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云 ![]() 關注 中國第一水鄉~周莊古鎮
08-23
閱讀1723 來自話題 #帶你去旅行 12.7萬篇 器材HUAWEI手機 后期制作 / 小云 周莊,是一座江南小鎮,有“中國第一水鄉”之譽。她以悠久的歷史傳統,淳樸的民俗文化,古老的建筑風格,清澈的村中水巷和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成為一方極具誘惑力的旅游勝地。始建于1086年(北宋元祐元年),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春秋時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名為貞豐里。古鎮主要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張廳等。 “貞豐澤國”仿古石牌樓是進入周莊的正門。 進牌樓之后,吊著傘的一排景觀太美了! 走進周莊,宛如走進一幅輕煙流水的畫卷。小橋、流水、人家,成為古鎮的精美格局。怪不得有些游人這樣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還有一個周莊”。 ![]() ![]() ![]() ![]() ![]() 走進周莊,漫步于青石板路上,百年滄桑不過是彈指一揮間。歷史的煙云,幾百年前的建筑風格,古樸典雅,簡潔明快,那是一種自然的質補與寧靜。 ![]() ![]() ![]() ![]() ![]() 周莊四面環水,處于澄湖,白蜆湖,淀山湖和南湖的懷抱之中,古稱搖城,南北市河、后巷河、中市河,四條河道流經古鎮,形成'井'字形,構成了水鄉的靈魂。 ![]() ![]() ![]() ![]() ![]() 歲月在周莊的每一處地方都留下了痕跡,在石階上,有不少被行人踩踏的凹槽,橋身則是布滿了綠色的青苔,河邊開滿了一簇簇小花,潺潺河水,講述著古老而又美麗的故事。 ![]() ![]() ![]() ![]() 周莊的古戲臺復建于2000年9月,其常年邀請江南昆曲界的名旦、名角來此進行昆曲演出,同時周莊戲曲業余愛好者也經常在此場所活動。 ![]() ![]() 雙橋,俗稱鑰匙橋,由一座石拱橋——世德橋和一座石梁橋——永安橋組成。世德橋長十六米,寬三米,跨度五點九米;永安橋長十三點三米,寬二點四米,跨度三點五米。雙橋中,石拱橋橫跨南北市河,橋東端有石階引橋,伸入街巷;石梁橋平架在銀子浜口,橋洞僅能容小船通過,橋欄由麻條石建成。 ![]() ![]() 富安橋位于中市街東端,橫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相傳橋旁有總管廟,所以它原名總管橋。橋的四個角上都有一座樓房,而且樓房一、二樓之間是沒有樓梯的,必須走到外面橋階上繞上去,橋上有五塊江南一帶罕見的武康石。 ![]() 全福講寺的山門 ![]() 全福寺分為三個部門,東西兩個為花園,分別是為了紀念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陸龜蒙和西晉文學家張季鷹而建,中間即是全福講寺。 ![]() ![]() 全福講寺,一座以水借景的寺廟園林,借水布景,巧奪天工,樓閣殿宇,鱗次櫛比,園林景色,如詩如畫。 ![]() ![]() 全福塔是一座集觀賞與實用于一身的仿古造型的水塔,該塔建于1987年,可俯瞰古鎮全景。 ![]() 青龍橋,重建于1993年。據說舊時過了青龍橋,便是到了周莊的田園生活,日出微曦,雞鳴犬吠,爐火升起,一派靜謐、古樸的生活氣息。 ![]() ![]() 普慶橋位于周莊澄虛道院前,道院又稱圣堂,故俗稱圣堂橋。 普慶橋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花崗石單孔拱橋,橋長11.3 米, 保存基本完整。 ![]() 澄虛道院俗稱圣堂。宋元祐年間,始建道院,距今已有九百馀年歷史。明清時期先后建造了儀門、玉皇閣、文昌閣、圣帝閣,形成了前后三進的建筑群,成為吳中著名的道院之一。 ![]() 貞豐橋,連接貞豐弄和西灣街,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周莊古名貞豐里,因而得名。明崇禎七年(1634年)重修。清雍正四年(1726年)重建。 ![]() 德記酒店地處貞豐橋,附近商店毗連,賈客云集,窗外波光橋影,舟楫往來,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風景宜人亦迷人”,德記酒店幸得“迷樓”雅稱。 ![]() ![]() ![]() “迷樓”建筑為層堂樓,臨街依河而建,由于其與一些近現代名仕有關,便有了其重要的歷史價值。 ![]() 蜆園橋,一座石板平橋,古稱中市木橋。1993年重建,因橋南堍接蜆園弄,而改稱蜆園橋。 ![]() 全福大橋,周莊的一座大橋,橫架于南湖之上,很壯觀。 ![]() 梯云橋,古稱褚家橋。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由里人陶允成募修。道光七年(1827年),陶保宗重建。 張藝謀的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里的那座外婆橋就是它,梯云橋也因此改名為外婆橋。 ![]() 古鎮中的“太平橋”,香港攝影師陳復禮曾在此創作過橋的攝影作品。 ![]() ![]() 隆興橋,始建于明(1464年),重建于1994年。潺潺流水,沿河的房屋略顯滄桑。 ![]() 此為著名旅美畫家陳逸飛的故居。 ![]() 其內有介紹陳逸飛(1946年—2005年)生平的陳列室。 《故鄉的回憶》油畫 ![]() ![]() 周莊為緬懷陳逸飛對周莊的貢獻,還在其故居內立碑紀念。 ![]() 中市街上很有名的源豐順酒坊,作坊創建于清道光年間,是當時周莊著名的釀造作坊。 ![]() 制作過程從浸米、蒸飯、攤飯、落缸、開耙、壓榨、生清、煮酒、裝酒、包裝等一系列工藝流程一應俱全,一目了然。 ![]() ![]() 張廳是江南民居中比較典型的前廳后堂格局,是周莊保存比較完整的明代建筑,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張廳占地面積1800多平方米,大小房間60余間,前后分為六進,還有一個私家后花園。 ![]() 這邊上就是張廳 ![]() “沈萬三”的舊居“沈廳”,在周莊是最為著名的旅游景點,現存的舊居建筑為沈萬三后裔在清乾隆七年(1742年)所建。 ![]() ![]() 沈廳原名敬業堂,清末改為松茂堂。 ![]() 正廳“松茂堂”,用來招待貴賓。正中堂額白底黑字,為清末狀元張春手書,家具為晚清樣式,風格渾厚。 ![]() 敬業堂(茶廳),用來招待身份一般的客人。 ![]() 后廳還展出有沈萬三一家常食的“八大碗”菜肴蠟制品。 ![]() 周莊還存有“沈萬三”的水塚之地作為一個景點供游人參觀。 ![]() 正廳所對的磚雕門樓,雕摟精巧,是五個門樓中最雄偉的一個,為蘇式磚雕之杰作。正中匾額“積厚流光”。 ![]() 大堂樓,為主人內眷生活起居之處。大堂樓木梁架造型渾厚,一律為明式圓形圖案,與前廳的建筑風格有所不同,屬徽派風格。 ![]() 桌上供奉福祿壽三星,三圣圖兩側的對聯寫著:翠竹黃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禪心。 ![]() 沈廳的廚房,碩大的灶臺。 ![]() 這一福牛雕塑表明沈萬三他自己發財的原因之一是靠種田發的。 ![]() 備弄很寬敞,掛有多幅銅板畫介紹沈萬三的傳奇故事 ![]() 沈萬三的聚寶盆。 ![]() 水鄉周莊的漁歌從歷史上講就很著名,它起源于明末清初,清朝中后期風行于蜆江一帶,是漁民在捕漁、撒網、織網等勞作中自唱、自娛的一種方式。 ![]() 南湖秋月園位于周莊古鎮的南湖畔。 ![]() 張寄寒將古宅改建成了今日的“三毛茶樓”,是為了讓來自世界的各地的三毛的讀者和追隨者,能夠有一個緬懷交流之所。 ![]() 記得那時的周莊,窄窄的街頭,行人如織,青青的石板路兩旁,店家的吆喝聲中此起彼呼,小橋上漂亮的紅傘女子……如今,也許由于疫情的緣故吧,昔日記憶中那些熙熙攘攘的游人已不見,只有少許游人走馬觀花,一抹傷感從心底油然而生。 ![]() ![]() ![]() ![]() ![]() ![]() 人在岸邊走,船在水中行。清清的河水,依依的楊柳,明清時的古宅庭院,青石板的小路,感受一種自然的質補與寧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謝謝欣賞! 來自話題 ![]() 帶你去旅行 12.7萬篇內容 91.6萬人互動 訂閱 發布于 08-23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昆山市周莊錦溪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