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有七個師,為何只有三個師長被評為大將,其他幾位師長都沒有軍銜? 首先來說,被授予大將軍銜的三位新四軍師長,分別是粟裕、張云逸、黃克誠。 粟裕是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張云逸是新四軍第二師師長,黃克誠是新四軍第三師師長,三個人能被評為大將是毋庸置疑的,粟裕更是大將之首。 那么,新四軍為何只有三位師長被授予了大將軍銜呢? 其中,新四軍第4師師長在抗日戰爭中犧牲了,妥妥的大將資格。 1944年8月15日,彭雪楓率領著第4師主力部隊在泗洪縣半城鎮大王莊舉行西征誓師大會。時間還沒有過去一周,彭雪楓就帶領部隊取得了首戰首勝,在小朱莊擊斃頑軍縱隊司令王傳授及其官兵三百余人,俘敵一千三百人。 1944年9月,彭雪楓繼續率領第四師西征,掃蕩各地頑軍,基本上收復了豫蘇區八個縣的地區;可在圍殲夏邑縣八里莊頑軍李光明支隊時,彭雪楓作為師長親臨前線指揮,不幸中流彈犧牲,時年三十七歲。 在1955年授銜前,大將的名單中不只有十個人,其實是有十四個人。大將名單到了毛主席之手時,就提出建議:“現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評軍銜為好!”最終根據毛主席的建議,只評定10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出現在大將的名單中卻沒有被評為大將的四人,分別是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以及張鼎丞。其中,李先念、譚震林和張鼎丞都是新四軍的師長,李先念是任新四軍第5師師長兼政委,譚震林新四軍第6師師長兼政委,張鼎丞新四軍第7師師長。鄧子恢沒有擔任過新四軍的師長,卻是新四軍政治部主任兼第4師政委。 所以說新四軍七個師,每一個師都有一個人在大將的名單中。 譚震林: 在紅軍時期,擔任過紅軍縱隊政委、軍政委、福建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在紅軍長征后,更是擔任閩西南軍政委員會軍事部部長、副主席,領導著部隊三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中,譚震林先后擔任任新四軍第2、第3支隊副司令員、新四軍第6師師長兼政委等要職。 解放戰爭中,先后擔任任華中軍區副政委兼華中野戰軍政委、中原軍區副政委、第三野戰軍第一副政委等要職,并且同粟裕指揮蘇中戰役,七戰七捷。又與許世友一起指揮膠東保衛戰,并參與指揮濟南戰役。在淮海戰役中,更是擔任總前委成員。 張鼎丞: 土地革命時期,先后擔任閩西暴動委員會副總指揮、閩西紅7軍57團團長、中共閩西特委軍委書記、第4軍第4縱隊黨代表、福建蘇維埃政府主席等職。 抗日戰爭中,先后擔任新四軍第2支隊司令員、新四軍第7師師長等要職。 解放戰爭中,先后擔任華中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兼組織部長,還參與組織蘇中戰役。 李先念: 土地革命時期,先后擔任過紅四方面軍團、師、軍政治委員,并且參加領導了黃麻起義。 抗日戰爭中,先后擔任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司令員、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新四軍第5師師長兼政委。 解放戰爭中,先后擔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副書記、中原軍區司令員。建國后,更是擔任湖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 鄧子恢: 土地革命時期,先后擔任紅軍第7軍黨代表、紅12軍政委,還參與創建閩西蘇區。 抗日戰爭時期,先后擔任新四軍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第4師政委。 解放戰爭時期,先后擔任中原軍區副政委、第四野戰軍第二政委、華中軍區第二政委等要職。 結合上述,譚震林、張鼎丞、李先念和鄧子恢四人都有很高的資歷和戰績,授予他們大將軍銜也是理所應當的。雖然在授銜時,譚震林、張鼎丞、李先念和鄧子恢四人都沒有被授予大將軍銜,但都擔任國家機構的要職。 其中,譚震林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共中央副秘書長;張鼎丞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鄧子恢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李先念任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 |
|
來自: 新用戶8926AVU2 > 《《建軍史》》