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在哈佛積極心理學當中,我覺得最治愈的一句話是:Permission to be human. 也就是允許自己是一個正常的人,即允許自己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情緒上有喜怒哀樂。 孤獨 當我最開始來到這所支教小學的時候我會覺得有些孤獨,尤其是當自己回到住處的時候,房間特別的安靜,只能聽到外面的蟲鳴和鍵盤敲擊的聲音。而當我和本校老師一起吃飯的時候,我發現他們說話很多我都聽不懂,我一臉懵逼的樣子就像突然身處國外的飯桌上,所以我會略顯尷尬地坐在那里,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默默地吃飯。不過他們畢竟說的是中文,所以這一周我覺得聽懂的句子多了一些,同時和他們的關系又親近了一些,相信這一學期結束前,我可以基本聽得懂大家說話。 我想說的是,孤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是正常的,無論是突然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還是內心當中突然產生的情緒。也許你覺得在某一個氛圍當中格格不入,也許你覺得身邊沒有知心的朋友,也許你感到自己非常親近的人都不懂自己。而如果我們真的無法立即改變孤獨這一情況,我們倒是可以試著看能否適應它,甚至是享受它。 當我自己在一個人的屋子里敲擊鍵盤的時候,安靜的環境讓鍵盤聲音聽起來竟然有點悅耳,難得的靜謐讓我可以思考和學習一些東西,比如我現在就在思考并寫下這篇文章,想著應該有很多人會有和我同樣的孤獨情緒;比如我有時會打開心理學類的書籍,發現社會上竟然有這么多有意思的現象,自己卻沒有發覺…… 悲傷 我們可能因為親密關系的一些問題而悲傷;可能因為工作上的一些矛盾而悲傷;可能因為自己或親友的一些經歷或身體狀況而悲傷…… 我曾因為自己身體患病而悲傷,甚至有下面要說的“自卑”情緒,我很難享用我之前愛吃的東西、愛喝的東西,可能“少量”都不行,每當看到別人可以放肆地吃喝的時候,我都會很羨慕,同時又悲從中來。我只能控制飲食,甚至有些東西點滴都不能沾。 慢慢地,我學會了與疾病和平共處,我甚至很感謝它的存在,讓我關注到自己的身體,以非常健康的方式生活,雖然這種方式是“被迫的”,而我也接受了這種被迫,并幾乎完全按照醫囑來進行,最后甚至對他人放肆吃喝的行為一點都不羨慕了。 自卑 自卑的產生可能往往是因為有對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當今社會各種“內卷”現象越來越多,自卑的情緒也就越來越常態化。 在支教的這幾個地方,我身邊就有很多優秀的小伙伴,他們有自己豐富的經歷,有獨特的想法,有很棒的才能,這些都可能讓我產生自卑的情緒;在我的xdf同事里面,優秀的人就更多了,他們有專業的技能、讓人膜拜的學歷和豐富的知識,這更加有可能會讓我自卑。 那我又是如何“活”過來的呢?第一,我“接受”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他們;第二,想辦法讓自己授課能力盡量提升;第三,有自己獨特的、他人很難超越的能力。慢慢地,在他們當中,我也就坦然了。再說,他們身上既然有那么多優秀的地方,那我更要主動地、虛心地學習才是呀! 小結 實際上每一種負面情緒的背后,可能都有一些機會,這也是為什么中文當中有一個詞叫“危 機”:孤獨可以讓我們思考;悲傷可以讓我們成長;自卑可以讓我們更全面地認識自己,甚至改變自己。 當然即使壞情緒沒有帶來任何機會,而是完完全全的負面,我們也要學著接受,Permission to be human, 允許這些負面情緒的產生,允許自己失眠、哭泣……而且這些狀態和情緒不是只有你一個人經歷過,你并不孤獨。之后可以適當地予以積極的干預,比如寫日記記錄下來,比如和朋友聊天,比如找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比如去運動,比如去冥想…… 新的一天,太陽照樣升起,生活還要繼續,別忘了美好也會如期而至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