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講:病非人體固有之物,然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意思是說,疾病不是人體身體本有的。人性本善,惡習、惡氣都是外來慢慢形成養(yǎng)成的,你既然能形成養(yǎng)成,也能夠拔除消除。 如果說問題拔除不了、消除不了,那是因為你誠心不夠,方法沒有找到。 醫(yī)者可以給你方法,而你去踐行時就需要誠心。有好的方法、再加上心誠,就叫“心誠則靈”。
口臭、狐臭、還有體臭,都是濁氣不降。 濁氣為什么不降?人體降濁的最大通道在哪里?陽明胃腸是身體最大降機。陽明胃腸降,身體沒有一處濁氣不下降的。
如何降胃腸呢? 第一,飲食上少葷多素,七分飽。 口中泛臭,說明身體里頭有消化不良的地方。肉食難消化,素食好消化,吃撐了難消化,吃到七分飽好消化。 這一條做到了,口臭減半。那些肉、蛋、魚,還有各種調料,腥臭之物,以及零食,盡量少吃不吃。大家可以試一個月,管住嘴巴,就管住一半的口臭了。
第二、要在言語上謹慎,口不出惡言,不說臟話,不論是非。 很多人不理解,這跟口臭有什么關系?有大關系!人一念爭是論非,一念氣就上逆,一念抱怨,一念惡臭就上泛,成語叫;怨氣沖天。人的天就是頭首。 所以,人在抱怨時,呼吸短的氣都有毒。 西方做了個試驗,把怒氣上頭抱怨之人,他們呼吸的氣體倒到浴缸里,會讓金魚窒息死去。 可見,不良情緒常常殺人于無形,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將人搞定。 明白了這一點,你就不會輕易去講人是非,怨天尤人,因為這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行為,明智的人是不會做的。
明智的人會做什么?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上說:善言不離口,亂想莫經心。 一個常口出善言,心不起邪念的人,如果他還口臭的話,那就沒有真理了。 所以口臭、體臭,容不容易治,方法很簡單,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 聽只能知道,做了才能得到。
肝氣不升,胃氣不降,在臨床常用柴胡平胃散來加減變化。 小柴胡湯疏利少陽肝膽,使清陽上升頭目清爽,平胃散降胃濁,健運中州脾土,土虛則九竅不利,土實則九竅靈利,用肝膽脾胃同調之法,是治療時代亞健康綜合癥群的重要思路。 胃病最常見的是兩個原因:一個是吃傷,一個是氣傷。 所以做到食不言,七分飽,就不會吃傷,食不急,食不氣,就不會氣傷。 有些人飯后容易嘔,這是告訴你別吃太多太急。 急跟逆是相通的,一急氣就逆,很多人一急,就面紅目赤,這是氣逆的表現(xiàn)。要知道脾胃他是緩和的節(jié)奏,你言緩食緩步緩氣緩,這四緩做到了,脾胃蠕動力就很強,要知道事緩則圓,事急則偏,事情一緩和下來,氣機就會很調暢,一氣周流會很圓滿,一旦偏急傲慢,一氣周流馬上打亂,就不圓滿了。 口臭,是提醒你心不清凈了,要素食,不要講臟話、講是非話?!端来鸢浮犯嬖V我們一個啟發(fā);講好話是在凈化身體,講臟話是在污染自己。 |
|
來自: wsryi > 《中醫(yī)普及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