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減到底減了什么? 國家提倡雙減之后,本以為這下再也不用周末接送孩子上補習班了,我暗自偷偷的高興了好幾天,既能省下一筆費用,還可以在周日落個清閑。 還沒高興兩天,孩子回來說:“媽媽,你還是給我報個數學補習班吧?”兒子的這句話差點讓我把含在嘴里的一口水直接噴的地上。天呢,今天的孩子怎么如此主動要學習。還沒等我開口問。孩子說:“媽媽,我的作業在學校托管全寫完了,班里的同學都報著補習班呢” 唉,看來我的美夢徹底泡湯了,于是在非周末的晚上,開始了我的陪讀之路。 什么時候能實現真正的雙減呢?也許應該是取消高考,取消雙一流,取消一本二本的劃分之時。 
雙減突然來了……終于我熱愛的單位新東方也挺不下去了!理解俞老師的不容易!過去幾年來在新東方的點點滴滴、都會成為我寶貴的財富的!從不會講課,到游刃有余,再到侃侃而談。新東方給讓我變得越來越優秀。 我不是很清楚其他教培機構的情況,只是想在這里為新東方說上一些話,為教培機構的老師說一些話。新東方的每一位走上講臺的老師,都經歷過無數次的批課、無數次的PPT修改、無數次的逐字稿校對。他們在教研上的投入可能真的是比大家想象中的多的多!這也是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家長與孩子們認可他們!焦慮可以販賣….但是如果老師不優秀,能賣出去嗎? 曾幾何時、要與我所在的新東方一同改變落后、教育資源不均衡的青城….但突然發現夢碎了….很對不起家長、孩子們,不能陪你們完成高考沖刺夢了…… 教培也許有錯!但是教師無過!請大家善待身邊的教培老師! 
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對K12教育機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管是學而思、高途還是新東方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前段時間更是傳出新東方將裁員4萬人。但是我相信新東方一定可以度過此次危機,為什么呢?我們可以從俞敏洪的著作《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中找到答案。 1、內部管理一定要有制衡機制,同時要有梯隊管理,不能過度依賴能人。 2、要為優秀的人才搭建平臺,讓優秀的人離不開平臺,或者不舍得離開平臺。要勇于淘汰不合適的人。 3、不要忘記了客戶的根本利益和商業的原則。對于教育培訓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的質量和優秀的老師。所以新東方加大了教研的持續投入,優質教師的培養,建立良性的溝通機制,應該成為最核心的要點。 希望這一次,俞敏洪能帶領新東方繼續延續往日的成功! “雙減”實施后,家長和學生必須明白—— 1,“雙減”是什么。一是要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二是要減輕家庭過重的經濟負擔。 2,如何配合“雙減”。 (1)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多和孩子在一起,適度安排勞動鍛煉,科學規劃作息時間。 (2)學生要知道,減少的是作業總量和課外培訓,但學習的基本任務沒有減,考試難度沒有降。 (3)家長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揚長避短,真正為孩子的成長助力。 (4)孩子要與父母深入交流,需要補習的地方還是應該選擇校外培訓。
明白這些情況之后,我想:家長就不會再擔心孩子的成績下降了,孩子也不會再被迫去參加那些不必要的校外培訓了。只要安排妥當、配合默契,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雙減到底減的什么?原來老師很多通知都在群里發的,現在偶爾一點作業老師都是校訊通發的,這個收費的一年給移動也創造不少效益吧,雖說是自愿的,但很多時候這個自愿也是很無奈的,沒有移動號確實沒有辦法,明天去搞個移動號。有時候真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 
“雙減”不是讓你不學習,“雙減”是讓你自律+獨處的學習!讓你自主+勤奮的學習!所以不能減態度,不能減努力, 不能減勤奮!因為中高考不會因為“雙減”而降低難度和標準,樹高千尺,營養在根部。從小養成好習慣,以后才能茁壯成長。
雙減后,中小學老師一個月收到30多起舉報。舉報學校老師留作業問題,作業量并未減少等現象。作為家長,小編認為,如果學校真的一點書面作業都沒有了,那么我們的孩子如何面對中考、高考這兩座大山呢?中考淘汰50%現實,高考985、211錄取率5%-8%的概率!
如果沒有學校老師嚴格要求,批改作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又有多少孩子能自律、主動的學習呢? “雙減政策”讓美國10萬兼職教師斷了財路,國語自豪時代來了! 祖國越來越強大,我們慢慢已經不需要出國鍍金,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漢語卻講得一塌糊涂,將不再有什么光環。我們不反對對外交流溝通,但我們更希望看到國語的盛行。 時代在變化,傳統文化在興起,甚至連時尚都在向傳統文化靠近。被耽誤了多少年的傳統文化,終于再次綻放。 更多的家長希望孩子能有個好的將來,就需要看清發展趨勢。不能花費重金入英語培訓,也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傳統文化。而以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言,定將不負如來不負卿。 
有一次我和孩子爸爸在家說雙減,孩子問,什么是雙減?不是雙加嗎?我們很納悶,什么是雙加?她說,就是加雞蛋和腸啊?頓時一臉黑線,真是吃貨的思路,雙加=雙夾~ 不過話說回來,以前孩子們為了學習語數外等等學科類項目,已經補課補得不可開交,于是教委為了減輕學生和家長壓力,不讓課外班補課了。可是現在又開始體育也要納入中考,并且成績與語數外相當,這這,這不是又加上了一碼,再又聽說美術也要納入中考了,之后再讓音樂也參加高考?那這所謂的雙減,也真是成了雙加,何止是雙加,簡直是三加。 但是如果體育美術和音樂納入考試了,那為什么他們還能是非學科類教育啊?是不是應該一視同仁,像語數外那樣,都不讓報名課外班,都靠上課學的那些東西去從參加考試啊?這么說是不是又覺得一刀切了?可明明就是個興趣類的東西,非要跟成績掛上鉤,就好像是把自己的興趣當工作,做久了發現,這不是我的興趣了,成了我的煎熬了。唉。 反正,不管怎么樣,事情已經是這樣了,美術體育音樂的培訓班越來越多,學生越來越多,學費越來越貴,但是又能怎么樣呢?大家都這樣啊,我自我感覺我們家補課班上的是少的,就是周二周四的火花,周五的樂高,周日的畫畫,書法,每個周六是我留給孩子和我的自由日,不寫作業不上課外班,這一天我們可以去爬山,去娛樂,如果不出家門,除了玩兒手機愿意干嗎干嗎,孩子解壓,我也解壓。但是真的有時候看著身邊報了英語,思維,畫畫,鋼琴,跆拳道,樂高和跳舞的姑娘比比,突然又有點焦慮。不敢想不敢想。人比人得死,原來是焦慮死。 不過孩子真的是個神奇的白紙,只要給與投入,一定會有收獲,這收獲不一定是即刻呈現,但總有一天會讓人大吃一驚。 “雙減”政策下,副科老師的尷尬 雙減政策已經實施快一個月了。 在我們學校,下午的七八兩節課,加上晚自習,都算做了課后服務的時間段了。 然而,這些課后服務的課程,都是排給主課老師的,也就是給參加中考科目的老師的,比如:語數英科等,對于我們音體美老師來說是輪不到的。輪不到,也就意味著課后服務的錢就拿不到。同樣的上下班時間,錢每個月就會少很多。 所以,剛才跟朋友們說,要考慮轉行了。 原本副科老師就是評優評先進輪不到,現在直接是關系到每個月到手的錢的。 不要說老師應該清高,誰都有家庭需要照顧,有孩子需要培養,都是為了那碎銀幾兩。 
“雙減”落地后,父母一定要知道的8件事!
雙減,不是讓孩子不學了。雙減,是減去無用功,讓我們的孩子更加自律、自主、高效地去學。想要孩子在“雙減”后脫穎而出,父母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別隨便扣帽子
從發展心理學角度,孩子10歲前,都是右腦性智力——思維方式是具象、感性、且發散的,最不擅長理性思維。孩子智力越高,能量就越大,也就越沒辦法忍受長時間安靜坐著讀書。這是孩子大腦發展決定的。不是孩子故意不學好,更不代表他未來都如此。父母能做的,就是適當引導、耐心等待,同時做好榜樣,因為自律不是教會的,是孩子模仿會的。父母平日里飲食有節,作息規律,情緒平穩可控,孩子慢慢就能跟著學會自律、自控。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別妖魔化讀書這件事
大人還有一個常見錯誤,就是把讀書、寫作業妖魔化,讓孩子想到讀書就難受。動輒耳提面命告誡孩子:你必須要會吃苦!總這樣做,很要命。孩子打心底里會認為,讀書很難,想到讀書、寫作業心里就犯怵。很多孩子就是這樣,日漸變得逃避,每次在學校里遇到一點挑戰,都可能下意識放棄。比如,想教育孩子,要在孩子沒在讀書的時候,自己做表率;讀書、寫作業時,就別干擾他。孩子做得好,便積極認可;做錯了,不帶攻擊性地給建議;不知道怎么說,保持沉默。我們也可以通過上述方法,努力為孩子建立這個良性循環。
3、盡量確保家庭安寧
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無孔不入且深刻。至于家庭教育中,若一個孩子從小就生活在過于吵鬧、不斷爭執的家庭里,或者隨時都可能遭遇批評指責,那這個孩子的聽力就可能出現一定的問題。表現在讀書上,他的聽課能力可能就不那么敏銳。老話說得好:“家凈人安,福氣自來。”我們的家庭環境,時刻影響著孩子的生命狀態。家庭成員彼此和和氣氣,不急不慢說話,這樣溫馨的家庭環境,定能養出頭腦清醒、積極樂觀的孩子。
4、多儲備
電影《差生》中的男主父母,深諳其中門道。男主一度沉迷游戲,成績全校墊底。父母沒有吼罵孩子,而是選擇了陪孩子做些好玩的事。比如,去了解孩子喜歡什么,在關注什么,跟孩子建立共同話題;帶他出門旅行,一起做各種新鮮有趣的親子活動。跟他談天、談地、談情感、談人生,就是不談讀書。微妙的變化發生了。因為關系好了,父母的話和建議,孩子也漸漸愿意聽了。學校里讀書也越來越主動。最終,電影里的男主超常發揮,考取名牌大學,并入職名企。所以,平日一定記得多陪伴、不缺席。“啊!太有意思了”的體驗,可謂價值連城,千金難買。
5、信任孩子
生活中下面這種觀念很普遍:“有些人就是更加適合讀書;有些人天生就是沒有讀書的腦子。”曾有家長當自己女兒的面說:“女孩子就是沒有學數學的天分。”真如此嗎?研究了不同人群學數學的表現后,腦科學家發現,學習能力跟性別無關。如果你相信自己有無限的潛力,你就會在數學甚至整個人生中取得更高的成績。說白了,去告訴孩子,“你可以做到”;多信任孩子,那么孩子做到的幾率,遠比那些遇到難題就告訴自己“我不行”的人,高得多。簡單說,信任孩子,是有魔力的。千萬句指責,都不如父母的一句:沒關系,我相信你。無論怎樣,我都愛你。
6、發現長處
教育學專家詹志禹,講過這么一個真實故事:10歲男孩成績很差,人際關系也緊張,唯一喜歡的就是養寵物,家里養有貓、狗、蜥蜴等。新來的班主任了解過后,特意委托男孩,照顧班里用來上自然課的小兔子、小魚。老師還在班上宣布:只有最懂寵物、最善于照顧寵物的人,才能照顧這些小動物。他把小動物照顧得很好,其他同學也都開始佩服起他來。最神奇的是,從此以后,他在班里愈發如魚得水,不僅人際關系改良了,成績也變好了。后來,這名男生成為了一名生物學家。這就是發現孩子長處的魅力。一個長處,只是一個起點,是一根杠桿的支點,好似鑰匙,能幫孩子打開人生的無限可能。
7、鼓勵“重復”
我們也必須承認,孩子們的智力確實會有差距。有的孩子學起東西來,速度就是更快,有的就相對較慢。但不代表這個差距是無法彌補的。天賦好的孩子學一遍就記住了;別以為讓孩子“重復”很難。孩子12歲以前,盡量堅持親子共讀。當孩子讓你反復讀一本書時,別嫌煩。你的耐心陪伴,會幫孩子更好地適應“重復”,等他長大了,更能在讀書、寫作業時,懂堅持,坐得住。普通孩子學兩遍、學三遍,總能記得住。
8、一定要給孩子自主權
《自驅型成長》一書中這樣寫:“自主權,跟我們的幸福感息息相關。”長期喪失自主權和控制感,一個人很難感到幸福,更容易陷入迷茫,墮入抑郁。很多父母以為,我給孩子安排得好好的啊,孩子的人生怎么還會出差錯?殊不知,父母做的越多,孩子的力量就越弱。就像是在人生最關鍵的階段,你把孩子的翅膀剪了,等孩子真正開始飛了,卻發現自己飛不起來了。但凡涉及到孩子的事,最好都能和孩子商量著來。一句“這事你來定”,對孩子是最難能可貴的滋養。 同意復課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只能對暑期已收學費的進行消課,不能招收新生和收費,請各位家長暫時不要繳納新的課程費用。 教育焦慮真是一個博人眼球的詞兒,如果學校教育達標,何須校外培訓。打著培訓的名義,無視教育本義,賺著家長們的錢,然后將教育行業攪擾的一片狼藉。這是培訓機構不可諒解的原罪。如果沒有之前的培訓機構整治行動,會有現在的培訓父母之說嗎?
培訓父母,也得需要父母有時間。不工作,不生活,花費高額費用,然后接受所謂的機構培訓?家長的工作生活被搞亂了,培訓機構將再增一份罪惡。如果教育產生焦慮,源于教育問題本身,培訓父母如何改變教育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當培訓機構的居心叵測被公眾看穿,資本的操作猶顯得蒼白可悲。
為什么近來那么多課后教育學科興趣培訓機構會倒閉,會欠薪?
因為很多培訓機構的老板或者投資客都很年輕或者老師出身,根本沒有經歷過太多營商變化的經歷。
這次整頓其實和之前的網吧整頓是一樣的,00年代,網吧行業無序擴張,占用了學生大量時間,影響到學生正常學習和家庭生活,于是媽媽出手,全國整頓黑網吧,網吧必須依法辦證,而且限制證件數量,后來所有網吧為了達到辦證要求也是加大投資去整改,證件轉讓的價格也從幾千炒作到幾十萬,后接盤的老板滿心以為只要投資幾百萬搞干凈的網吧,花幾十萬買個證,就可以和以前無序時代一樣暴利,一年就可以回本了。
誰知道媽媽要辦證只是全面取締網吧的前奏,先通過提高辦證門檻關閉一部分無證黑網吧,而辦證的大網吧既然進了遞交的資料,那所有信息媽媽都掌握了,就慢慢整理,今天一個查稅,明天整一個未成年舉報,后天再搞個消防檢察,反正就是要逐步取締。
所以最后一批接盤網吧的老板,全倒閉了,投資失敗一大批,而網吧超高紅利時代也順應歷史落幕了。
現在還有人上網吧嗎?即使轉型網咖、電競、女仆服務也沒多少顧客了,成為小眾人群消費,大勢已去,網吧的證也成從被捧到幾十萬到現在成了廢紙,不值錢了。
培訓機構也一樣,無序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占用學生正常學習和家庭生活時光的暴利時代終究要落幕的。
當一個行業需要花幾十萬去辦證才進入門檻的時候,就預示著郁金香泡沫要開始破滅了。
其實大家也別可憐那些倒閉培訓機構老板,在2017-2018年教育業最火的時候,所有老板老師都通過搞學科培訓教育興趣班機構,都買車買房了,有的已經財富自由了,他們她們都吃到了教育時代紅利,如果2019年時及時收手,轉讓退出或者不在擴大投資,是可以保全財富全身而退的,現在深陷債務風波的老板老師,就一個字:貪。
大家認為我說得有些道理,歡迎給我點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