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 “我32歲,大齡剩女,我的擇偶要求也并不高,就要求對方家里條件和我差不多,身材不能太胖,身高不能太矮。可是媒人給我介紹的,不是大圓臉,就是大肚腩的,還有一些半天說不出一句話的男生。 相親見面了好幾個,都不是自己滿意的,現在年齡大,家里天天催,自己也很焦慮,到底要不要選擇將就?,F在自己越來越自卑,我覺得自己要孤獨終老了,我真的不想湊合,每次相親都想哭,一次比一次難過?!?/p> 結婚要不要選擇將就,很多人都會問這個問題。我個人的答案是:不可以。理由是: 1、 即使你覺得可以將就,對方會這么認為嗎,如果彼此都覺得能匹配,那么就要對結婚負責。不是你想將就,對方也一定對你滿意。感情是雙方的,你在選擇別人的同時,對方也在選擇你。 2、 當一個人不知不覺成為你將就的備選項。那么你心理就是一種不情不愿、不想投入、特別抵觸的情緒。除非你們后來相處,覺得對方有很多優點,你開始愛上對方,否則,你的態度依舊是冷冰冰的。 3、強扭的瓜不甜,你不情不愿的態度,對方也會感受到,也會產生不滿的情緒。選擇不將就,不僅對自己好,也不禍害別人。未來日子還很長,還是找一個愛的人一起,至少不討厭,不然生活天天鬧矛盾,日子沒法過。 4、人和人的關系,就像一面鏡子,你如何對待別人,對方也會如何對待你。如果你只是將就湊合。那么對方感受不到你任何的感情,自然也對你沒太多的感情,婚姻就很難維持下去。幸福的婚姻一定是靠兩個人一起努力經營的。 那么,既然沒感覺、不喜歡,又一直猶豫要不要將就。剩下的原因,就只有一個,害怕年齡大,擔心自己找不到更好的,反感父母天天催你結婚。 哪里有什么將就的,完全就是心理疾病。病因主要是,來自內心的焦慮,和外界的壓力。我從來不認為有什么將就和湊合的說法,無非就是自我期望太高,又總愛幻想而已。關鍵還是認不清自己。 認清自己,才能找到合適的人。先看兩個朋友的經歷: 一個朋友,長相不錯,身高160cm。工作和家庭條件也還可以。之前家里軟磨硬泡地同意相了幾次親。 她的擇偶要求不高,用她的話說,就是隨緣。沒啥固定要求,感覺可以的就行,唯一的原則:不湊合。至于怎樣算湊合,她來判斷,她說行就行,說不行就下一個。 雖然相親時候,對方挺滿意她,但是她拒絕的一個比一個干脆。明白自己想要怎樣的,不行就不糾結。介紹人都說她要求高、愛挑剔,她也無所謂。一邊忙事業,一邊繼續找對象。 后來朋友介紹的一個男生,兩人相處得很融洽,很快就結婚了,真遇到了,根本不用糾結什么將不將就的。 另外一個朋友。一直想找個條件比她好的,相了好幾個,一次比一次差,不是嫌棄太矮,就是覺得對方家庭條件太差,要么就是沒共同語言等等。 然后,她又極度依賴相親,覺得戀愛麻煩,還是相親省事。前前后后相親了三十多個,一直還是找不到對象。 在介紹人的眼中,能來相親的,大多都是難啃的骨頭。這兩種在介紹人看到,評價都一樣,兩個字:挑剔。 但是不同的是,一個是明確知道自己要怎樣的,不合適的就干脆點。另外一個,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啥樣的,總是見了再說,然后見面了又都不滿意,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啥的,這就好比去菜市場買菜,看到新鮮白菜挺想買,可是又總覺得后面會更好,等轉了一圈,發現還是最早的比較好,這時候,早就被人買走了。 相親失敗,更應該總結和反思,到底是自己要求得太多,還是標準定得太高,一步步地明確自己到底想要找怎樣的,否則,你不是相親幾十次,而是一次相親重復了幾十次,結果肯定都一樣。 感情這東西,遇到了就很快,遇不到,一直都不合適。也不是能著急的事情。能做的就是擴大選擇范圍。多主動去尋找,有相親就去見見,有社交活動就去參加。走出去才會認識更多人。 會問要不要將就,說明心里開始動搖,之所以動搖,就是內心不夠堅定,要么就堅持單身到底,要么就明確自己需求,要么就努力改變自己。不要因為別人的看法,外界的壓力,感到焦慮。別人不了解你,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自己。要么行動,要么放棄,哪里有什么將不將就的,沒那么多猶豫。至于孤獨終老,看開了,也就沒那么可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