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白茶大課堂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任何人和媒體不得轉載 《1》 高級的美,從不聲張,也沒有盛氣。 它們往往不露聲色,甚至很低調,就像白色。 在色彩語言里,白色是永遠的主流色。 無論其它斑斕夢幻的顏色,有多么令人炫目,白色的地位依然無可取代。 因為唯有白色,能讓一切呈現出最真實的樣子。 蓮花從土里生長出來,卻潔白不染,清幽淡雅; 白玉從礦石中被提取,經過打磨后,晶瑩剔透; 夜幕降臨之后,皎潔的白色月光,寧靜安逸。 而六大茶類中,也有一種以“白”命名的茶葉,稱為白茶。 就如名字那般,它純粹、純樸、純凈。 制作工藝最為簡單,通過萎凋和烘干,不經殺青和揉捻,用最少的人工干預,使白茶貼近自然。 白毫滿披,清香四溢,鮮爽淳和,白茶也因此出名。 不過,鑒于當下眾人對白茶的了解并不深入,故今天準備了5個問題。 知識問答,現在開始。 《2》 白茶的品類和等級如何區分? 很多人以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代表的是白茶的各個等級。 其實這個想法,大錯特錯了。 根據白茶國標中的介紹,白茶根據茶樹品種和原料要求的不同,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和壽眉。 另外,國標中還分別詳細闡述了四種白茶品類的區別。 白毫銀針: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樹品種的單芽為原料,經萎凋、干燥、揀剔等特定工藝過程制成的白茶產品。 白牡丹: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樹品種的一芽一、二葉為原料,經萎凋、干燥、揀剔等特定工藝過程制成的白茶產品。 貢眉:以群體種茶樹品種的嫩梢為原料,經萎凋、干燥、揀剔等特定工藝過程制成的白茶產品。 壽眉:以大白茶、水仙或群體種茶樹品種的嫩梢或葉片為原料,經萎凋、干燥、揀剔等特定工藝過程制成的白茶產品。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白毫銀針、白牡丹和壽眉,主要是鮮葉的采摘標準不同。 白毫銀針只采單芽,一旗一槍;白牡丹形似花苞,一芽一二葉;壽眉略顯粗獷,一芽三、四葉。 至于等級,則是指每一種品類之下,所劃分的等級。 按照感官品質的差異,白毫銀針等級有特級和一級之分。 白牡丹等級有特級、一級、二級和三級,其中的特級白牡丹,也就是民間所說的“牡丹王”。 壽眉的等級,也有一級和二級之分。 分清了品類和等級,不僅有利于認識白茶,而且在買茶時才不會被人忽悠。 《3》 安吉白茶是白茶嗎? 每每在介紹福鼎白茶時,常有人問:“白茶不是在浙江安吉嗎?怎么跑去福建了?” 這其中的關系,說來話長。 論工藝,它經過殺青,按綠茶加工原理制作而成。 論樹種,采自“白葉一號”茶葉的鮮葉,而這并不屬于白茶國標中所規定的要求。 因此,安吉白茶雖名為“白茶”,可卻是名副其實的綠茶。 之所以得此名字,是因為白葉一號的特性,它是一種對溫度敏感的自然突變體。 在春季發芽時,新梢嫩葉會出現玉白色,當氣溫升高至23℃以上,就會漸漸花白至綠。 簡單來說,它是一種得了白化病的茶樹。 基于此特點,為其取名為“安吉白茶”。 而我們平時所說的白茶,則是六大茶類中的白茶,和安吉白茶不是同一種。 《4》 貢眉和壽眉是同一種白茶嗎? 曾幾何時,它們密不可分。 但當2018年5月1日后,新版白茶國標正式推行,二者便開啟了分道揚鑣的道路。 國標中的壽眉和貢眉,是清晰分開的。 但不少茶掌柜在售賣的時候,常常將二者混淆,甚至把等級高一些的壽眉,或者有芽頭的壽眉稱為貢眉。 如此一來,往往也會讓消費者感到迷惑不解。 其實,前面我們已經對貢眉和壽眉做過大致的介紹了。 貢眉,是采摘自群體種茶樹,也就是有性繁殖的菜茶。 壽眉,一般用大白茶和水仙茶樹作為原料。 它們二者,皆是以白茶的工藝制作而成。 菜茶,也是在茶園里,自然生長出來的茶樹,而非人工種植的。 與大白大毫茶的芽頭相比,菜茶的芽頭更細,更短,更瘦小一些。 更關鍵的是,白毫較薄。 雖然喝起來,貢眉有自己獨到的風味,鮮純,清甜,但和壽眉比起來,少了那股成熟的風韻。 少了由濃密的白毫,所帶來的鮮爽感和淳和感。 況且,由于菜茶的生長發育并不穩定。 可能這一株已經可以采一芽三葉了,但另一株只冒出了小小的芽頭,參差不齊。 所以,貢眉也因為產量太少的原因,難以成為有效的經濟作物,漸漸淡出了歷史舞臺。 因此市面上,壽眉的產量更大,也更加的常見。 《5》 白茶新茶好還是老茶好? 新白茶,即指當年新鮮采制而成的白茶,陳化未滿1年。 而當白茶陳放3以上,即可稱之為老白茶。 即使是剛入門白茶的朋友,也都聽過“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 潛移默化中,就會認為老白茶比新白茶更好。 畢竟,一年只是茶,三年就成了藥,再到七年就是寶。 可事實上,白茶的品質,并非單純按照年份界定。 老白茶再好喝,也都是從新白茶陳化而來,因此新茶的品質決定了老茶未來的發展空間。 就如同蓋房子,地基打得越好,蓋的房子才能又高又穩。 否則,稍有不慎,就成了豆腐渣工程。 所以,我們不應該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新白茶。 新茶中有好有壞,老茶亦是如此,所謂的“老”,不過是年份的代表罷了。 買白茶時,除了選擇年份,更應該著重關注產區、工藝、儲存。 這三點,才是真正決定白茶品質高低的關鍵。 《6》 白茶應該怎么沖泡? 通用的方法,是蓋碗泡茶法。 不吸香不吸味的白瓷蓋碗,對于鮮香醇爽的白茶來說,最為合適。 正式沖泡前,準備一個110毫升左右的蓋碗,在里面投入干茶5克。 接下來,用剛剛燒開的沸騰,呈環壁式澆注在上面,盡量做到雨露均沾。 出湯的動作盡量要快,最理想的狀態是,從注水到出盡大部分茶湯,僅需要7-8秒左右的時間。 即使是使用蓋碗不熟練的新手,也應該控制在10秒以內。 這,便是我們平時常說的快出水。 第一沖茶湯,不需要倒掉,因為好茶本身就很干凈。 并且,頭道茶湯中蘊含著大量的營養物質,比如茶氨酸,直接舍棄就太可惜了。 按照這樣的方式,大約沖6-7沖之后,茶湯的滋味會慢慢減弱。 彼時,可以稍微延長出湯的時間,坐杯一會。 之后泡出來的茶湯,又能達到飽滿的滋味,重回巔峰了。 《7》 白茶,注定與眾不同。 沒有殺青,沒有揉捻,更沒有重度的發酵。 一切都貼近純天然,清新、鮮爽、甜潤。 透過空靈的白茶茶湯,仿佛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太姥山上的一草一木,草木柔情。 沁涼的湯水,從口腔一路潤到心扉,舒爽又暢快。 讀懂白茶,就如同欣賞天空中的那枚月亮。 雖然它每天都在,但每天看它,都有不一樣的感受。 有人喜,有人悲。 就如古人所說,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而品白茶,每次都有不同的精彩風味。 有好茶相伴,無論春夏秋冬,都不孤單。 歡迎關注【白茶大課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大課堂菇涼陳(taimumagu)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