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是個會意字,本義是用手去拿酒杯。 手捧酒杯給人敬酒,似有卑躬屈膝之態。 金文的“卑”字,上方是個酒器的形狀,下方是一只“手”的形狀,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手里捧著酒,有給人敬酒之義。小篆中“卑”的字形,上方的酒器形狀變成了一個“甲”字,下方還是一個“手”形。楷書的“卑”字,便是由小篆的字形直接演變而來。“卑”后引申為地位低微、自卑等義。社會上有很多出身低微的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讓人敬仰。 --------------------------------------------------------------------------- 從字形上來看,這個字就像一個被打開了殼且殼間由韌帶連接的貝。因此,這個字的本義就是海貝。 貝殼一身兩用,既是美麗的裝飾品又可以充當錢幣。 在古代,人們把貝殼當做貨幣來用。因為古人也把貝殼作為裝飾品來用,所以以貝作偏旁部首的字大多數都和財物、飾品或者買賣商品相關,如“財”、“賠”、“贈”等。與貝相關的詞組也大多表示錢財或者裝飾,如“貝貨”、“貝閣”、“貝闕”、“貝雕”等。 --------------------------------------------------------------------------- “狽”是個形聲字,本義是一種類似于狼的野獸。 狽性奸詐,狼性殘忍;狼負狽而行,狽為狼出謀劃策,這就是狼狽為奸。 甲骨文的“狽”,字形上方是一只狼的形狀,中間連接的斜線,表示尾巴,下方的“貝”是聲旁。 金文的“狽”,將“狼”字移到了字形的左邊,“貝”放到了右邊,字義沒有變化。“狽”的前腿特別短,走路時需要趴在狼身上,沒有狼,“狽”便不能行動,所以古時有“狼狽為奸”的說法,表示互相勾結起來做壞事。 --------------------------------------------------------------------------- “備”是個會意字,本義是盛放箭矢的器具。 把箭放在容器中,隨時做好準備,有備才能無患。 甲骨文的“備”,中間是一支箭的形狀,下方像是個容器,合起來就是將弓箭收放在這個容器之中表示早已做好了準備。金文的字形和甲骨文相近。小篆的“備”,字形發生了訛變。楷書的“備”,又在小篆的基礎上,在字形的左邊加了人字旁。“備”后引申為警戒、警惕,正所謂“有備”才“無患”,未雨綢繆永遠是一種智慧。 --------------------------------------------------------------------------- “奔”是一個會意字,本義是跑。 揮舞著雙臂加速奔跑,全是為了生存。 金文的字形,上半部分就像是一個揮舞著雙臂的人,下半部分是三個“止”字,意思是人長出了三只腳,代表跑得快之義。在小篆的字形中,“奔”字下方的“止”變成了三個草的形狀,就像是人正在草地上奔跑。楷書繁體的“奔”,下方則變成了三個“十”,并沒有實際意義。現在,“奔跑”、“奔波”都是人們很熟悉的字眼。 --------------------------------------------------------------------------- “本”是個指事字,指代樹木的根部。 草木的根須就是“本”,人的出身就是“本”,爬得再高、走得再遠也不能忘本。 甲骨文的“本”,上半部是一個“木”字,下面有三個小圓圈,用指事符號來指出草木的根須。小篆的字形中“本”的字形下部變成了豎線,含義并沒有改變。楷體的字形,又在下面加上了一個橫畫。“本”后引申為事物的源頭和基礎,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終”意思就是各種事物都有根源和末流,也都有開始和結束。 --------------------------------------------------------------------------- “笨”字是一個形聲字,本義是竹里,即竹子的內表面,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竹黃”。 竹的內表面那層白膜就是笨,大概因為太不透明、不靈光,才變成了愚笨的代名詞。 在小篆文中,該字上邊為“竹”,代表字義;下邊為“本”,代表字音。后來,“笨”字用作形容詞,意為“笨重”,其本義逐漸消失不用。現在人們常用“笨”字來形容一個人智力差,如“愚笨”。此外,“笨”還指做事刻板,不靈活。有這樣行事風格的人,一般在個性上也比較保守。 本文內容來源《圖解說文解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