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蓮湘 慢性腎炎蛋白尿 案一 應(yīng)某某,女,19歲。幼時患過急性腎炎,發(fā)育營養(yǎng)良好,高中畢業(yè)體檢時發(fā)現(xiàn)蛋白尿(++),輾轉(zhuǎn)治療年余尿蛋白始終(+~++)。1981年5月來診時訴說咽喉干燥不舒,晨起有時面部脹感,余無其他不適,二便如常,脈舌正常,經(jīng)檢查咽喉輕度充血,扁桃體已切除,我們用黃芪、山藥、生米仁各15g,萸肉、茯苓、石韋、蟬衣、元參各9g,玉米須30g(煎湯代水),烏梅炭3g(研粉吞),7劑后尿檢蛋白微量;繼服21劑,尿蛋白消失;續(xù)服原方3月余鞏固療效,此后尿檢一直陰性。 案二 梁某某,男,28歲,工人,未婚。慢性腎炎5年,1982年初勞累后全身浮腫,尿檢蛋白(++++),入某院住院治療,診斷慢性腎炎腎病型,經(jīng)激素、環(huán)磷酰胺、利尿劑及五苓散、五皮飲等治療后,浮腫消退未盡,尿檢蛋白仍(++~+++),出院后,于4月16日來診。當時每天服強的松40mg,尿檢蛋白(++++),顆粒管型(++),血膽固醇466mg/dl,血壓150/96mmHg。出現(xiàn)滿月臉,面色灰黯,兩顴紅赤,夜寐不安,情緒激動等激素副作用,并見腰酸乏力,眩暈,耳鳴,口苦,尿黃而少。舌尖紅、邊有齒印、苔黃膩帶灰,脈弦滑,重按無力。辨證屬肝腎陰虛,內(nèi)蘊濕熱,治擬滋陰補腎,清利濕熱:生地、生米仁各15g,萸肉、山藥、茯苓各12g、澤瀉、懷牛膝、女貞子、知母各9g,玉米須30g(煎湯代水),楤木10g,烏梅炭3g(研吞)。14劑后,尿蛋白降為(++),顆粒管型偶見,尿量增多,色微黃。再服14劑,強的松減量每天30mg,并逐漸減量,尿檢蛋白痕跡,精神好轉(zhuǎn),夜寐漸安,舌苔薄膩,脈弦細,原方去澤瀉,生地,加黃芪15g,炙龜板10g。連服21劑后尿檢蛋白轉(zhuǎn)為陰性。以后連續(xù)4周尿檢蛋白均為陰性。 按語: 蛋白尿是慢性腎炎病程中的主要癥狀之一。我院馬蓮湘教授對此積有豐富治療經(jīng)驗。他認為:脾氣散精,灌注一身,脾虛則不能運化水谷精微,上輸于肺而布運全身,水谷精微反與濕濁混雜,從小便而泄;腎主藏精,腎氣不固,氣化蒸騰作用減弱,致精氣下泄,出于小便而為蛋白尿。故脾腎不足是產(chǎn)生慢性腎炎蛋白尿的關(guān)鍵。為此,馬老以健脾固腎澀精為治法,自擬消蛋白基本方,以黃芪、玉米須為主藥,益氣升脾,降泄?jié)彡帲蛔糗蜍摺⒚兹式∑⒗麧瘢簧剿幰嫫⒍棠I澀精;萸肉溫腎而固腎澀精;烏梅去核燒存性粉吞服,酸斂澀精。全方升清降濁而不傷陰,健脾固腎而不溫燥,結(jié)合上述辨證論治對加快蛋白尿的消退,促進慢性腎炎的緩解具有良好作用。 對于選擇專藥,馬老在學習各地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臨床實踐,從中篩選出幾十種對消除蛋白尿有一定作用的藥物,但這些藥物的使用必須要在辨證論治基礎(chǔ)上酌情選配。如蛋白尿以氣虛為主者選用黃芪、黨參;以陽虛為主者選用淡附塊、巴戟天、補骨脂、菟絲子、仙靈脾、萸肉;陰虛為主者選用生熟地、女貞子、墨旱蓮、山藥、炙龜板;兼夾外感表證者選用蟬衣、蘇葉;濕困者用蒼術(shù)、檳榔、砂仁;濕熱內(nèi)蘊者選石韋、澤瀉、白茅根、米仁根、大薊根、鴨跖草、車前草、楤木;瘀滯不通者用野山楂、懷牛膝、益母草;此外金櫻子、芡實、五味子、益智仁、煅龍骨、煅牡蠣、烏梅炭等固澀腎精之品對腎炎蛋白尿的消除都有一定作用,可以適當配伍運用,但在使用時應(yīng)注意澀中用通的原則。 (1983年11月號,盛麗先整理) |
|
來自: 昆山同德堂鄒醫(yī)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