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過敏藥物除蕁麻疹?無異于“掩耳盜鈴”,邪氣內逼,適得其反。我借30年的止癢經,免除患者3年的奇癢怪癢。沒有無可救藥的患者,只有無可救藥的庸醫。 俗稱“風疙瘩”的蕁麻疹,可是表于皮,藏于內的“怪寵”。現代醫學用盡手段,能用抗過敏藥物治的決不放過一試,能脫敏治療的決不建議停在止癢。 但目睹過因皮膚病來門診診療的患者,還沒聽過有誰靠抗過敏痊愈的。 中醫有句老話:治啥不治皮。所有的皮膚病都很難治,30多年的中醫臨床經驗,我親眼目睹各路皮膚病,實在慘不忍睹。 我今天說的“風疙瘩”,無礙乎,是風引起的。“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這是前輩留下來的寶貴經驗。 這位患者皮膚瘙癢已經3年了,上周和朋友去吃火鍋,忘記忌口蔥蒜,回到家發現胳膊,后背以及腰部開始瘙癢難耐,于是就用手撓,撓完皮膚立即隆起顏色不一的條狀,或白或紅,深淺不一。 這次他還是外涂止癢膏,但整夜奇癢無比,難以入睡。 也曾去醫院做過抗敏原測試,醫生說是有20多種物質過敏,在醫院脫敏治療后,病情稍有緩解,還曾服用抗過敏藥物控制,這3年來,不敢停藥,如果有一天不吃,瘙癢難忍,入睡困難。 聽完我笑了,人體過敏就很正常的事情,難道脫敏治療就是因為過敏產生的?解決表面皮膚,猶如揚湯止沸,可以緩解一時,激素加抗過敏,猶如掩耳盜鈴,將邪氣向內層層逼入,如此治療,更像“此地無銀”之舉。 他說:“是不是已經不重要了,反正我用過并沒見其效,我今天來找您,就是想在您這兒尋求止住瘙癢的方子。” 刻診,舌質淡,兩側見齒痕,舌根部苔白,六脈浮弦緊滑,脈取有力。 大凡脈沉,其病必深,患者脈象沉取有力,為病邪由表入里,已有伏藏!觀其舌象,可知脾腎陽虛,風寒濕邪郁于體表,病程長久,部分已入內伏藏。 3年來病人經激素,抗過敏藥物等治療,之所以未能痊愈,因其內邪未除,這才是奇癢難耐的根源所在。所以治療我分為3步。 第一, 解表散寒除濕,調和營衛,祛風止癢治其標。 第二, 解表清里,治其本。 第三, 溫補脾腎,益氣固表,扶正。 開方:桂枝,赤芍,生姜,大棗,杏仁,白寇仁,薏苡仁,蟬蛻,浮萍,生甘草,荊芥穗。 首先,取桂枝湯之意,桂枝,赤芍,生姜,大棗調和營衛,用赤芍代替白芍,取其流脈之意。 其次,借三仁湯之意,我用苦杏仁從上焦斂肺氣,白寇仁疏中焦,薏苡仁從下焦利濕邪,一斂,一疏,一利,將人體濕邪從上向下逐。 最后,以皮治皮,引藥入皮,配合三仁,利皮下濕邪;浮萍,浮于水面而生,善祛水濕兼解表;荊芥穗散寒祛風,解表,甘草調和用之。 患者服用20劑,電話隨訪并無見瘙癢發作。期間還有意進食過敏食物,也未見發作。 “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就是中醫的邏輯,即便是小小的疙瘩,也需要從人體的氣血陰陽出發,通過調節人體的體質來治療疾病。 體質因素解決了,復發的幾率也會大大降低,這就是斬斷蕁麻疹病根的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