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帥,都是人中俊杰,軍中翹楚。他們在大革命時期甚至更早的辛亥革命時期,便投身到了革命的洪流中;在創建人民軍隊的武裝起義中,他們都是領導者或者參與者;在紅軍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他們更是更是麾兵鏖戰、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主要指揮者。他們為人民的解放、為民族的獨立和自由、為新中國的誕生所建立的歷史功勛,無不讓人敬服、贊美和頌揚。 十大元帥畫像 然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還有眾多優秀的指揮官,人民軍隊的建立、發展和壯大,絕不僅僅是十大元帥的功勞。那么,在十大元帥之外,還有哪些將領夠元帥資格呢? 綜合資歷、戰功、職位等綜合因素,我軍高級指揮員中,能夠和十大元帥并駕齊驅的還有三人,但是戰神粟裕不在其列。 粟裕是新四軍和第三野戰軍的代表,用兵如神,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立下的赫赫戰功并不亞于多數元帥,就連偉人也感嘆道:“論功勞,論才能,論品德,粟裕足以領元帥銜“。 粟裕為什么沒能進入元帥的序列?不是元帥的名額只有十個,主要是他的資歷和授銜時的職級不夠。 粟裕大將 在1955年春通過的《軍官服役條例》中,對元帥軍銜的標準有這樣的字眼:“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顯然,“創建”這兩個字的要求,粟裕并不符合。 粟裕雖然參加了建軍三大起義之首的南昌起義,但他當時只是一個小班長,既非領導者也非重要的參與者。有人會說:元帥中排名第三的林總當時也只是一個小連長啊。但是林總和粟裕比,他的連長職位不高但也是軍官,而粟裕只是士官,特別是在上了井岡山后,林總發展更快,不久就接任朱老總的紅四軍軍長;二是在紅軍時期,林總擔任的是紅一軍團軍團長,這個軍團是中央紅軍主力中的主力,而粟裕的最高職位是實力并不強的紅十軍團參謀長。綜合而言,在紅軍從創立到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林總的貢獻是遠遠高過粟裕的。 林帥 從各個時期的職級看,粟裕在紅軍時期和抗戰時期的職級偏低。紅軍時期為軍團長級別,抗戰時期為八路軍師長級或新四軍級,是評定元帥的標準。十大元帥,政工代表的羅榮桓在紅軍時期職位較低,最高職務是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但至少也和粟裕平級。而大將中,多數人的職務也比他高,例如:徐海東是紅15軍團軍團長;王樹聲是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只有許光達的職務比粟裕低,那是因為他負重傷較早離開部隊前往蘇聯治療去了。抗戰時期,粟裕的最高職務是新四軍一師師長,這個級別相當于八路軍的旅長,而八路軍的旅級干部,軍銜最高的也就是陳賡大將。 粟裕大將 既然粟裕的資歷較淺和元帥軍銜失之交臂,那究竟哪三人可和十大元帥們同列呢? 第一位,是人民軍隊的主要創建者之一的周恩來。 早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周恩來就以他卓越的才華,精明干練的領導能力,獲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以及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以少將的軍銜參與指揮了黃埔學生軍的第一次東征和國民革命軍的第二次東征。同時,他還擔任了中共廣東區委軍事部部長,我黨第一支武裝力量——葉挺獨立團,就是由他主持和組織的。因此,周恩來是我黨最早從事軍事工作的領導人之一!1926年,周恩來到上海后,又擔任了中央軍委書記,次年,領導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并獲得了成功。 周恩來戎裝照 大革命失敗后,周恩來領導了我黨開始獨立創建武裝力量的南昌起義,擔任前委書記,是南昌起義的最高領導人。從此,他在軍中歷任紅軍總政委、中革軍委副主席、中央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長征、抗日統一戰線、轉戰陜北、大決戰、抗美援朝,無論是在紅軍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還是建國后,他都是人民軍隊的核心領導人之一。在我軍的建軍史和戰爭史上,周恩來以他建立的特殊功勛毫無疑義是元帥級別的。 第二位是劉少奇。 對于劉少奇,多數人只知道他早年是工人運動的領袖,在黨內的地位也一直非常崇高,又因為他沒有進入36位軍事家的行列,所以他在人民軍隊中的貢獻被大家忽視了。早在1916年秋,18歲的就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湖南陸軍講武堂。紅軍時期,他先后在紅8軍團和紅5軍團工作,擔任中央代表,還曾任紅3軍團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遵義會議,會上擁護毛主席的正確主張。 抗戰時期的劉少奇 抗戰時期,是劉少奇軍事貢獻最卓著的時期。他先以北方局書記的身份,領導了華北的敵后抗戰。接著調任中原局書記,領導皖東軍民開展敵后游擊戰爭。1940年,他坐鎮華中,任新四軍和八路軍華中總指揮部政委。特別是在皖南事變后,他受命擔任華中局書記和新四軍政委,和陳老總一起,力挽狂瀾,重建新四軍軍部,使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抗日武裝力量得到恢復和發展,并使華中抗日根據地得到擴大。 1943年3月,劉少奇補選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在毛主席前往重慶談判期間,劉少奇還代理了中共中央主席。在解放戰爭中,他參與了許多重大的戰略決策的制定。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屆中央軍事委員會,劉少奇是排名第二的副主席,而這時大部分元帥都只是委員。 抗戰時期的劉少奇 綜上所述,劉少奇完全有資格授予元帥軍銜。 第三位,是大家熟悉的“劉鄧大軍”的鄧小平。 首先,鄧小平是人民軍隊的創建者之一,他領導了百色起義、龍州起義,是紅七軍和紅八軍(紅八軍后來并入紅七軍,紅七軍后來并入中央紅軍)和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紅軍時期任總政治部秘書長、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抗戰初期任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底開始,他和劉伯承搭檔,任八路軍129師政委,率部堅持敵后抗戰,創建了晉冀魯豫根據地。 解放戰爭中,鄧小平和劉伯承率部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進行戰略反攻。而后任中原局第一書記、中原軍區政委,率部逐鹿中原。淮海戰役,他任總前委書記,和劉、陳、粟、譚等一起指揮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殲滅國民黨軍隊55萬人。接著,任第二野戰軍政委,和劉伯承司令員率部發起渡江戰役,最后麾兵向西,解放了大西南。以鄧小平創建人民軍隊和指揮“劉鄧大軍”的卓越功勛,進入元帥序列是理所當然的。 鄧小平 那么,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這三位當之無愧的開國元勛,為什么最終沒被授予元帥軍銜呢?其實,在授銜的初步方案中,除了毛主席被定為大元帥外,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三人和朱德等十大元帥都被定為元帥軍銜,但是在1955年授銜時,三人都不在軍隊系統工作了,他們分別擔任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共中央秘書長等職。毛主席辭去了大元帥的軍銜后提議:不在軍隊工作的,最好就不授軍銜了。于是,高風亮節的三人都沒有被授予元帥軍銜。 結語:雖然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沒被授予元帥軍銜,粟裕也只是獲得了大將軍銜,然而,他們為軍隊和國家所建立的彪炳史冊的功勛,永遠留在人民的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