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在養生修煉中發明了很多呼吸法,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于“氣沉丹田”了。不管是練武的,唱歌的,還是打太極的,凡是與呼吸有關的,都會與之聯系在一起。 其實,氣沉丹田的呼吸法是建立在經絡學說基礎上的。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運行內通五臟六腑,外達四肢百體,并且沿著經絡分布。而丹田,正是經絡的總樞紐。 因此,氣沉丹田的呼吸可以調節內在的氣血營運,不僅能平衡陰陽,滋養肺腑,更能打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使之營養肌肉組織。因此,這種傳統的呼吸法可以緩解腰背部疼痛、酸脹等癥狀,值得一學。 “丹田”究竟在哪里? 關于丹田的位置,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以“臍下三指”為最多。對于初學者來說,不用刻意追求,如果無法將意念僅守在一個穴位上,那么可以意守在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個范圍內。 至于具體的范圍,就是當吸入空氣感覺向小腹中著力時,腹中的反壓力點的位置。正如太極拳名家郝少如先生所言:“以意引氣達于腹部,不使上浮,謂之氣沉丹田。” ![]() “氣沉丹田”類似于“腹式呼吸法” 其實,氣沉丹田的呼吸法與瑜伽中的“腹式呼吸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乃是采用膈肌上下運動為主的呼吸,講究呼吸的靜、長、細,又可稱之為“橫膈膜呼吸法”。 橫隔膜是胸腔和腹腔之間的分隔,它位于心臟和雙側肺臟的下方,胃、肝臟、脾臟的上方。橫膈膜隨著呼吸而上下運動,通過膈肌的一張一弛,幫助肺吸入和呼出氣體。 許多人都習慣于只用胸式呼吸,這種呼吸法的方式主要是靠胸部的擴張和收縮,而橫膈膜的運動較小。胸式呼吸法容易導致頸肩腰背痛,這是因為久坐和含胸駝背的不良體態,使胸腔變窄,肋骨無法往兩側打開吸入氣體,呼吸變得表淺,轉而讓胸鎖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等肌肉輔助呼吸,造成其過度緊張,產生肩頸痛、腰背痛、上臂麻木等癥狀。 ![]() 如何“氣沉丹田”地呼吸? 丹田呼吸法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在吸氣時讓腹部凸起,呼氣時壓縮腹部使之凹入。具體方法如下: 1、吸氣時全身用力,盡量使下腹部向外膨脹,并使之達到弧形狀態; 2、吸氣后屏住氣息,此時身體會感到緊張,保持幾秒; 3、緩緩地將氣呼出,同時盡量使下腹部往里收縮,并用力使橫隔肌收縮。 注意呼氣時宜慢、宜長,而且不要中斷;盡量延長吸氣、止氣和呼氣的時間,使之各達到20秒,整個過程持續一分鐘。雖然初練時可能會有困難,但是練習時間長了則駕輕就熟。 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肌勞損等腰部疾病的患者來說,練習丹田呼吸法可以有效緩解腰痛,加之按療程服用像腰痛寧這樣消腫止痛、溫經通絡的中成藥,可以讓患者病癥快消,身心舒暢。 文中配圖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