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會更偏向于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讓孩子上早教班或幼兒園,一定要看到孩子取得明顯的成績,如:孩子一定要會點數,上中班就要孩子寫作業等。在他們看來,要想孩子將來能夠成“龍”成“鳳”,就必須學習成績優秀(智商高),但卻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
在有沒有必要讓孩子上早教班一文中,我提到過“情商”這個詞。在我看來,孩子將來是否能夠成才,不單單只要智商高這么簡單。只有讓孩子擁有更高的情商,智商的提高才能讓孩子真正變得聰明。
不是還有一句俗話是這么說的嗎?“成功=80%的情商 20%的智商”,雖說這句話有些絕對,但情商的高低確實會對人的一生帶來很大的影響。
所以,我更想呼吁爸爸媽媽們,要重視對孩子情商方面的培養,而不要僅僅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
02
要說情商,我想問下爸爸媽媽們,在你們的身邊是否有出現過這些似曾相識的例子呢?
- 你只是出于禮貌的詢問對方要不要留下來吃飯,結果對方真的留下來了。
- 你和對方正在交談,結果對方沒完沒了的說著自己的話,絲毫不顧及你的感受,你連插話的機會都沒有。
- 一群人在交談,有一個人突然說錯話了,旁邊的人一直在使眼色提醒,那人還毫無察覺。
以上的這些例子,其實就反映出了一個人的情商很低。那情商高的人在與人交往方面都會有哪些表現呢?
- 在面對他人的邀請時,情商高的人能判斷對方是出于禮貌還是有心邀請,再結合自己的情況選擇受邀還是委婉拒絕。
- 當在和朋友聊到有話聊的話題時,情商高的人會有比較高的覺察力,能觀察到他人是否愿意聽自己說,再決定自己是否要繼續說還是停下來。
- 當自己說錯話時,情商高的人會馬上意識到,并想辦法把話圓回來。如果說出的話語已經傷害到他人,情商高的人也會馬上覺察到,會主動承認錯誤并道歉。
相信通過上面的例子,爸爸媽媽們就能比較直觀的理解情商的意思了吧。
03
專業一點來說,情商指的是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情商包括五個重要方面:了解自身情緒、管理自己的情緒、自我激勵、識別他人情緒、處理人際關系。
①了解自身情緒
當自己處于某種情緒當中時,我們要能夠盡早的認識并且接受自己的情緒。這一點,是情商最基本的內容,是管理情緒的基礎。
②管理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情緒后,要能夠及時對情緒進行調節和控制,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盡早冷靜下來,不讓情緒進一步“惡化”,避免被負面的情緒持續困擾。
③自我激勵
當我們被負面情緒困擾時,我們要盡快呼喚出身體內的“小天使”,讓自己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相信“邪不勝正”,滿滿的正能量能幫助我們盡快控制負面情緒。
以上3個重要方面,是情商中對自己情緒的覺察和管理能力。
《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書中提出:孩子的情商會受到父母的影響,尤其是人生最初的幾年,對一個人的情商塑造非常重要。
因此,如果爸爸媽媽想要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就要先讓自己做高情商的父母。
04
爸爸媽媽也會有犯錯的時候,一旦做錯了,請主動向孩子承認錯誤
在孩子的心目中,在我們的潛意識里,爸爸媽媽就是權威。 所以在很多時候,即便我們做錯事了,為了捍衛自己的“地位”,我們也會裝作什么都不知道,甚至會把責任推到孩子身上,不敢讓孩子看到自己失誤或卑微的一面。
其實,爸爸媽媽的這種做法,就“違背”了情商的定義,是一種情商低的表現。為了給孩子起到好的榜樣,爸爸媽媽在自己犯錯的時候,應該認識并管理自己的情緒,正視并坦誠的向孩子或他人表達自己的錯誤。如:寶寶很不聽話,你怒氣沖沖的用警告的口吻吼罵了寶寶幾句。很快,你就會意識到,剛才的做法是不是過了點。這個時候,你一定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先走開一下或坐下來安靜一下。等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之后,主動向寶寶承認錯誤,再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教育寶寶。
爸爸媽媽這樣做,并不會讓自己失去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反而能讓孩子了解到:原來爸爸媽媽也會犯錯,爸爸媽媽剛剛向我承認錯誤了。
這樣做,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情商方面的管理。孩子會在以后做錯事或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像爸爸媽媽一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并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和自我激勵。
05
說完情商中管理自我情緒的能力后,我們再來說說情商中對他人情緒的察覺和管理能力。
④識別他人情緒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些詞——換位思考、感同身受、同理心、共情。這其實就是指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對他人的行為保持一定的敏感度,要能夠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緒,這樣對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非常好的幫助。
⑤處理人際關系
在感知他人情緒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學會在不同情況下該如何與人溝通與合作,達到雙方關系的和諧。
以上2個重要方面,則是情商中感知和管理他人情緒的能力。為了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爸爸媽媽需要這樣做。
06
爸爸媽媽在和孩子溝通前,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
在我們大人的眼里,孩子往往都是那個無理取鬧的小家伙。可事實上,孩子真的有那么不講理嗎?當然不是。孩子之所以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大哭大鬧,之所以會不聽爸爸媽媽的話,之所以會整天像個“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樣把家里弄得一團糟,都是孩子在探索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現象。
如果爸爸媽媽不了解孩子,總是以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這些行為,就會對孩子進行責怪打罵。而這,也是情商低的表現。
爸爸媽媽在和孩子溝通前,應該先去理解孩子的經歷和感受,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懂你,知道你為什么會這樣做”。這樣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被人理解的,孩子也會更加信任我們,愿意聽我們的話,爸爸媽媽這時再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教育孩子。
這樣做,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換位思考,在以后的社交活動中能先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緒。
爸爸媽媽應該教導寶寶分辨人的情感
就跟爸爸媽媽在和孩子溝通前要學會換位思考一樣,爸爸媽媽也要教會孩子懂得察言觀色,讓孩子學會分辨人的不同情感,幫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人際關系。
比如:孩子總是霸占公共玩具,旁邊的小朋友已經表現出明顯的不高興了。爸爸媽媽這時就要及時制止孩子,告訴孩子:“孩子,你玩太久了,別人都沒玩到呢。你看,這位小朋友都有些不高興了,我們讓給他玩可以嗎?”“你想想,如果是別人一直在玩,你只能在旁邊看,你一定也會很難過吧。”
簡單來說,情商是指一個人自我情緒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緒的能力指數。想要培養好孩子的情商,就需要爸爸媽媽先以身作則,在無形中影響孩子并有意指導孩子。
《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書中提出:高情商和高智商沒有直接的聯系,智商很高的人在職場上和婚姻中可能表現并不出色,因為情商的高低會直接影響智商的發揮。
相信讓孩子擁有更高的情商之后,孩子會離成功更近。

我是@膩膩媽,堅持更新育兒知識。想了解更多養育寶寶的知識,請關注我。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向拍攝者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