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血管越健康就越長壽,血管遍布于全身各個部位,為每個器官和組織以及細胞提供新鮮的血液、營養和氧氣,只有血管通暢才能維持各個器官正常運轉。但喝水量不足、久坐不動、不節制地吸煙酗酒、高脂肪和高熱量飲食等都會增高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栓生成,使得血管狹窄或堵塞,從而引發冠心病、腦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等,甚至導致心源性猝死。雖然血液黏稠癥狀并不是很顯著,不過能從睡覺過程中展現出來。 睡覺時身體有哪些表現說明血液黏稠? 1、難以解釋的頭痛頭暈 血液黏稠度太高可堵塞血管,流向大腦的血液量減少,易造成大腦組織缺血和缺氧。特別是在睡眠過程中新陳代謝速度減慢,活動量減少,血液流動速度減慢,加重大腦缺血缺氧,進而造成頭痛頭暈,甚至會出現神志不清晰和抽搐。 2、手腳冰涼 即使蓋著厚被子也仍然出現手腳冰涼,這極有可能是血液黏稠造成的。因為血液流通不順暢,本身手腳是末梢組織,不易獲得血液滋養,從而導致手腳冰涼。 3、睡眠質量下降 血液粘稠易堵塞血管,使得心臟和大腦缺乏所需營養,從而影響睡眠導致失眠多夢、半夜容易驚醒,有時出現心慌心悸和胸悶等。 4、一側不由自主地流口水 中老年人在睡覺過程中總是一側流口水,即使更換睡姿也無法改善,十有八九是大腦缺血缺氧。尤其是伴有嘴巴歪斜時應及早去醫院做腦電圖檢查,排除中風的可能性。如何調理血液粘稠問題? 1、多喝水 水是最好的血液稀釋劑,經過一晚上睡眠,體內水分跟隨呼吸、尿液和汗液排出體外,晨起后身體處于生理性缺水狀態。因此早晨醒來后空腹喝杯溫水,能稀釋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同時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保證每天的喝水量達到2000毫升,喝水做到小口慢喝。 2、多吃新鮮蔬果 新鮮蔬果中含有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以及水分,同樣也能降低血液黏稠,如黃瓜西紅柿、生菜球、黑木耳和洋蔥以及海帶等。遠離高膽固醇和高熱量食物,注意飲食清淡。 3、保持適度運動 每天有30分鐘以上的運動時間,如快步走、騎自行車、慢跑跳繩、游泳或跳有氧操等,每周堅持4~5次,能加快脂質代謝速度,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稠。 溫馨提示 血液黏稠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應引起高度重視,防患于未然。合理安排飲食,多吃豆類豆制品、粗糧和瓜果蔬菜,適當吃能稀釋血液的食物,如草莓檸檬、菠蘿以及黑木耳和香菇等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生成。保持規律作息,做到松弛有度,每天有充足睡眠,拒絕吸煙喝酒,這樣能保證各組織器官代謝正常,血液流通順暢。另外,精神高度緊繃,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可升高血液黏稠度,因此應調節好心態,保持平常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