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女性議題成為熱點,還爆出了不少金句。 秦嵐在主演的《理智派生活》中說:如果一個男人只是為了找我,降低他的生活成本,我嫁他干嘛? 在公司伺候老板,至少還可以加薪升職。 回家還要伺候老公,我不嫌累呀? 在相親節目《 90婚介所》中,女嘉賓們的看法也讓不少人產生共鳴。 她們認為女性要有自己的生活節奏、生活圈子和生活模式,不能只為了家庭而活,迷失自我會導致和丈夫的共同話題會越來越少,婚姻也會不幸福。 這些關于女性獨立、女性要為自己而活的言論引起了廣泛討論。 女性群體在職場歧視、家庭壓抑、傳統思想的禁錮下,對這些女性話題十分關注,她們的性別意識逐漸覺醒了。 當影視市場察覺到這種意識的時候,他們也開始討好女性市場,大女主劇隨之迎來了春天。 最近這兩年,在萬事俱備的背景下,大女主劇的勢頭本應更猛一些。 景甜主演的《司藤》就是很好的例子,女主司藤高貴冷艷,在得知遇見的真命天子是渣男后,毅然決然的離開他。 娛樂圈“強捧不火”的景甜,也憑借這部大女主劇火了一把,連司藤的柳葉眉也一度成為潮流。 但是除了《司藤》以外,好像沒有更優秀的大女主劇了。從近五年內的大女主劇中能發現,所有劇都是后妃宮斗、亂世成長,從本質上來講是同一個古代生存游戲的套路。 大女主劇的成功無法復制,近幾年很多劇都連續撲街,比如在18年《延禧攻略》大火后,于正順勢推出了同為大女主題材的《皓鑭傳》,啟用了《延禧攻略》原班主創團隊。 但是導演利用主創熱度,都沒能把這部劇救回來。劇本不貼合現實,演員演技被質疑,遭到低口碑,收視率低迷,觀眾吐槽不斷。 還有“收視女王”楊冪,也沒能拯救的大女主劇《扶搖》。評分一路降低,更被觀眾吐槽, 是一部披著瑪麗蘇外皮,借女權熱度的蹭熱點劇。 《有翡》出的事兒更多,因為男主是新晉偶像王一博,人氣頗高,男方粉絲對于劇中趙麗穎的戲份多產生了不滿,要求平番。而趙麗穎的粉絲也為自家愛豆出頭,雙方粉絲互撕激烈。 劇未播出前兩家就已經不太和諧。大女主劇的設置,經常會引起男演員粉絲們的不滿。因為戲份太少,被寫的太傻不現實等原因,到導致了男女演員之間的沖突。 番位互撕引戰、粉絲的不理智,讓劇本幾經更改,人設也變得更不合理,進而讓整部劇的水平都下滑。 從大女主劇的核心來看,大女主劇也逐漸走偏,大女主劇”的主線都是女性奮斗史,是在獨立奮斗和旅程中遇到的大風大浪。 但是國內編劇致力于打造“每個男人都愛我”、“每個女人都嫉妒我”的劇情,本質上只是狗血瑪麗蘇,頂著大女主的名義討好女性觀眾。 章子怡的 《上陽賦》成了典型反面教材,連章子怡、周一圍、楊祐寧這樣的實力派演員,都沒能拯救這部劇。無論女主做什么都要依附丈夫,這種“大女主”也為人詬病。 孫儷的 《羋月傳》也是如此,女主輾轉在黃歇、秦王、義渠君這三個男人之間,每個都成為了她的跳板,幫助她一路成長,最終才成為宣太后。 與其說這些是大女主劇,不如說是古代情感劇。電視劇的重點永遠是角色間的愛恨糾紛,女主角們必須通過男人,才能實現她們的打怪升級史。 大女主劇的重點不是女主人公感情戲份多,而是這個角色的獨立自主。那么多大女主劇,無論是高開低走,還是撲的悄無聲息,都是因為忽略了這個東西。 ![]() 只有在大女主劇中,找到讓兩性更為均衡的方式,以及真正平等的話語權,才會豐富多元的劇集呈現。 02 大女主劇曾經的輝煌 孫儷應該算是大女主劇第一人,大女主劇從她開啟,卻也以她為終點。 2011年,內陸宮斗劇巔峰《甄嬛傳》播出,之前宮斗劇從未出現這種大女主題材的電視劇。劇中除了主角,每個角色都有復雜的角色特征和故事線。 整部劇中沒有徹底的壞人和好人,從頭到尾劇情緊湊演技精湛,導演對古代禮儀的還原,也跟普通宮斗劇拉開了很大距離。 《甄嬛傳》成為繼《家有兒女》《西游記》等經典電視劇以后的“暑期必備下飯劇”,《甄嬛傳》引入海外,熱度時至今日依然不斷。 口碑受到一致好評,在各個平臺的評分,都達到了8、9分。 另一位女明星也趕上了這個趨勢,趙麗穎就憑借大女主劇一夜爆火,她在2013年主演《陸貞傳奇》里的主角,劇里一路從小宮女努力成為權傾朝野的女官,劇外也從娛樂圈的小透明一躍成為當紅小花。 后來她又在17年,出演了微博話題量第一,電視劇收視率第五的《楚喬傳》。這部勵志大女主劇讓她得到了收視女王的稱號,趙麗穎從此在娛樂圈徹底站穩了腳。 到了2015年,由趙麗穎、霍建華主演的《花千骨》,是一部選自IP小說改編的大女主劇。當年創下了周收視率第一的成績,播放量超過200億,成功占據女性向的空缺市場。 從《甄嬛傳》到《花千骨》,這些大女主劇的成功,離不開社會對女性力量的肯定,女性觀眾在這些大女主身上得到了精神滿足。 大女主劇愈演愈烈,女性消費實力被看到,然而近幾年已經很少出現吸引人的大女主劇了,就連孫儷主演的《那年花開月正圓》等,也遺憾沒能成為甄嬛傳式的爆款。 ![]() 本該越來越輝煌的領域,卻慢慢變成過去式。 03 大女主劇的多元發展 其實并不是所有大女主劇都受人歡迎。當劇情單一缺乏創新的大女主劇,完全占據影視市場之后,觀眾對大女主劇就不再有新鮮感。 現在很多大女主劇,通常靠網絡段子來營銷女性獨立人設,盡管演員顏值在線,演技好,服道化精美,可是卻沒能在人物設定和劇情上下功夫。 大女主的人設幾乎都是十幾歲的傻白甜少女。為了營造少女人設,劇組讓38歲的影后章子怡去演15歲的小女孩王儇。
這次表演被人吐槽一群中年人演小孩。 還讓趙麗穎演比23的歲王一博,還要小7歲的妻子,兩人看著明明更像是姐弟,被網友評價毫無cp感。 在現代大女主劇中,劇情問題則特別突出,比如《我的前半生》中全職在家瀟灑的羅子君。 她被丈夫拋棄后,為了爭奪兒子撫養權,放下身段做了賣鞋銷售。 可是電視劇后期,并沒有把重點放在她靠自己解決困境上,而是大篇幅地向觀眾賣慘,展示她跟好閨蜜羅晶搶男友。 電視劇本意是想講這樣一個故事,全職太太離開家庭以后自力更生,成為新時代女性。 但劇中的女主羅子君卻一直順風順水,靠著閨蜜和男人迎來人生新的轉折。 在故事劇情設定上的不全面,導致拿捏不好就變成了家庭倫理劇。 大女主劇主角的年齡都過于年輕,人設過于統一。其實不單單是少女,每個年齡段的女生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有段時間網友呼吁趕緊把《淑女的品格》拍成劇,就說明觀眾們更想看的,還是大女主劇能展示各個年齡層的故事。 在反對年齡焦慮的時代,女性的獨立覺醒不應被年齡束縛,大女主可以是十幾歲在做夢的少女,也可以是三四十正再奮斗的少婦,可以是有身份背景的二十歲海龜女,也可以是買菜的大媽。 大女主不再被定義,別用框框架架來封鎖人設,才應該是大女主劇需要注意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