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吳生雄: 一個來之不易的治療腎結石的奇效方 一位農民大叔把一張他使用了多年治愈了無數腎結石患者的秘方,小心翼翼地交到我的手上。大叔語重心長地說:“吳醫生,我觀察你很長時間了,覺得你不但為人正直,而且醫德也非常好。這張方子我來之不易,他伴隨了我好多年,今天看來只有把它交給你我才放心!只有你配擁有他,也只有你能把他很好地傳承下去!” 這張方子寫在一張牛皮紙上,聽完大叔的話,我感到這張紙沉甸甸的,似有千斤。 時光倒流,回到1998年,大叔得了腎結石,痛起來就痛得要命,到處治療吃了很多藥也沒治好,最后到大醫院碎石,剛開始效果還行,但是沒多久就復發了。就這樣碎了幾次,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后來聽說某醫院用中藥治療腎結石效果非常好,并且治愈后基本上不會復發,大叔當天就只身前往投醫。 接診的老中醫把藥抓好后,不讓病人看藥,也不讓病人把藥拿走,而是讓其家屬把藥熬好后再給病人,就這樣,大叔在那里治療了沒多長時間,腎結石就徹底治愈了。 大叔心想:一則這張方子能治好病,二則有朝一日萬一自己的病復發了,老中醫退休了怎么辦?應該想辦法去學一學。 但是老中醫很保密,一般人根本就接觸不了。大叔就找到這家醫院的院長,說自己希望能在醫院里當個長工,找些雜活干,院長同意了,但是工資不高,可以管食宿。 就這樣大叔一干就是3年。這期間給那個老中醫家里干了很多下力活,慢慢地也就熟識了,也就順其自然地得到了這張方子。 卷柏,何首烏,冰糖,煎好后備用,雞內金研極細粉,每次用上述藥湯沖服,每日3次。 經過我多年臨床運用,漸漸地有了深刻的體會,感到這個方子理法、配伍、選藥,面面俱到,科學合理,妙不可言。 2、呂志連 一張獲國家級獎項的治肝硬化腹水好方 二參澤術湯:黨參,丹參,澤瀉,白術。 功效:健脾益氣、活血化瘀、利水消脹。 主治:肝硬化腹水。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加減: 有黃疸者加茵陳,如黃疸深而久久不退加西黃丸或藏紅花; 腹水多而時間較長,面色灰黯不澤,加生黃芪、益母草,白術,酌加熟附子少許; 白蛋白長期偏低者加生黃芪、當歸、阿膠; 有鼻衄、牙血者加參三七粉、茜草炭; 有肝區隱痛者加升麻; 舌質光紅而無苔者,必久病而陰液耗竭,亟加西洋參、石斛、鮮蘆根等,以冀轉機; 若見臍突如乒乓球,腹壁青筋暴露者,難治。 臨床應用不但能迅速地消退腹水,亦能有效地改變肝臟的纖維化程度,患者服后無出現有如峻下攻逐方藥之副反應。 本藥物用量宜大,其健脾益氣、活血化瘀、利水消脹的作用已基本概括了中藥治療肝硬化腹水的三大原則。 在臨床中,根據患者不同的癥狀加減運用,其療效如桴應鼓。 3、楊承岐 用了幾十年的一款養生粥 養生粥是我根據自己幾十年的臨床經驗創立的一種既可治病,又可防病的膳食 養生粥是我根據自己幾十年的臨床經驗創立的一種既可治病,又可防病的膳食,由茯苓、山藥、薏苡仁混合磨成細粉,做成粥,每天喝一碗。該粥色澤白凈,晶瑩剔透,入口芳香,人們樂意接受。由于其比例是1:2:3,所以我向人們介紹時也經常說叫一二三。 患者王某患特異性水腫,經常雙下肢浮腫、沉重,腰膝酸軟且查不出確切病因,久治不愈,向我討要良方。我告訴他除應加緊治療外每天喝一碗養生粥。 2013年,我患糖尿病,空腹血糖高至13.0mmol/L以上,久治不愈,后來中西藥并用,血糖復常,即每日服養生粥,至今血糖平穩。 4、張慶軍 慢性扁桃體肥大方 我一直很關心如何解決扁桃體肥大,今天看到了有個醫案用了清上養中湯,治療慢性扁桃體肥大,50劑后,扁桃體肥大消失了。我趕緊記下來,以后看看怎么用?有沒有效果? 清上養中湯:甘草、桔梗、玄參、當歸、黃芩、陳皮、白術、茯苓、麥冬、連翹、人參、防風、二花。 大家也可以驗證,有了結果請告訴我。 5、石家莊省三院中醫專家 競相傳抄的治頸椎病方 這個方子被互相傳抄。石家莊省三院以骨科出名,一專家以頸椎治療出名,其母親患頸椎病之頭暈,用盡西藥不好,唯有手術一法。已入院并擇定手術日期,經人介紹,來診。投以下方,5劑,不適消失,遂出院。在其家鄉,此方傳為神方,競相傳抄。 頸椎病:生龍牡,珍珠母,郁金,赤芍藥,白芍藥,生甘草,葛根,旋復花。 凡頸椎病頭暈皆可以用之。每天一劑,少量頻服,一二劑即效。 6、陳厚忠 貧血特效藥 貧血對藥——雞血藤、石葦經得起檢驗。一貧血婦人,老先生在辨證湯方中加雞血藤與石葦,這個對藥對貧血效果特別好。雞血藤重用,石葦5g左右。陳老說,還可以加些代赭石,色紅,取象比類,對痿黃病,各種貧血都有效。 7、冀公孫建永 三味藥堪稱中藥“球蛋白” 這個方被譽為中藥“球蛋白”,對隔三差五感冒者特別實用,一副可以保半年不感冒,書上描述說價值連城。 麥冬、黃芪、蜂蜜。水煎,2次混合余藥水750毫升,蜂蜜用新砂鍋化開后,加入藥水保存。每天1次,每次溫服50毫升,一般1劑可保半年不得感冒。說明:此方特效,治愈好多隔三差五感冒患者,被譽為中藥“球蛋白”,無副作用。氣溫高注意保存,以防變質,變質后不可再用。 8、楊丁友 重癥肌無力方雞血藤湯 雞血藤。水煎服,每日一劑,加水適量,文火頭煎五十分鐘,二煎三十分鐘,共濾取兩次煎液2000至2500ml合并混勻,代茶頻服。 趙某,男,36歲。農民,1997年初診,自述肌力減弱五年,開始為四肢疲乏無力,逐漸加劇,曾在某醫院住院檢查,治療,診斷為重癥肌無力,經多種治療未能控制病情。現肢體肌肉無力,酸脹而痛,尤以下肢為甚,且影響行走,上樓困難,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診斷為痿癥,辯證為氣虛血瘀,筋脈失養。臨床應用本方治療,一個月后自感體力改善,下肢肌力好轉;繼服一個月后,精神體力均明顯好轉,上樓困難明顯減輕;繼服至半年時,肌力基本恢復正常。后仍以雞血藤200g水煎頻服以鞏固療效。又繼服半年后,肌力恢復正常。告痊愈。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近年來研究人員,臨床應用本方治療多無數例,一般服藥劑見效,劑根治。治療時間最長天,最短天。總有效率達%。總治愈率達%。療效顯著。追訪至二零零二年,未見復發,已能參加輕度勞動。 9、徐木蘭 食道癌方、失眠方 蛇舌草,半枝蓮每天放入陶罐內用白水三斤,煎成一斤時,即可服用,分上午、下午、晚上空腹服用。服藥期間不能吃發物。 頑固性失眠:百合、蘇葉。 肝病:柳樹枝春天采摘7~9根一尺長左右,煮水服。 頭皮屑多油膩,搔癢:內服:茯苓、半夏、陳皮各、白術、川芎、路路通、甘草。頭皮油膩止,改服“神應養真丹”:何首烏制、女貞子、旱蓮草、桑葚、木瓜、路路通,川芎、陳皮、羌活。 10、王新志 老寒腿:有個泡腳方 家父有老寒腿,天一冷,腿就酸、麻、脹。我給他買了個足浴桶,就是泡腳時能淹沒到小腿肚的那種。當天晚上,父親坐在沙發上邊看電視邊泡腳,竟然香香地打起呼來了。 在父親泡腳時,我還給他開了個處方: 威靈仙、伸筋草、桑寄生、當歸、丹參、雞血藤、白芷 秦艽、蘇木、羌活、獨活。 每天晚上把藥熬好后,把藥渣撈出來,在藥汁中加入適量熱水就可以泡腳了。嫌這樣麻煩的話,也可用開水把這些藥材泡上半小時,用藥汁泡腳,但藥效會差一些。 10位國醫大師的10個家藏方 翻閱國醫大師們的專著,或根據他們在電視節目中的資料,找出了10名國醫大師的經驗方,包括治療腰痛、胃痛、痛經、風濕性關節炎、肝硬化、高血脂、高血壓等多種常見病。 他們可都是首屆“國醫大師”,是我國德高望重、醫術精湛的名醫名家,驗方非常實用,好好收藏吧! 第1位:路志正(1920年12月—),首屆“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 腰痛方 人一上了歲數,都會出現腰疼的癥狀,有的說“我年輕的時候受過傷”,有的說“我腎虛!”。其實您的腰疼并不是腰椎損傷,也不是腎虛,而是腎著腰疼。腎著說白了就是停留在腰部的濕邪,正是因為濕邪停留在腎府,所以根據中醫的治療原則“寒者熱之”,我們推薦給大家一個路老的經驗熱敷方。 【組成】蠶沙,蒼術,大青鹽 【做法】將這三樣東西放入鍋中熱炒,然后裝入布袋,熱敷腰部 另外,路老在治療腎著腰疼時,經常用“腎著湯”,但此方需要醫生開具,所以我們也給大家推薦一個簡化方——宣木瓜10克代茶飲。 第2位:郭子光(1932年12月—),首屆“國醫大師”,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 過敏方 【組成】防風、蟬蛻、丹皮、地骨皮、白鮮皮、生地、白蒺藜、銀花、連翹、甘草。忌蝦、蟹、甜酒、酒等發物。 【適應證】各種原因引起的過敏性蕁麻疹、皮膚劃痕癥、過敏性皮炎、鼻炎等。 各種過敏性蕁麻疹和皮炎多是血熱生風引起。方中防風為祛風之圣藥為主,而以蟬蛻佐之,蒺藜助之,其余諸藥均為清熱涼血之品,平淡之中具有協同之效,因血熱得清則風無由生也。 來源:中醫醫藥 第3位:鄧鐵濤(1916年—),首屆“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 肝硬化:軟肝煎 【組成】太子參,白術,楮實子,川萆薢,云苓,菟絲子,土鱉蟲,甘草,丹參,鱉甲(醋炙)。 【用法】土鱉蟲烘干研成細末。鱉甲加水三碗,先煎半小時,納諸藥煎至一碗,沖服土鱉蟲末,渣再煎服。 來源:《國醫大師鄧鐵濤》 第4位:朱良春(1917年—),首屆“國醫大師”,首批全國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導師 風濕性關節炎 【組成】①熟地黃,當歸,鹿銜草,炙露蜂房,炙鳥梢蛇,炙全蝎,炙蜈蚣,淫羊藿,千斤拔,甘草,尋骨風,伸筋草,炙地龍;②雞血藤,老鶴草,蒼耳子。 【用法】先將①組藥共研極細末,再將② 組藥中雞血藤、老鶴草、蒼耳子等煎取濃汁注丸。每服6克,1日2次。 【功用】益腎壯督,蠲痹通絡。(按:頑痹病變在骨,骨又為腎所主,而督脈能督司一身之脈,故“益腎壯督”是治本之道,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調整骨質代謝,對根治本病起著決定性作用。) 來源:《朱良春精方治驗實錄》 第5位:何任(1921年11月-2012年2 月),首屆“國醫大師”,浙江中醫藥大學原校長 痛經:當歸芍藥散 【組成】當歸,芍藥,茯苓,白術,澤瀉,川芎。 【用法】上六味,杵為散。每服6克,溫酒送下,一日三次。 【功效】活血祛淤,行氣止痛。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原發性痛經是指從有月經開始就發生的腹痛,繼發性痛經則是指行經數年或十幾年才出現的經期腹痛,在臨床治療上,他一般采用《金匱要略》中所載的當歸芍藥散為基本方,視其寒、熱、虛、實辨證加減。虛者加黃芪、川斷,實者加木香、川楝子、川芎,寒者加木香、小茴、蘇梗,熱者加丹皮,白芍易赤芍,血淤者加蒲黃、五靈脂。 另外,對于血淤明顯而喜熱的痛經患者,何老多用少腹逐淤湯。對于比較輕的痛經,或因學習工作服煎劑不方便的患者,何老建議沖服益母膏止痛。 來源:《國醫大師卷-何任》 第6位:方和謙(1923年12月-2009年12 月23日),首屆“國醫大師”,全國老中醫 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和肝湯 【組成】當歸,白芍,黨參,柴胡,茯苓,香附,白術,蘇梗,大棗,薄荷(后下),炙甘草,生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和肝湯”是方老積多年臨床經驗,師《傷寒論》小柴胡湯和解之法所擬的方子。本方的應用范圍極廣,方老曾用于治療肝膽系統疾病、脾胃系統疾病、心臟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均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當然,這些病的病機必須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肝血不足、肝氣不柔、肝氣郁滯、疏泄不利、脾不健運、水濕內停或筋脈失養、經絡阻滯不暢,除此無效。 第7位:徐景藩(1927年—),首屆“國醫大師”,江蘇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 胃痛方 皮硝(或芒硝)外治 用皮硝(或芒硝),以薄紙包成方形,外加一層紗布,敷于胃痛部,再用布帶圍裹固定,晚上睡覺時加蓋衣被。第二天早晨取下,清潔皮膚,如法再敷。如屬臥床患者,不分晝夜均可外敷,凡得溫而使皮硝(或芒硝)潮解者效果尤佳。潮解后取下,再如法外敷,直至疼痛控制后再用藥1~2次。適用于胃病消化不良,因食滯內停而誘發疼痛者,或胃中郁熱,脘痛有灼熱感的患者。 第8位:周仲瑛(1928年—),首屆“國醫大師”,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降脂方 【組成】制首烏,甘杞子,制黃精,桑寄生,澤瀉,銀花,決明子,荷葉。 【用法】水煎服,每日l劑,煎服2次。3 個月為一療程,可連續服用2個療程,一般不少于1個療程。 【功效】滋腎養肝,降脂。 【適應證】高血脂伴頭昏暈痛目澀視糊,耳鳴,健忘,心悸,失眠,腰酸肢麻,口干。 【隨癥加減】眩暈加天麻、白蒺藜,目澀視力模糊加炙女貞子、菊花。 第9位名中醫:張燦玾(1928年—),首屆“國醫大師”,山東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 遺精方 【組成】五倍子,茯苓。 【做法】上藥共研細末為丸或為散。 【用法】每日空腹服6克,早晚各1次, 溫水送服。 張教授認為,補腎不止地黃、鹿茸之類,本方中的茯苓不僅有開泄之功,還有入心寧神之效,而五倍子可以固澀閉闔,且入腎經斂浮火,正可以應腎臟動靜開闔之機、心腎交通之制。另外,張教授還指出,服用此藥時應忌辛辣之物,相火旺者,可加知母、黃檗,虛甚者,再酌加補品。 第10位:李玉奇(1917年-2011年2月),首屆“國醫大師” 淺表性胃炎 淺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之初期,如果治療得當,可很快得以治愈。本病臨床見證,可分為二型,即虛寒型、虛寒化熱型。 在這里,李玉奇先生針對兩型淺表性胃炎給出了他自己的治療方: 1.虛寒證 主要癥狀是口吐清水,胃腑脹滿明顯,有時難以忍受,同時還有欲嘔感,大便不調順等狀況。對此,李玉奇先生給出了溫胃理脾法的溫脾湯。 【組成】黨參,白術,良姜,黃連,草叩,砂仁,檀 香,當歸,芍藥,川楝子,香附子,白芥子,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加減】若便秘加大黃、郁李仁、黑白丑。按此癥用調氣溫中加泄法,可加速消除癥狀。若泄瀉可加芡實、蓮肉、山藥。若女子更年期可酌加合歡、女貞子、麥 芽、大棗、甘草。 2.虛寒化熱證 主要癥狀是胃脘時有燒灼感,吞酸欲吐不得,胃脘癰放射到背部,食欲時好時差,體重開始下降,經常倦怠,臨睡時出現胃脘特別不適感,大便秘結居多。對此,李玉奇先生給出了重在清燥化熱兼以理脾的二連湯。 【組成】胡黃連,黃連,連胡,敗醬草,豆腥草,草果仁,陳皮,姜黃,蘇子,蘇木花,薏仁米,知母。 【用法】水煎服。 【加減】若胃酸過多,可加烏賊骨、煅瓦楞子、葛根。若胃酸減少甚而無酸,喜食酸,可加五倍子、馬齒莧、焦楂、烏梅、枸杞子。若便秘過甚,可加桑葚子、二丑、郁李仁、當歸、枳殼。 提醒:文中處方僅供學習參考,不作為用藥依據,切忌盲目照搬, 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 |
|
來自: 岐黃之舟 > 《經方合集、膏方、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