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丘穴——屬足陽明胃經 概述梁丘首見于《針灸甲乙經》。陵起曰丘,筋猶小丘;骨垣如梁。穴在膝蓋上方,猶如山梁之上,故名梁丘。又一說:譬為梁谷積聚之丘梁也,故名。歸屬足陽明胃經,為足陽明經氣血所聚之郄穴,是治療胃病之常用穴,急性胃病之主穴,臨床多施以瀉法,宜灸。 ▲【定位】:在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連線上,髕骨外上緣上2寸凹陷處。 ▲【取穴法】:用力伸直下肢,當髕骨外上緣上方可見一凹陷,于該凹陷正中取之。 ▲【主治】:胃痙攣,腹瀉,腹瀉等。 功能作用一、理氣和胃 梁丘為足陽明胃經氣血聚集之處,為本經之郄穴,能理氣和胃,善治急性胃腑病證。如臨床配瀉中脘、內關理氣寬胸,和胃止痛,治療急性胃痛、嘔吐等證。加刺公孫尚能治療胃酸分泌過多等證。總之,凡胃病屬急者,皆可取之,以其陽經郄穴主痛證故也。 二、通經活絡 通經活絡是每個腧穴作為鄰近取穴之固有功效,本穴作為鄰近取用時,亦有此功。主治下肢經脈疾患。如臨床配曲泉、膝陽關治療筋攣,膝不得屈伸,不可以行;配犢鼻、陰陵泉、陽陵泉、膝陽關、血海而療膝關節腫痛;配環跳、風市、陽陵泉、絕骨治療下肢不遂等。此外,本穴配地五會、尺澤、屋翳,尚能治療乳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