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013年,陳錦先生依據川西傳統茶鋪的竹椅子、四方角的木桌、蓋碗茶杯、戲臺子等典型的老茶鋪的樣子,在成都高新區天府一街699號鐵像寺水街創立的“陳錦茶鋪”。這里自然也成為說普通話的成都人感受成都茶文化活態體驗之地。 陳錦茶鋪的隔壁子 張西南 攝影/文字 中國的茶館歷史十分悠久,且品茗場所有多種稱謂,茶館的稱呼又多見于長江流域。茶館是愛茶者的樂園,也是人們休息、消遣和交際的場所。依據史料記載和延續,茶早已成為中國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喝茶也是四川人對生命的一種態度。 說到四川茶館,人們自然就會想到陳錦,這不僅在成都、在四川、在中國攝影界無人不曉。畢竟如陳錦先生所說:“我要的是最老實、最實在的影像。老老實實去拍照,老老實實用平實的視角表達想表達的東西,表達真實的生活。” 用幾十年安靜淡然、專心致志、腳踏實地、精耕細作的《四川茶鋪》《市井》《感懷成都》《茶鋪》《川人茶事》《市井中國》等個人專著相繼“橫空出世”,早已在業內和社會廣為流傳,被譽為“西南茶飲民俗文化研究經典”,且“茶館”也被定格為陳錦的標簽和符號。 說實話,陳錦老師進入我視線和認識其大名的時間,遠早于1992年他的第一本《四川茶鋪》出版。而是在拜讀中國攝影家協會編印的《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 (1982年~1983年)字里行間中,四川僅入集的兩名作者,其中就有陳錦的“漫談攝影藝術的形式美”(另一名是張紹先的“照片的藝術信息——情趣”)。 圖2:1987年3月,四川成都市青羊區新華東路。喝茶、遛鳥、擺龍門陣……這就是成都大爺生活嗜好。 爾后,“陳錦”開始成為吾人關注和敬佩的攝影名家之一。期間,還拜讀了他的“美,就在身邊之非議”等有關攝影理論文章,也購買了陳錦的一些專著書籍。應該說,在我的攝影字典里陳錦先生名正言順的是一名攝影理論家、作家、攝影家,而非在他自己專著中低調地謙稱“攝影師”。 有幸的是,去年10月我世俗景觀的《老成都記憶》攝影一書發布會及作品研討會,陳錦老師大駕光臨、不吝賜教、予以了一定評價。 如果說,陳錦先生是用近40年的時間從社會、歷史、人文等專業的角度系統深入地挖掘四川本土茶鋪文化,而如吾等攝影人拍攝的有關“茶鋪”的影像基本都是游走四方、互不相識的“過客”和零散“茶客”。 在此,我把自己40年記錄成都街頭巷尾,以及游逛四川鄉鎮影像中涉及“茶鋪子”的零碎老照片拿來“串燒”一番,權當陳錦茶鋪“隔壁子”的李大爺、王大爺、張大爺、趙婆婆等眾生一起喝喝茶、擺擺龍門陣。 2021年8月于成都 圖3:1987年11月,四川成都市金牛鄉(現稱金牛區茶店子)冬日的成都,天氣冷颼颼,躲在茶鋪子喝上暖和的蓋碗茶。 圖4:1987年11月,四川成都市金牛鄉(現稱金牛區茶店子)。美女掛歷畫“養眼”,喝茶暖心潤肺有益健康。 圖5:1988年1月,四川成都市青羊區文殊院街。生意好壞順其自然,但喝茶事情這是“跑不脫的”。 圖6:1989年3月,四川成都市青羊區永靖街(后因天府廣場擴建已消失)。自家門前歇一歇,大爺喝高杯,太婆喝矮杯。 圖7:1995年11月,四川成都市青羊區東二道街。曬曬太陽、喝喝茶,這一直是成都人冬日里的生活習慣。 圖8:1996年2月,四川成都市金牛鄉(現稱金牛區茶店子)。茶鋪子放錄像成為一段歷史時尚。而“吃點麻辣燙、看點歪錄像、喝點三花茶……”李伯清評書的散打段子總讓我們四川人開懷大笑。 圖9:2010年1月31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漫步這間百年老茶鋪,感受到“千腳泥”凹凸的紋理與舊時光的靜謐。 圖10:2010年1月31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透過換過鍋底的燒水壺,依稀看到那歲月的塵事和生活的艱辛。 ![]() 圖11:2010年1月31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丑。”狗兒一定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和伙伴。 ![]() 圖12:2011年10月3日,四川自貢市富順縣仙寺鎮。坐進茶館,只要哥們在一起聊天聊地,一切煩惱都會煙消云散。 ![]() 圖13:2012年7月1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殘留著“紅色記憶”的墻、竹編泥糊的壁、斑駁的老虎灶、冒著蒸汽的水壺等都在等候著每一位茶客的到來。 ![]() 圖14:2012年7月1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躺平、放松、怡然自得,再熱的天氣也就“心靜自然涼”。 ![]() 圖15:2012年7月29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深深地拔一口葉子煙,一身都舒舒服服。 ![]() 圖16:2012年7月29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茶鋪子就是一個盡情釋放和無拘無束的放松場所。 ![]() 圖17:2013年2月2日,四川成都市馬家場。“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宋代杜耒的《寒夜》被鑲嵌瓷杯上。 ![]() 圖18:2013年2月2日,四川成都市馬家場。進茶鋪的太婆相對大爺來說的確稀少。 ![]() 圖19:2013年2月2日,四川成都市馬家場。到茶鋪子喝茶,當然不分男女和年齡大小,但小朋友在這里就顯得無聊。 ![]() 圖20:2013年2月18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那些年頭,到這里的茶客都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也沒有受到商業化侵擾。 ![]() 圖21:2013年3月9日,四川成都市青羊區文殊院。成都的茶樓、茶館、茶房、社茶、茶坊等規模大小數上萬家,但這樣“原滋原味”的茶鋪已不多。 ![]() 圖22:2013年3月9日,四川成都市青羊區文殊院。紅布遮蓋的茶碗即衛生又還多了幾分吉祥。 ![]() 圖23:2013年9月21日,四川內江市資中縣獅子鎮。鄉鎮茶鋪的生意好壞往往取決于“逢雙”或“逢單”的“趕場天”。 ![]() 圖24:2013年10月6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茶客,一般都有自己相對固定的座位。 ![]() 圖25:2013年10月6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到茶鋪子是喝茶,還是喝酒,也許這位大爺二者兼得。 ![]() 圖26:2013年10月6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毛主席告訴我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 圖27:2013年10月6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這位茶客不僅喝茶,還“把酒問青天”。 ![]() 圖28:2013年11月30日,四川崇州市元通古鎮。姚大爺96歲(2013年),頭纏藏青色紗帶,身著藍色布衣衫和布鞋,每逢雙日一大早都要到茶鋪子喝喝茶、擺擺龍門陣、逛逛街、串串門……從老人的“打頭”(指穿著、打扮)和生活習慣,正是川西壩子民風民俗與地域特色的代表。 ![]() 圖29:2013年11月30日,四川崇州市元通古鎮。川西壩子的鄉鎮茶鋪的一碗茶,可以喝一早,也可喝一天。但茶客大都午飯前也就喝的差不多了。 ![]() 圖30:2013年11月30日,四川崇州市元通古鎮。春和茶館(即夏家茶館)是百年歷史老茶鋪,地處街道拐角,看這煙火氣,生意“不擺了”。 ![]() 圖31:2013年11月30日,四川崇州市元通古鎮。屋外冷冷颼颼,手捧茶杯暖暖和和。 ![]() 圖32:2014年5月10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茶老板正在打理茶具。 ![]() 圖33:2014年5月10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這座百年老茶館被世人稱為“中國唯一保留完整的老茶館”,且名氣大生意旺。 ![]() 圖34:2014年11月13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這里有許多存舊老物件和保存完好的人文色彩。 ![]() 圖35:2014年11月13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端上一杯茶,坐在掌柜椅子上,這杯茶“劃得著”。 ![]() 圖36:2014年11月13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開水翻騰,茶客滿屋;老板說,“我忙逑的很”。 ![]() 圖37:2014年11月13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竹椅子坐著,木方桌圍著,家事、國事、天下事聊著。 ![]() 圖38:2014年11月13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喝完茶水,再“剪腦殼”(指理發),然后回家“吃稍午”(指吃午飯)。 ![]() 圖39:2014年11月13日,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常言道:“酒好不怕巷子深”,老茶館屋里屋外每天都招來南來北往的茶客。 ![]() 圖40:2016年6月19日,四川邛崍市高何鎮。趕場一上午,口干舌燥,到茶鋪子歇一歇,這第一口茶,絕對巴適得板。 ![]() 圖41:2016年6月19日,四川邛崍市高何鎮。這家小茶鋪明碼實價,茶每碗2元。 ![]() 圖42:2016年9月9日,四川成都市簡陽石橋鎮。這是遠近聞名的一間用紅布遮擋屋頂和殘存清式建筑風格的老茶鋪。 ![]() 圖43:2016年9月9日,四川成都市簡陽石橋鎮。幾個老搭子叭著旱煙,一邊喝茶、一邊打長牌。 ![]() 圖44:2016年9月9日,四川成都市簡陽石橋鎮。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了許多國家的飲料優劣情況,最終認為:茶為中老年人的最佳飲料。大爺說,這個我不曉得,反正就喜歡喝茶。 ![]() 圖45:2016年9月9日,四川成都市簡陽石橋鎮。茶鋪子就是一個無貴賤高低、自由放松、無拘無束的天地。 ![]() 圖46:2016年10月4日,四川瀘州市合江縣堯壩古鎮。這座“法治茶館”,據悉,是當地派出所向轄區群眾通過本地警情、傳達禁毒、防范電信網絡詐騙、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法制知識宣傳,讓老百姓“喝”出安全感應運而生。 ![]() 圖47:2016年10月4日,四川瀘州市合江縣堯壩古鎮。喝茶、品茶、吃茶……人家想咋個整,就咋個弄,歷來就沒有“規定”,大家也都管不著。 ![]() 圖48:2017年1月2日,四川崇州市元通古鎮。不管生意好不好,先把“茶園”掛起來。 ![]() 圖49:2017年1月2日,四川崇州市元通古鎮。爺爺坐著喝,孫兒站著舔。 ![]() 圖50:2017年11月3日,四川成都市人民公園鶴鳴茶社。嗑嗑瓜子、滑動手機、喝下茶水,大山里的喇嘛也來到熱鬧的茶鋪感受成都休閑文化生活。 ![]() 圖51:2018年12月5日,四川成都市簡陽石橋古鎮。茶鋪里喝茶打紙牌,雖然莫得“小刺激”(指打點小錢)但大家都玩的開心。 ![]() 圖52:2020年11月23日,四川成都市錦江區大慈寺。這是一座擁有1600余年隱于成都鬧市中且是成都最繁華、最喧囂地帶的佛門清凈之地,其茶館的消費價格自然比鄉鎮茶鋪高了不少。 ![]() 圖53:2020年11月23日,四川成都市錦江區大慈寺。代表成都時尚前沿的太古里緊鄰大慈寺,每至周末都有眾多年輕人來這里感受老成都的“味道”。 ![]() 圖54:2020年11月23日,四川成都市錦江區大慈寺。行有行規。茶有茶道。蓋碗兒這樣放在桌上,提醒茶客這位置已“留座”哦! ![]() 圖55:2020年11月23日,四川成都市錦江區大慈寺。“老板,我要添水啦!”于是,那邊傳來一聲:“馬上來”。 ![]() 圖56:2020年11月23日,四川成都市錦江區大慈寺。喝茶、耍朋友、約會、同學會、談生意、旅游小坐一會兒……只要你來到四川成都,你一定要到“陳錦茶鋪”的隔壁子喝喝茶。 作者簡介 張西南(網名:東西南北)男1959年2月生于成都,中共黨員,大本學歷。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