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一天開學 果然又被吐槽小學課本審美飛速倒退的話題點燃了 2017 VS 1988 去年出版人陳瑤把自己孩子小學一年級教材 和三十年前的小學教材 擺在一起比較,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現在大陸的小學教材丑得 讓人想哭!! 左邊封面插畫濃濃的廉價塑料味道 花團錦簇的審美VS雙色印刷 ■ ■■■■ 別人家的課本 今年開學 有公眾號引用了一大批其他區域的小學課本 用這些“他山之石”作對比襯托 前方高能,一大波暴擊正趕往現場 有如繪本一般的日本課本 日本將美感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教科書也不例外,字體、排版、圖畫都經過了用心的設計,除了給孩子以美的理念、美的浸潤,還努力提供更有效的知識吸收方式。 韓國的一套初中課本封面。相較于日本,韓國的這套教科書設計更多流行元素,也運用了獨特的拼貼手法,色彩多變,但也柔和可愛。 “美感細胞”團隊出品的這套教科書,徹底改變了臺灣課本的審美水平。“美感細胞”的初衷是,通過教科書這個觸及最多人的媒介,讓孩子從小到大都浸潤在美的氛圍中,從而推動社會審美水平的提高。 ■ ■■■■ 穿越回100年前 看完別人家的課本,再看看上世紀初的同齡孩子都在讀些什么吧! 1906年底, 中國第一冊由中央政府組織編寫的全國統一的教科書《初等小學堂四年完全科國文教科書》應運而生, 至1909年, 初等小學各科課本已全部頒行。 該套教科書右側環筒頁裝,印刷講究。課文如有生字, 則位于上欄。整套教科書深入淺出,講解了方方面面實際的生活知識,并配有大量簡潔生動的插圖。 ■ ■■■■ 這套現代課本產生的背景是:清末, 癸卯學制的頒布( 1903) ,科舉制的廢除( 1905) , 促進了新式學堂雨后春筍般涌現。伴隨著新式教育的推廣,一些書局機構應時而動,競相出版教科書,其中最為優良者為: 文明書局、商務印書館、群學會、彪蒙書室等。 1906年6月, 清學部設立編譯圖書局,下設編書課、譯書課,任務是研究編寫“統一國之用”的官定各種教材。圖書局內的成員皆為當時的飽學儒士: 擁有進士身份的人占了半數以上,不少為翰林院編修,甚至是歷代殿試的榜眼、探花。并先后聘請王國維、羅振玉、嚴復、樊炳清、劉大紳等為編輯。 設計美學就是在有限的條件下,切合本身又提高美感的學問。既然全國人民都有提高教科書設計美感的需求,就有重新審視教科書設計的必要,一句話,美學教育更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