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王濤 作者 簡介 謝鵬 四川省瀘縣第二中學 上刊 文章 本文轉載自《教學考試》 (2021 高考語文5) 例談高中“看法”類作文謀篇布局的三大支架 “看法”類作文從2015年全國卷Ⅰ開始出現,到2020年全國卷Ⅰ日臻成熟,是一種以有爭議的時事為閱讀材料,要求學生旗幟鮮明地對該時事表明態度、闡述看法的任務驅動型作文。它與傳統議論文寫作有所區別:傳統議論文更注重旁征博引,講究思維的寬度;“看法”類作文更注重權衡比較,講究思維的深度。而高中生在撰寫此類作文時,往往缺乏謀篇布局的意識,最終導致作文整體結構松散、權衡比例失調、邏輯思維欠缺。鑒于此,筆者結合一線教學實踐,以“極限運動”材料作文為例,談談高中語文“看法”類作文謀篇布局的三大支架。 【試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我們把一些難度較高、挑戰性較大的運動組合在一起形成的運動項目統稱為極限運動。例如速降、翼裝飛行、極限單車、攀巖、跑酷等。有人認為極限運動是對身體極限的探索,是人類孜孜不倦的追求,體現了競技體育“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也有人認為極限運動風險太高,幾乎是拿生命當兒戲,是沒有意義的冒險行為。 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請表明你的觀點,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這道作文題是典型的“看法”類作文,共分為材料、指令和要求三部分。材料共四句話,第一句話界定了極限運動的概念,第二句話舉出了極限運動的項目類型,第三句話從身體和精神層面認可極限運動,第四句話從風險和生命的角度否定極限運動。指令中的“對此”要求我們必須就事論事,針對材料中的中心事件以及不同的觀點表明自己的立場,體現自己的思考。整體來看,這篇作文審題立意難度不大,但謀篇布局極具挑戰。筆者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看法”類作文謀篇布局的能力,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以下支架: 一、列好提綱,整體建構 在審題立意和擬定標題后,很多學生會立即開始作文,但常常無法進行到底。文章或殘缺不全,或文氣不暢。“看法”類作文說到底,本質是議論文。因此,我們可以根據議論文的文體特征,兼顧議論文的寫作共性,制作相應表格,列好提綱,架構全篇,做到胸有成竹。比如,在寫“極限運動”這一材料作文前,筆者要求學生在審題立意之后,根據所提供的表格列出自己的寫作提綱,包括標題、中心論點(立場態度)、分論點(層次句)、論據、開篇、結尾。下面是一位學生在作文前列出的提綱: 該學生通過列提綱這一方式,設計出整篇作文的思維主線,在宏觀上做到了思路清晰,結構完整。這樣一來,學生作文時就能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二、協調比例,科學權衡 在“看法”類作文寫作過程中,我們經常遇見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權衡爭議性事件的利弊?如何確定舉例論證時例子的詳略?如何把握材料分析與拓展延伸的尺度?這些問題不解決,我們的作文很難做到中心突出、結構嚴謹。筆者認為,要解決以上問題,我們必須科學權衡,協調比例,正確處理好“肯定”與“否定”、“記敘”與“議論”、“材料”與“延伸”三個方面的關系。 1.肯定與否定 在寫作“看法”類作文時,我們要旗幟鮮明地表明立場態度,明確自己對事件的看法。不過很多學生在表態時,常常只是簡單地肯定或否定,導致整篇作文“火藥味兒”極濃,缺乏文明交流的氛圍。因此,我們在表態時,要盡量辯證地看待問題,既要看到事件的合理性,又要關注事件的局限性。例如,學生作文《極限運動不等于“作死”》中寫道:“誠然,極限運動的確有風險,但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極限運動裝備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極限運動早已不是大家眼中的'吃人老虎’了。”“誠然”一詞肯定了極限運動的局限性,“但”一詞又看到了極限運動發展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2.記敘與議論 舉例論證是學生寫“看法”類作文常用的論證方法。但學生往往只看到了“舉例”,而忽視了“論證”。舉例論證不等同于講故事。這是“記敘”與“議論”比例失調的表現。 記敘時,不需要像記敘文那樣詳細描述事件的來龍去脈,只需要扣住中心論點或者分論點的關鍵詞交代事件梗概即可。議論時,我們可以采用因果分析法、條件分析法、對比分析法等多種分析方法多角度分析。筆者認為,在使用舉例論證時,至少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應該是議論性語句。如學生作文《借極限運動之筆,書生命不竭之章》這樣處理記敘與議論的關系:“國家滑板隊小黑向小軍,在跳躍閃電桿后的確受傷在床;美國素有'跳樓機’之稱的滑手大衛在歷經無數次的劈階后,終因事故而亡……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在嘗試極限運動時要向他們那般。我們需要的是,在嘗試與挑戰的過程中,帶著運動的精神,做著極限的事情。因此,極限運動的意義是讓我們敢于嘗試,盡力而為,體驗精彩人生。”只有達到這樣的比例,學生才能在“看法”類作文中充分抒發己見,寫出議論文的獨特味道。 3.材料與延伸 新材料作文的出現是為了防止學生套作、思維僵化。很多學生在寫作時,對材料本身輕描淡寫,然后另起爐灶,旁征博引,高談闊論。但是“看法”類材料作文注重就事論事,不需要過多延伸,否則就會脫離材料,泛泛而談。所以處理好“材料”與“延伸”的關系就顯得至關重要。筆者認為,材料分析可以占整篇文章的三分之二以上,拓展延伸只需要占不多于三分之一。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延伸一定要以材料為基點,不能無限延伸,否則就容易脫離材料本身,無法就事論事。 當然,以上比例不是唯一的標準,我們可以在寫作訓練中不斷摸索,不斷發現更好的“黃金比例”。 三、勾連邏輯,提升思維 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在“發展等級”中表明,學生的作文要想得高分,就必須深刻。 何為深刻?深刻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看法”類作文怎樣才能深刻呢?我們可以從《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尋找答案。《課程標準》提出:“發展邏輯思維。能夠辨識、分析、比較、歸納和概括基本的語言現象和文學現象,并能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闡述自己的發現。”勾連邏輯是使“看法”類作文深刻的一個重要途徑。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從句子和句群兩個方面勾連“看法”類作文的邏輯,提升作文的思維品質,最終達到以理服人的目標。 1.勾連句子內部的邏輯 句子是一篇文章構成的基本單位。在“看法”類材料作文寫作過程中,由于思維不縝密,很多學生的語句經常會出現搭配不當、語義重復、不合邏輯、語序不當、表意不明等語病。如學生在作文《挑戰自我,超越極限》中闡述極限運動的特點:“極限運動,難度高,挑戰性低。”“難度高”與“挑戰性低”互相矛盾,不合邏輯。又如學生在作文《極限運動,極限探索》中寫道:“人類要想探索身體極限,挑戰極限運動絕對是一條最快捷簡便的途徑。”“絕對”和“最”說法過于絕對,不合邏輯。因此,我們在寫“看法”類材料作文時一定要注意句子內部的邏輯。 2.勾連句群之間的邏輯 句群是由句子組成的,在語意上前后銜接,共同說明一個中心意思的最大的漢語言使用單位。句群邏輯是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邏輯。“看法”類材料作文的句群邏輯包括中心論點與分論點的邏輯、分論點與分論點的邏輯、一般句子與一般句子的邏輯。 中心論點,顧名思義就是作者的核心觀點。分論點必須緊密圍繞中心論點。我們可以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怎么樣”四個角度分解中心論點。分論點與分論點之間必須要有邏輯關系,這些邏輯關系主要有并列、遞進、轉折、對比等幾種。分論點以三個為宜,可以單獨成段。 一般句子是指文章關鍵部位以外的句子,“一般”是相對而言的。我們可以添加“固然”“誠然”“因為……所以……”“只有……才……”等關聯詞,增強文章的邏輯性。 以學生作文《借極限運動之筆,書生命不竭之章》為例。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極限運動的確是對身體極限的探索,體現著人類孜孜不倦的追求”,圍繞中心論點的核心詞“極限運動”,作者從“為什么”的角度將中心論點分解為三個存在并列關系的分論點:“極限運動的意義是讓我們勇于直面恐懼,做生命的主人”“極限運動的意義是讓我們敢于嘗試,盡力而為,體驗精彩人生”“帶著直面恐懼、敢于挑戰的極限精神,在生活中不斷奮斗與探索,這才是極限運動的真正意義所在”,這樣一來,文章邏輯清晰,道理易懂。 在運用舉例論證時,作者充分運用大量關聯詞,強化了文章邏輯,如:“大衛的挑戰精神固然可貴,但是以生命為代價的極限挑戰值得嗎?“但是”等關聯詞使文章邏輯實現了可視化。 綜上所述,高中生在寫“看法”類作文時,文筆不暢,邏輯不強,議論味不足,謀篇布局意識淡薄,我們可以借助提綱、比例和邏輯三大支架,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謀篇到局部布局,培養學生謀篇布局意識,提升謀篇布局能力,贏得“看法”類作文高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