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ta在一起也快兩年了。最近可能是意識到關系里存在一些問題吧,我對我們的未來有些悲觀,覺得我們是不是其實不那么合適。但過去也有過很多開心的時光。周周,有什么方法能夠判斷對方是不是錯的人?我還該不該和ta繼續走下去?”之前我們也有收到很多類似的提問:我怎么知道對方是不是錯誤的人,有什么判斷標準嗎?于是今天,我們打算來和大家分享一些更加簡潔、具體的建議——選擇伴侶時需要規避的一些錯誤,幫助你判斷自己是否處在一段可長期發展的關系中。無論是處于被荷爾蒙沖昏了頭腦的階段,還是因為諸多沉沒成本不知道該不該放棄時,你都應該盡量避免以下六種在選擇伴侶上的錯誤:1. 忽視一些對方行為上值得警惕的一些或大或小的“紅燈”沒有激情的愛情更容易使雙方產生倦怠,愛情的路上需要激情的陪伴。但有時候激情的支配容易使人在做一些決定和承諾上失去仔細斟酌的考慮,從而產生草率的決定和承諾。此時的決定很多會在日漸熟悉后,顯得不欠缺考慮。所以,當你墜入一段感情無法自拔時,往往是最容易犯錯的時候,所謂三思而后行,正是需要在這時反復提醒自己的。很多人一旦愛上對方,總會覺得自己可以包容對方的一切缺點愛情需要包容,這是自然的,但很多時候,你其實根本做不到一輩子接受這些缺點。而許多破裂的婚姻也證明,其實感情的很多問題,是在婚前就已經顯現的,只是當時自己不為所動。所以如果你已經注意到了對方一些不好的信號——為小事生氣,一個不負責任的表現、對你觀點的漠視——你該做的是盡早去和對方講清楚自己的容忍度,不要假裝什么都沒有發生過。如果你總是故意不在意這些不良行為信號,那麻煩總有到來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性格特點,你永遠找不到跟你一模一樣的另一半。可最好你的愛人跟你的反差不是特別大。比如:她思維快、說話快;他思維慢、說話慢。他雷厲風行,她優柔寡斷。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甚至有一定的互補性是正常的。問題是,互補不意味著截然相反。別輕易幻想你能在幾十年的婚姻中始終能忍受這種反差。這些性格方面的因素,最好能在感情發展之初就把這些因素考慮周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每個決定,都需要價值觀的驅動。他會被金錢和利益驅動;而她更需要精神層面的驅動;他是無神論者,她是天主教徒;他愛旅游;她是宅女。兩個人組建家庭后,很多決定需要雙方共同作出,價值觀不同,導致的沖突則會越多。盡早去找一個價值取向類似的人,或許更有利于你們的感情走向。看到這個你們可能會笑了,你們肯定會說:“是個正常人怎么會選擇自己不來電的人當伴侶呢?”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有些人會因為一些外在條件或是為了維持一段穩定的關系而忽略生理性吸引的缺乏。尤其是在父母壓力下進行相親認識的年輕人們,總被父母的“感情都是慢慢接觸產生的,一開始沒感覺不要緊,時間久了就有了,我和你爸就是這么過來的”這么一句話壓著。但其實,“感覺”這樣東西,在關系早期、在日常生活中就很容易地被注意到。一個擁抱,牽一下手,甚至只是聞到對方的氣味,就會很明顯地感受到,這個人對你是否具有吸引力——自己對一個人是否有感覺,不是一件需要時間累積才知道的事。愛情中首先要有正確的金錢觀,我們不會教唆把感情建立在物質上,但愛情需要面包這個問題卻無法避諱。有些人一直堅守著“感情大于金錢”的理念,在這樣的理念里經歷過一段又一段失敗的感情。談錢傷感情,不談錢沒感情。如果你的伴侶無法維持一份工作、沒有穩定收入,并且Ta也沒有極強的動機要改變現狀的話,那么也不要寄希望于你們在一起之后這種情況會慢慢改變。當然,有時候一段關系也可以在開始時就明白和接受未來可能只有一方負責賺錢。而如果你在經濟上依附于你的伴侶生活,先在你們的生活中找到足夠的證據來確保Ta會一直這樣供養你。然后你再投入到與對方更加嚴肅的關系中。否則的話你就是在進行一場賭博,沒有人傻到愿意把未來的經濟保障建立在運氣上。所以,在你們感情升溫前,最好先去把經濟問題的根源解決了,然后才有同甘共苦這碼事。預先建立好雙方的界限是一件不可忽視的事。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需要獨處的時間。你會有和對方不一樣的興趣、也會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人和個人的愛好。當你把你的生活和另一個人融合在一起,你是兩人共同體的一部分。但同時,你仍保有你的獨立性——這一點需要被雙方認可和尊重。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需要獨處的時間。你會有和對方不一樣的興趣、也會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人和個人的愛好。當你把你的生活和另一個人融合在一起時,你是兩人共同體的一部分。但同時,你仍保有你的獨立性——這一點需要被雙方認可和尊重。為什么很多時候我們的情侶之間的親密關系我們處理不好,就跟邊界意識有關系,因為在整個中國人和亞洲人的思維里,尤其是中國人中華文化中這個點尤其明顯。我們會有一種就是我家人接受你家人,我們關系好就是我們什么都是相互的,沒有一個明確的邊界。比如你跟你的伴侶關系很好,那你就感覺Ta的父母也是你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Ta父母,Ta家的事就是你家的事,你家的事就是Ta家的事,亂七八糟,零零碎碎交雜在一起,非?;靵y,這是我們中華文化圈特有的,也是極其容易引發矛盾的。一定要記住有邊界性,學會跟別人保守秘密,我們常說一句話,一個沒有秘密的孩子永遠長不大的,一個永遠沒有秘密的戀愛也永遠無法成熟。學會讓你的伴侶有秘密,讓他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想干的事情,不一定你們兩談戀愛對方就要把他所有的事情告訴你,不是這樣的,你不是對方肚子里的蛔蟲。健康的親密關系不是兩個人要喜歡一樣的東西,做一樣的事,所有的事情都彼此分享。而是你們明白什么時候是自己的時間,什么時候給對方獨立的空間。有多少人在走過婚禮紅毯的時候還感受到內心的惴惴不安?——可能比你想象中還要多。英國一家新聞媒體報道中的數據指出,有超過半數的離婚者表示,在婚禮當天就隱隱感覺他們的婚姻不會有好結果。Slater 和Gordon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45%的人并不享受他們結婚的那一天,而是在擔憂和掙扎中度過了那一天。一項研究發現,人們潛意識里的想法,或者說是直覺,常常能夠準確地“預測”出一段關系未來的發展。這種潛意識的態度有時與人們經過理智思考評估出的對關系的滿意度、幸福度有很大的出入。令人驚訝的是,在這種有出入的情況下,“第六感”對這段關系的未來的預測更加可信(McNulty, Olson, Meltzer, & Shaffer, 2013)。消除這種“莫名的惴惴不安感”的方法就是把它向伴侶表達出來,然后一起來想辦法解決。如果無論如何也消除不了這種內心的不安感,或許分開會是更好的選擇。“門當戶對”四個字雖然老套,卻不無道理。兩個人在婚戀市場中的價值是否匹配——包括外表,社會地位,社會資源等等,對關系的影響可能比我們想象中還要大。兩個人的“婚戀價值”差異越大,關系中潛在的矛盾就會越多。這些矛盾可能包括價值觀、消費觀和人生規劃的不同,并且也正如大多數人所想象的那樣,兩個在各個方面都明顯不般配的人也更加容易遭遇第三方插足的情況。Conroy-Beam,Goetz和Buss(2016)的一項研究表明,關系中婚戀市場價值更低的那一方對關系的滿意度會更高,即使他們身邊出現了別的有吸引力的對象也不會影響對現有關系的態度。然而,條件更好的那一方卻容易在其他有魅力的、潛在的對象出現時感受到更多對當下這段關系的不滿,并且他們遇到這樣的對象的契機也更多。研究發現,比起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和外貌等方面,兩人在健身習慣上契合與否尤其能夠預測一段關系的滿意程度(George et al., 2015)。換句話說,如果你熱愛運動,堅持健身,但你的伴侶卻享受每天宅在家里一動不動,并且不打算對此做出改變,那么這的確會對你們之間關系造成比想象中更大的打擊。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是否擁有共通的健康習慣反映了人們對于閑暇時間的安排和對生活的態度,而這兩點的契合度與兩個人是否能建立長期的關系有很強的關系。紐約家庭治療師EstherPerel專注研究性與親密關系的問題多年。她認為,身體往往包含著語言容易掩蓋的事實。不令人滿意的性往往是親密關系中沖突、混亂的極端表現。一個在性行為過程中不擅長拒絕的人在關系中一定也不擅長拒絕,一個在性行為過程中不敢索取、不考慮自己的需要去滿足對方的人在關系中一定也有類似的表現。身體永遠是誠實的。精神上的契合固然難得且珍貴,肉體上的契合度也是不可忽視的。一段長久的關系中,保持彼此間的性吸引力也是維系情感重要的一部分。隨著時間流逝,性生活頻率的下降是很正常的。但,性的和諧主要是在于每一次性生活的質量,頻率則是相對次要的。研究表明,已婚夫婦之間性生活的和諧程度對他們對這段婚姻的滿意度有著直接的影響(Schoenfeld, Loving, Pope, Huston, & Stulhofer, 2016)。很多人會認為,一段關系只是“我們”之間的事而已,和其他人毫不相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的確是這樣的——你選擇跟誰在一起是你的自由,你也不需要為自己的選擇對他人負責。但另一方面,一段關系能否獲得朋友的支持確實也能夠說明一些問題。研究發現,獲得了周遭親友祝福和支持的戀情更加長久,從長遠來看也更加穩固(Le,Dove, Agnew, Korn, & Mutso, 2010)。相對的,完全不被自己社會支持系統中的成員(比如父母,密友等等)所認可的關系也大多在進入關系的下一個階段之前就分道揚鑣了。預測一段關系,或者一段婚姻的滿意度和幸福度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雙方是否都具有提升自我的動機(Georgeet al., 2015)—— 一段容易成功的關系應該是兩個人達到一種彼此促進的狀態。這種想提升自己的心不是功利性的,也并非迫于外界的壓力,而是一種自驅動的狀態——你們都想要補充新鮮的血液,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更接近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心理學專欄作家Christian Jarrett(2017)認為,盡管人們總是強調要做真實的自我,但其實在親密關系中,人們也渴望能成為那個更好的、理想中的自己。此外,一段好的親密關系中也為自己提供了這樣的契機和氛圍。另外,做更好的自己對于減少關系倦怠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倦怠期的發生,往往是當人們感覺到這段關系已經無法帶給自己更多的自我延伸的時候。面對一個“十年如一日”的伴侶,人們難免會感到麻木和疲倦。而在做想象的自己的過程中所帶來的成長,就正好能夠彌補伴侶能帶給我們的自我延伸的減少。最后想說的是,即便愛情中的確不存在某一個特定的“公式”,但好的和不健康的關系一定也有它們的共通之處。重要的是,是不是每一條都與你的狀況不謀而合?而你也正好在為此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