過度競爭的狀態,沒有創造性的重復和內耗,比如說過度加班,加班“摸魚”等無效加班就是內卷的一種形式。 問題是,取消加班就能避免“內卷”和“躺平”嗎? 企業發展需要高效和合規 在過去的20年里,中國的互聯網等高科技行業發展迅速,行業競爭力和規模領先全球,取得了全世界矚目的成就,行業成功的背后是一代代優秀行業人才前仆后繼、奮斗奉獻的結果。無數職場人用996的加班和額外工作為行業快速發展和壯大做出了貢獻。 在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口紅利效應到達上限,企業需要找到新的機會和增長點來推動企業進一步的發展。 一方面,繼續提升企業工作效率,僅僅依靠加班和額外工作已經無法支撐企業繼續保持50%,甚至100%的增長,另外一方面,國家對于高科技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國民化。 中國沒有“法外之地”,隨著國家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實施,互聯網等高科技企業由于重要性和行業規模大,必須納入到國家法律法規管理范圍內。 最近針對阿里集團的高額處罰,以及針對滴滴公司等數十家頭部企業的數據安全的調查,都體現了在當前形勢下,國家對于高科技企業的重視和希望行業規范發展的決心。 互聯網企業在野蠻成長階段所享受到的國家和社會紅利也會逐步回歸理性和正常化,比如行業壟斷,涉及到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的政策要求,以及對于企業員工的勞動保護和規范等等。 當然,加班肯定還會有,但是這必須以滿足勞動法規范為前提,必須以保護員工合法權益為出發點。 而從企業的角度,一味的依靠員工加班和超時工作不可持續,如何提升企業工作效率,如何尋找增長機會,就成為當務之急。 最后 從“996”“007”,員工的加班成為互聯網和高科技行業的特色,也成就了行業的飛速發展。隨著國家對于行業的規范,保護員工權益成為對于每一家企業的必然要求。 在新形勢下,頭部企業需要思考一下,如何挖掘并抓住新的增長機遇,提升企業工作效率和人效比,實現持續增長。 對于高科技企業來說,有著天然的創新基因,同時也存在巨大發展的機遇。如工業互聯網、企業數字化、芯片、半導體行業等等國家重點發展的領域,這些行業必然會給有準備和有實力的企業帶來更多增長的機會和紅利。 往 期 推 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