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希望自己可以長壽,但說詳細點,我們更希望自己是健康、無病無災、心平氣和地長壽,但是想要做到這一點,還是需要把身體的底子打好才行。不然同樣是摔一跤,別人沒事,底子差的人可能就折在這了。 想和大家分享一種說法,之前有人認為,人隨著年齡增長,會慢慢步入一個長期的、慢性的炎癥狀態,這個狀態我們用專業儀器是檢測不出來的,但是回味無形之中消耗機體,所以我們會感覺越來越力不從心。 就像是一個沙袋,里面裝滿了細沙,結果上面歲月的針尖戳了幾個小洞,不痛不癢,但是里面的沙粒卻一直在流失,沙袋逐漸被掏空。 那么,想要在年老之后,還能夠繼續做一個“充實的沙袋”,我們要做的,自然就是往里面添沙子,讓自己的身體狀態能夠盡量維持在年輕狀態。而我們要添加的沙子,其實就是營養元素,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年老之后,最應該補充的4大營養元素。 60歲以后,4種營養元素別忘了補 葉酸也就是維生素B9,在為最開始,葉酸是從菠菜里面被提取出來的。在很多綠葉蔬菜里面,葉酸的含量都很可觀,所以補充葉酸,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多吃綠葉蔬菜。 60歲以后要補充,是出于控制血壓的目的。人體內的同型半胱氨酸,需要在葉酸的作用下,才能夠被代謝掉。萬一葉酸缺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就會誘發H型高血壓,這是不可治愈的,而且還會增加腦梗風險,只有通過葉酸的補充來加強控制。 我們再來說下一種營養元素,不管是什么營養科普里面,它都穩居“C位”,就是鈣元素。小時候補充鈣質是為了長身體,長高點,成年后補充鈣質是為了身體強健,維持機體運轉,老年人補鈣則是為了預防疾病,維持骨量。 一把老骨頭最害怕的就是摔跤了,輕輕摔一跤骨頭就斷了,就像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倒下,緊接著就會引發一系列的炎癥感染,人在床上躺著,身體卻越變越差,畢竟人是要動的,動則進,不動則退。 到了最后,能夠真正把身體養好的人,甚至恢復到以前水平的人,少之又少,而這類人肯定也是注重補鈣的聰明人。而補鈣其實很簡單,多吃肉蛋奶就行了,現在中國人的體質比以前好了很多,也跟肉蛋奶的攝入增加有關。 下一種營養元素可能大家會比較陌生,但是大家肯定都看到過這樣一類文章,“紅肉是一類致癌物”“紅肉有害,會引起高血脂”“吃紅肉不如吃白肉”,想這些文章,都是在貶低紅肉,抬高白肉,呼吁大家別吃紅肉。 事實上,紅肉也要吃,畢竟豬牛羊我們老祖宗吃了幾千年,怎么到我們這一輩就致癌了呢?不是肉本身的問題,而是我們吃法的問題。 少吃紅燒的、油炸的、腌制的,吃任何食物都是如此,盡量清淡食用,很多食物其實都可以吃。 紅肉之所以紅,是因為里面有肌紅蛋白,這對于預防肌少癥,維持骨骼肌有重要意義,正是老年人所需要的。 最后,就是我們標題中所說的,對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的營養元素了,它就是維生素D。 維生素D不僅僅能夠促進鈣質吸收,預防佝僂病、骨質疏松,還能夠維持胰島素的正常分泌。如果維生素D不足,不僅會增加胰島素抵抗,還可能引起氧化應激,誘發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等,所以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十分不利。 補充維生素D的主要途徑有兩個,最省錢的就是直接曬太陽,利用中波紫外線促進人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另一個就是飲食補充,牛奶、雞蛋、豆制品里面都含有,還可以通過服用維生素D滴劑補充。 除了補充營養,60歲以后,老年人還應該注意什么? 講究八個字——動靜結合,因人而異。 如果你是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建議4分運動6分靜養,身體素質差一點的,2分運動8分靜養,但是不可以過度運動,或者是一味靜養,走極端都是不推薦的。 運動對于肌肉塑造,維持骨量都有著重要意義,但是不合理的運動只會磨損關節,所以對于新手來說,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對于運動老手來說,也別太盲目自信,每周都空出2到3天,好好休養一番,更方面積蓄能量。 總的來說,60歲以后,不管是葉酸、鈣質,還是肌紅蛋白,維生素D,都是需要及時補充的,對于老年人而言都有著重要意義,缺一不可,而且老年人養生,還需要講究動靜結合,身體會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