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得到之巡山報告 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剛剛過去的這個月,有一項研究肯定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簡單來說就是“空氣變饅頭”的技術。 在2021年9月24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科學》雜志發表論文,實現了在實驗室條件下從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途徑 [6]。用二氧化碳生產淀粉,既能幫助實現碳中和,也能幫助解決糧食生產問題,所以這項研究引起了人們熱烈的關注和討論。 我的看法是,這確實是一項非常漂亮的研究,但很多外行的關心和夸獎,我覺得是徹底搞錯了重點。 我們知道,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變成淀粉是綠色植物已經做了幾億年的工作,它還有個如雷貫耳的大名——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過程非常復雜,咱們沒法詳細展開,但如果追蹤碳原子的流向,它主要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首先,用含有1個碳原子的分子,也就是二氧化碳,生產含有3個碳原子的分子,比如3-磷酸甘油醛; 然后,在用這些分子,去合成制造含有6個碳原子的葡萄糖; 最后,再用葡萄糖分子生產含有大量碳原子的淀粉。 簡單來說,光合作用就是三個步驟——碳1到碳3;碳3到碳6;碳6到碳無窮。 第一步從碳1到碳3,可能是最難跨越的,也是光合作用中最復雜的環節。因為這一步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具體來說,植物先要依靠葉綠體吸收太陽光的能量,用這個能量制造高能化學物質(比如ATP和NADPH),從而實現光能到化學能的轉換。然后,再用這些高能化學物質捕獲空氣中很低濃度的二氧化碳,把它轉換成碳3物質。 而后面兩個步驟,碳3到碳6、碳6到碳無窮,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生物化學反應的樣子。在幾種酶的催化下,利用ATP分子提供的能量就可以在常溫下持續進行。 整體而言,盡管已經經歷了億萬年的進化打磨,植物中整個過程的轉換效率也并不高,大約就是5%上下。 有了這個背景鋪墊,我們才好介紹這項新研究的具體內容: 研究者們也想實現碳1到3、3到6、6到無窮的合成步驟。但我們說了,第一步如果從二氧化碳出發,難度太大了,于是研究者們首先選用了一個比較現實的路徑。他們希望從高能物質甲醇出發,這也是含有一個碳原子的化學物質,實現淀粉的合成。相當于把光合作用門檻最高的環節給規避過去。 但即便如此,這個合成路線也還是很困難的—— 分別看的話,從碳1到碳3,從碳3到碳6,從碳6到碳無窮,科學家們都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研究素材,數據庫里就能找到不少現成的、可以直接用的合成路線。但問題是,這些反應之間并不總是能夠融洽的相互配合。 比如,甲醇能夠在甲醇脫氫酶的作用下變成甲醛,而甲醛在幾個酶的催化下可以變成剛剛我們提到的碳3物質——3-磷酸甘油醛。但問題是,這兩個反應如果放到一起,就會互相干擾,不能順利的從碳1得到碳3。 因此,研究者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首先選出大量的候選化學反應模塊,然后用它們在三個合成步驟之間反復的拼搭,最終才湊出了一個效率令人滿意的合成路線。整條路線一共有10步由酶催化的化學反應構成。 在這之后,研究者們又繼續在這條路線上優化。他們找到了這條路線的限速步驟,也就是反應最慢、拖慢了整體合成效率的幾個環節,然后人工改造了負責這些環節的三個酶分子,最終將整體合成效率又提高了7.6倍。單單考慮淀粉的生成速度的話,這個人工反應體系的效率已經和植物合成淀粉類似了。 這當然已經是巨大的技術進步。它證明了,科學家們通過人工組裝和修改反應路線圖,能夠在非生物條件下實現重要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但事情還沒完。我們剛剛也提到,光合作用里門檻最高、最復雜、耗能也最多的步驟,其實是捕獲和固定空氣中濃度很低的二氧化碳,把這種氣態分子里的碳原子截留下來,用來合成碳3物質。而研究者們的合成起點是甲醇,等于是戰略性的繞過了最難的步驟。 那有沒有辦法把這一步補上呢? 必須得說,人類已經做過很多嘗試,但至今,還沒有哪個辦法能夠接近生物體利用光能捕獲二氧化碳的水平。其中一個相對接近的思路是這樣的: 先用太陽能發電,再用電分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然后把氫氣和二氧化碳在高溫高壓下混合,生產甲醇。整個步驟雖然長得不像光合作用,但實現的目標是類似的,就是把太陽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在甲醇內部。之后,甲醇可以直接燃燒供能,也可以作為化工原料使用。這個方法是2017年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的科學家們開發的 [7],也被他們形象地叫作“液態陽光”,因為太陽能被儲存到了液態的甲醇內部。 在我們這次介紹的工作中,研究者們就把兩項研究拼接組合到了一起。用“液態陽光”技術生產甲醇,模擬了光合作用最難的第1步的一半;然后再用他們自己設計優化的合成路線,用甲醇制造淀粉,模擬了光合作用剩下的2.5步。這就是新聞標題“用空氣做饅頭”的來歷。 在我看來,這項研究最核心的價值是,研究者們證明了,人類可以在實驗室里人工的篩選、組裝、設計和優化各種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 它既可以用來在實驗室里模擬生物內部本來就有的某種能力,比如合成淀粉;未來,也可以用來優化這種能力,比如根據實驗結果改造植物,更有效率的合成淀粉;甚至是創造生物體根本不具備的能力,比如開個腦洞的話,讓植物生產塑料和橡膠也不是不行。因此,即便不考慮淀粉這個特別吸引眼球的因素,這項研究的價值仍然是很大的。 但說到“用空氣做饅頭”,可能就不是這項研究本身能解決的問題,甚至可能都不是一個特別有價值的方向了。 首先,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極低,人工的收集壓縮本身就需要耗費大量的能量。要是單純用來降低大氣溫室氣體,或者用來制造價值更高的化學品,比如儲能物質甲醇,也許是合適的;如果用來生產本就成本低廉的淀粉,實在是有點南轅北轍。 即便未來人類移民火星,那里的大氣層幾乎全部是二氧化碳,那大量合成甲醇以后,完全可以用甲醇直接培養酵母等微生物,直接拿微生物當食物,還是不需要用甲醇合成淀粉。 還有,如果未來真有一天,我們需要創造不依賴植物的糧食生產途徑,那更合適的手段可能也是,把經過實驗室驗證和優化的合成路線重新放到微生物體內,讓微生物幫助我們完成復雜物質的合成制造,效率可能還會進一步提高。 類似的例子就是,人類用細菌而不是純化學合成的方法,幫助我們生產胰島素。畢竟,我們可以直接把細菌改造成一個酶工廠,這樣總比把每種酶單獨提純再組合起來有更高的效率。 |
|
來自: 王欣榮rhdvlfqi > 《太陽能光伏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