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畫家羅方:在繁華筆墨里堅守初心 羅方,1947年出生于貴州遵義、原中國煤礦美術研究會理事、貴州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市老年書畫會會員、深圳市老年攝影學會會員、1992年入選《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 “過去我們的山水畫,都是在表達遠離城市的自然景觀,以傳統的山水畫為主。但是在深圳這座美麗的一線城市生活了這么長時間,藝術來源于生活,面對深圳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作為藝術家對于創作的敏感性,我開始了對城市景觀的表達。新的一年,我也將繼續不斷的學習和探索,用更多更好的作品帶給大家。” 1月13日,在面對鳳凰網廣東采訪的時候,書畫家羅方認真而堅決的回答。談到書畫同源的概念以及中國書畫發展的方向,羅方表示,作為書畫家應該擁有社會責任感,保持對書畫虔誠的熱愛,在努力傳承中華文化的同時,尊重藝術規律。 大膽的撞色,以寫意精神將西方寫實主義與中國傳統相結合 受父親影響,年幼時就喜歡自學畫畫,上學階段就有一定的繪畫基礎。1967年學校畢業分配到地處鳥蒙大山深處的一個國有大型煤礦工作。因為工作的需要被分配去搞宣傳工作。因為工作性質的要求,所以當時能用上的畫種有所涉獵(宣傳畫、水粉畫、油畫、水彩畫、國畫、版畫、漫畫),因此打下了比較堅實的美術基礎。70年代中期羅方有機會認識了李可染先生的入室弟子王振中老師,并得到了他的指導,80年代初期,羅方專門到貴州藝專師從王振中老師認真研究學習李派山水畫,因此畫藝得到很大提高。為了提高水平,羅方不僅把貴州省的各個地區跑遍了,還多次去云南、西藏等特色景區進行寫生,潛心研究畫藝,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作品,畫作頻頻在省市報刊雜志上發表獲獎。 筆墨隨時代、山水畫四方,將城市建筑與中國傳統山水畫完美結合 進入花甲之年,羅方開始探索把中國畫的筆墨韻味和西畫的色彩觀點結合起來,力求反映豐富多彩的山水畫,逐步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國畫風格。隨子女定居深圳后他也一直堅持創作,他用了10年的時間深入對深圳的城市美景進行寫生,創作了反映深圳變化的四幅代表性作品。 在作品《春天的故事》中,羅方將高樓林立的建筑物與自然美景相結合,巧妙地將深圳京基一百、地王大廈、平安大廈、深圳灣華潤集團總部大廈、東海繽紛天地、賽格大廈等標志性建筑物呈現在畫面中,在美麗綠化和云霧的襯托下帶來異常震撼的視覺效果,令人感嘆深圳的成長和變化。 有著多年來千錘百煉的繪畫經驗,對于書法上的一筆一劃以及繪畫中的線條和點面布局的美,羅方都有深入研究,每幅作品緊密圍繞著羅方個人極高的藝術審美水準而進行。羅方在的創作過程中,妙筆生花、揮灑自如、快速有力,他將對周邊生活的感受、城市發展的迅速變化、對藝術品質的追求濃縮于筆端,展現出對藝術與生活本質的理解。 羅方用宣紙和濃墨重彩繪制出來的深圳故事,既是深圳改革開放多年的縮影,也是城市飛速發展的體現:在深圳這座創新之都,有無數創業者以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深圳這扇開放的窗口開墾出最美麗的春天。 羅方在緊緊把握時代藝術上致力于創新,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點。近年來,羅方成功舉辦了幾次個人風格的山水畫展,因扎實的筆墨功底和賦予靈魂的色彩表達打動人心,普遍獲得業界好評。 藝術風采 羅方與深圳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副秘書長、深圳市新聞工作者協會港澳在深記者分會秘書長鄭賤德合影。 2月份羅方曾舉辦一場極具規模和內容的個人畫展,參展作品為60至80幅,主題以城市山水畫及全國各地的山水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