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機會,我走進了四川彭鎮老茶館觀音閣。這是一家有著百年歷史而且保留完好文化原汁原味的一家老茶鋪。 其獨特的建筑風格、人文環境,一次次吸引我前去. 關于彭鎮老茶館 彭鎮俗稱彭家場,其座落在成都雙流縣境內西北處,彭鎮土地平疇,沃野阡陌,物產十分豐厚,歷來被世人譽為“魚米油麻之鄉”。 境內自流灌溉的楊柳河自北而下,浩浩蕩蕩的穿鎮而過,爾后流經彭山江口,與錦江河流匯合,再去遠方。彭鎮因水陸交通便利,故又有“水陸要沖”之譽。 在橋頭河邊馬市壩旁,有一家老茶鋪,亦稱觀音閣茶鋪。鋪里虔誠的供奉著觀音菩薩的塑像。據說這茶鋪是百年前一場大火中唯一幸存下來的房屋。茶鋪為小青瓦蓋頂,木質穿斗的磚泥墻體,從剝落破損的墻體上可以看到竹篾墻胎,盡管這樣,墻壁上仍然清晰的保留著幾十年前文革歲月的痕跡,讓人回味。 景區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彭鎮,觀音閣老茶館 景區電話:028—85850101 (彭鎮政府辦公室問詢電話) 現在的四川川西平原壩子,只有偏遠小鎮還能看到一些老茶館了,大多都只存在于記憶了。茶館多如星棋的四川,如今像這樣依舊保留 “原汁原味”的茶館,可謂寥寥無幾了,還多少為歷史留下一點“茶文化”蹤跡! 這座老茶館座落在川西平原雙流彭鎮老街上,茶館是幢平房,沒有店名、也沒有招牌,占地約二、三百平米,兩面臨街,前后門口全是長長的木質舊鋪板。 老茶館店堂里木梁木柱已有點歪歪斜斜,墻壁上斑斑駁駁,整個茶鋪告訴你:它生活在遙遠的歷史里。進得茶館,看見哪些老茶桌、老竹椅、老茶客、老茶碗,給人恍若隔世之感。 擺好桌子椅子,燒好開水,準備迎接第一批茶客,店堂里,排滿了舊茶桌、老竹椅,茶客絕大多數是老年人,極少中、青年人。老人們有的打牌,有的捧著茶壺閑坐、閑聊、抽葉子煙,有的默不作聲,只在一旁靜靜地聽著;空氣里彌漫著嗆人的咽葉味,滲和著茶味,混在一起味道怪怪的,如同燒著的霉稻草。 別看這些老人雖然都是農村大爺,吃茶么,哪兒都能吃,他們齊齊地來到這老茶館里,主要享受的是一種氛圍、一種情趣、一種滋味,他們看重茶館,這些才是最重要的,要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怎肯數十年如一日,在大清早起床,摸著黑,頭戴星星,身披露水去趕這個藏在小鎮深處的老茶館呢!或許茶館里的這種怪味,才是他們最感親切的氣味呢,缺了它,他們一定會感到生活顯得枯燥又乏味。 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人們浮躁的身影, 更多的是人們的一種清閑平淡的生活方式。這里的茶客們每天早晨六點多鐘就逐漸的來到了老茶館,一杯清茶,聊聊天...玩玩撲克等....這都是這些茶客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重復著這樣的生活。其實老茶館很簡陋,木桌竹椅,瓷杯粗茶,坐在老虎灶上,吱吱兒冒著熱氣的鐵壺,在陽光下讓喝茶的人感受到了陣陣的愜意。斑駁的臺面,朔料殼的暖瓶,吱吱作響的竹椅,茶客們的老汗煙組成了這座老茶館的獨特風景線。這些茶客很淳樸,面對我們的鏡頭一點不反感,有的人還特意整整衣領,任人隨便拍攝。 老茶館的淳樸的民風,從一個側面也反映著老成都,老成都人,成都老茶館厚重的文化底蘊,它承載著一份厚厚的川西文化,也是中華寶庫中非常璀璨的瑰寶,隨著歷史的進展必將永保其民風的那份甘醇與濃烈。 店小二話不多但是很勤快,從茶館開門小二哥一直忙個不停 與茶館同一時間營業的還有老街對面的臘肉鋪,那肉鋪內售賣豬肉,是豬肉老板在夜半三更時起來殺豬。 豬頭店老板比老茶館老板起的更早 茶館內那盞同樣古老的40W燈泡散發一些溫暖的光亮,和外面街道的昏暗清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茶館正面墻壁上的畫有一副巨大的毛主席畫像,畫像周圍全是大紅字寫的毛主席語錄,屋檐下那顆閃閃紅星,都仿佛在訴說著那個年代故事。 這里每一處,都有歷史的沉淀,等待著有心人去細細品味 帶川音的調子響徹整個茶館,動聽之極 彭鎮老茶館位于彭鎮中心不遠處,而彭鎮距離成都距離相對較近,彭鎮所在的雙流縣因機場的建設當地交通也十分便捷, 因此從成都市內無論是乘公交還是自駕基本上一個小時左右都能到達彭鎮。對于去拍照的朋友可以開車或打車去這里都比較便宜 哥老官,你這個是什么風格 美麗的成都從來不缺乏美食的味道,哪怕在一個小小的彭鎮,你也有很多美味可以選擇,一下是幾條推薦的彭鎮餐飲聚集地。 1、沿著彭鎮雙崇路一線,充滿著彭鎮吃的味道,有名的有周蹄花、祥和兔,那里有地道彭鎮的味道。周蹄花特色:軟而不爛、肥而不膩、湯汁味濃。過往來客絡繹不絕,24小時營業也是周蹄花的一大特色之一。 祥和兔特色:麻辣鮮香、兔肉爽滑、香味濃郁,吃完后還可以在紅燒的湯鍋里加入自己喜歡吃的素菜。 2、沿著交通路一線,分布著彭鎮有名的中餐館,如: “老號杜雞肉”、“香溢飯店”、“世林餐館”、“英英飯店”、“家鄉菜”、“雞魚館”等。 3、彭鎮燃燈社區的“江豆花”、“燒煲珍”、24小時營業的“民生飯店”等?!?/span> 老茶館價錢公道,五毛錢是一杯茶,一元也是一杯茶。每天,來的大都是熟人,即使叫不出人名,卻都眼熟。話匣子早已打開,剛才還在談國家大事、歷史演義,話題一轉,誰家媳婦的廚藝又成了茶桌上“老爺們兒”津津樂道的談資。耳朵里聽著別人的故事,心里想著自己的美事兒,多自在!“茶來啦……”老板娘吆喝一聲,滾燙的茶水就給您續上?!?/span> 茶館除了休閑之外,也是重要的社交場所。在舊社會,不同行業、各類社團在此了解行情、洽談生意、看貨交易,可以說,七十二行,行行都把茶館當做結交聚會的好去處,茶館因而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茶館是一段記憶的切片,細細咀嚼,歷史就在杯盞間悄悄流走…… 特別提示: 彭鎮當地逢1、3、5、7、9趕場(北方稱為趕集),趕場天老老少少人來人往,一大早5點左右采購商品的老鄉就有人來此喝茶、歇腳、聊天。每天8-10點是人最多的時候。 下圖是印象文化村,就再老茶館對面,相對于老茶館這里要稍微現代化安靜一些,在這里喝茶活動大多是一些城市人。如果你要在老茶館帶一晚上,就可以住這里 人民橋上老街入口的原始商家 在現在經濟騰飛的年代,這樣的場景我相信已經很難在有了 每個人來到這里都會無比放松,想融入這里沉淀下來的一切。 如果你喜歡攝影 如果你喜歡人文 如果你喜歡現代與歷史穿越 來著里吧,因為這里不帶一點商業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